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C.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白鹿原影视城通过入口雕塑、作品故事主题浮雕等多种形式,展现了白鹿原特别是陕西地方文学这道靓丽的风景。

D. 实践证明,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成分残缺,缺介词“以”,改为“更强调要以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句式杂糅,应该为“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或“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C语序不当,应为“展现了陕西特别是白鹿原”或者“白鹿原乃至陕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温子仁现在已经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在《速度与激情7》中,他克服了男主角保罗·沃克意外去世所带来的拍摄难题,最终使该片在全球热卖。

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参加本地高考,报考条件需符合《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并与报名者本人的计分挂钩,这一方案一出台,很多翘首跂踵的外来报考者不禁大感失望。

③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④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⑤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⑥对于刚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划线字的注音和每个选项最后一个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鼓(pí)    锦(qīn)     玉(diàn)    踯躅(chí chú)    皓腕

B. (jīn)   伤(chuàng)  肯(qìng)   鹧鸪(zhè gū)     缦狂

C. (qì)    舟(piān)    大(xì)     逦迤(lǐ yǐ)      潦缩

D. 忽(shū)   凝(dì)      暑(rù)     剽掠(piǎo nüè)   仓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

(5)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苏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党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注] ①熙宁七年(1074)。作者古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作此诗。②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淫雨写起,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

B. 第三句重在表现天气寒冷。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

C. 诗中以盐喻雪,“堆”字写出雪落的动态,与第二何中“势转严”照应。

D. 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

E. 第六句写景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营造出明净清亮的美妙意境。

2.本诗尾联中“未随埋没有双尖”一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书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以其年少,奏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忤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饯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敕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文宪。

(节选自《元史·程钜夫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古代称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后来也用于敬称在世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亲的名字,叫避讳。

B. 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改换年号叫改元。

C. 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行台,指中央政府设在京师以外的行政机构,也指地方大吏的官署或居所。

D.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谥和恶谥两种,如文宪、周厉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钜夫聪慧有才识,甚得元帝赏识。钜夫跟随叔父脱宋降元,在元帝诏问时,他应对十分详尽,让元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元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 钜夫建议重用南人,得到元帝采纳。他向元帝建议寻访江南名人逸士,并让他们与元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要职。元帝力排非议,采纳了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C. 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职,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为官吏民众敬畏和爱戴。

D. 钜夫不恋栈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里,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元帝命设宴,让百官送行;敕令地方官员要常问候,死后追赠官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2)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