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周2656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等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确取舍,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搬套用。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理事,国际儒学相关学术文化团体,国际友人及中国各界代表7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摘自中新社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讲话》)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让整个世界都听到中国文化的声音。

(新华社20131231日报道《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材料三:

近些年来,《弟子规》一书大行其道,在各地学校、媒体中受到大肆追捧,成了读经热中最著名的文本。在我看来,《弟子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误读,丢失了源初儒家“当仁不让于师”的进取精神等很多珍贵而有活力的东西。《弟子规》或许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出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青年人在这种管束之下,有的不自觉地便驯致颓唐。”培训奴性十足的驯服工具,还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这是前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弟子规》只是一个例子。时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欣喜,但也正如一位教授所说,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

(摘选自2014年10月2018日《新民晚报》裴伟《小议弟子规》)

材料四:

昨日,在上海长宁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教材的第一册与学生见面。

“两年来,编写组先后三次修改编写体例,十易其稿,诸多精通文史的高校学者、中小学优秀教师等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其中。”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长夏德元介绍说,系列教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形式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选文循序渐进,内容精挑细选,解说通俗易懂,兼顾《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经典古诗词篇章以及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文章。

(2014年11月1日《文汇报》报道《上海推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材》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即继承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因为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B. 在两则报道中,习近平主席都强调了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并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C. 两则报道都提出当今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以解决当代面临的难题。

D. 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应是有选择性的继承,更应是有创造性的转化与发 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E.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外学者只有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这样才能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造福人类。

2.习近平主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侧重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侧重?

3.根据四则材料,你认为在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BD 2.侧重点:①材料一侧重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借鉴价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②材料二侧重谈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原因:①材料一是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面对的是中外学者,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的关系. ②材料二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着眼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3.①以时代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股脑儿拿到今天来照搬套用. ②编写教材时,内容要精挑细选,要选择符合时代精神、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传统文化精华. ③教材内容要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要循序渐进,解说要通俗易懂. ④要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施教和熏陶. 【解析】 1.试题分析:A.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学说,但不仅仅儒家学说.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在第二则材料中谈到,“解决当代每林的难题”只在第一则材料中谈到,并非“两则报道都提出”。E实用类类文本阅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阅读答案。“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不妄自菲薄、不惟我独尊”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之间没有条件、因果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旷野中的诱惑

肖复兴

列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克拉姆斯科依是他的老师。十九岁的列宾来到彼得堡,深夜拜访克拉姆斯科依。走进克拉姆斯科依不大的画室,给列宾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基督画像,和一个画师笔下基督画像没有什么不同,列宾不明白像克拉姆斯科依为什么要画这样千篇一律的基督标准像?

克拉姆斯科依老辣的眼睛,注意到了列宾看墙上基督像时瞥下的一丝讥讽的眼光。他对列宾说:这是人家定购的一幅基督像。列宾知道,即使再大画家的画也卖不出大价钱,都需要靠给有钱人画像谋生。

那天夜里,克拉姆斯科依兴致勃勃地对列宾聊起了基督。令列宾没有想到的是,克拉姆斯科依说起了基督也曾经受到诱惑。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你看,已经忍饥挨饿了四十天的基督,在旷野里,远处有繁华的城市灯火闪烁,人类各种欲望的呼声此起彼伏,纷纷在对基督呼喊:这一切都可以据为己有,变成你的财产,让你成为万能的主宰!呼喊声还在进一步对基督说:你,神的儿子,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肚子饿了,只要吩咐这些石头,它们就会变成面包;如果你想穿得漂亮,只要吩咐这些树木花草,它们就会变成漂亮的衣服……最后,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这就是生活的诱惑。这种诱惑,旷野上有,城市里也有;对普通人有,对基督也有。

晚年的列宾回忆起那一晚的交谈时,写道:我一生还没有听到比这更有意义的谈话,特别是克拉姆斯科依讲到在旷野里诱惑的内容,设想出基督与人类天性中的黑暗进行的斗争。

正是受到那一夜克拉姆斯科依谈话的启发,列宾创作了《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他将基督画成了赤着脚,裸露着斑斑伤痕,置身于悬崖之上,面对的是一片遥远的城市;让痛苦而悲伤的基督,扭过头去不看诱惑他的大千世界;他画基督的一只手颤抖地按紧脑门儿,一只手伸向一旁,仿佛在使劲地推开已经如蛇一样缠裹的尘世的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他画出基督在面对诱惑时的痛苦,也画出了基督的抵抗与决绝。

克拉姆斯科依同样想创作一幅关于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从构思到完成,用了十年时间。克拉姆斯科依每天清早起来,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趿拉着拖鞋,到他的基督画像前挥笔作画,一画就画到了晚上。那时,他正患有严重的气喘病,常常夜不成眠。他的脑子里、他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基督痛苦焦虑的影子。终于,他画完了这幅他最想画的画。

这幅题为《旷野中的基督》在巡回展览中,好评如潮。和列宾画的一样衣衫褴褛赤脚的基督,孤独而凄婉地坐在荒凉的旷野中光秃秃的石头上,诱惑被象征地画成城市之光,在基督的背后,呈一片朦胧而颤动的光影。逆光中的基督垂着头,双手交叉,目光痛苦,凝神沉思,将枯瘦的身影打在荒凉坚硬又尖利的石堆前。

声名日隆的克拉姆斯科依在创作《旷野中的基督》时,没有停下为他人定制画像的活儿。贫穷的画家一直没有一间像样的画室。于是,他拼命为有钱的财主、有势的将军、娇宠的贵妇画像,将赚来的钱购买了土地,建筑漂亮别墅和豪华画室,再画画时,穿着精致的长襟礼服,趿着款式最新的拖鞋,连袜子都是十八世纪的古典样式。他不像一个画家,不像一个从底层乡村出来的经过奋斗成功的贫寒画家,而像一个庄园主。大家都觉得克拉姆斯科依变了,唯一没变的是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为人画像。

如今,想起克拉姆斯科依,我就想起列宾,因为他们都曾画过旷野里被诱惑过的基督。克拉姆斯科依的《旷野中的基督》、列宾的《基督在旷野受诱惑》都陈列在莫斯科的美术馆里。面对两幅同样是基督受诱惑的作品,我心生感慨。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其实,茫茫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旷野中受诱惑的基督。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较多篇幅写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关于基督的谈话,既说明对列宾的影响深刻,又引出两人创作同样主题的油画。

B. 看到克拉姆斯科依的画室挂着一幅和普通画师一样水平的基督像,年轻的列宾甚为不解,流露出讥讽的眼神。

C. 文章讲述了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两位画家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独到的生活感悟,意味隽永。

D. 克拉姆斯科依靠给他人画像谋生,成名后也没有停止,作者既写出了他的痛苦无奈,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惋惜。

2.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有人说,阅读能拂去心灵的尘埃,能筑起梦想的高塔,能汲取人生的智慧。

有人说,一本好书有时能改变人的一生。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关于“阅读”,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感悟呢?请以“我的阅读”为标题,或者自拟标题并以“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②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简明,描写生动、细致,抒情、议论画龙点睛;④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⑤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⑥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⑦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越来越“懂你”的网络定位服务,___,也会给个人带来潜在威胁。手机APP携带的定位系统能准确掌握个人的行踪轨迹。就像一把双刃剑,手机APP携带的定位系统功能一方面方便了个人生活,____。行踪轨迹毫无争议地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此类信息的暴露不仅可能会令人产生不舒适感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____,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的平等的爽朗秋天____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过不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___开始。

A. 那么    既然    不过    B. 那么    如果    而是

C. 甚至    如果    既然    D. 那么    如果    就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