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旷野中的诱惑 肖复兴 列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读书的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旷野中的诱惑

肖复兴

列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克拉姆斯科依是他的老师。十九岁的列宾来到彼得堡,深夜拜访克拉姆斯科依。走进克拉姆斯科依不大的画室,给列宾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基督画像,和一个画师笔下基督画像没有什么不同,列宾不明白像克拉姆斯科依为什么要画这样千篇一律的基督标准像?

克拉姆斯科依老辣的眼睛,注意到了列宾看墙上基督像时瞥下的一丝讥讽的眼光。他对列宾说:这是人家定购的一幅基督像。列宾知道,即使再大画家的画也卖不出大价钱,都需要靠给有钱人画像谋生。

那天夜里,克拉姆斯科依兴致勃勃地对列宾聊起了基督。令列宾没有想到的是,克拉姆斯科依说起了基督也曾经受到诱惑。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你看,已经忍饥挨饿了四十天的基督,在旷野里,远处有繁华的城市灯火闪烁,人类各种欲望的呼声此起彼伏,纷纷在对基督呼喊:这一切都可以据为己有,变成你的财产,让你成为万能的主宰!呼喊声还在进一步对基督说:你,神的儿子,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肚子饿了,只要吩咐这些石头,它们就会变成面包;如果你想穿得漂亮,只要吩咐这些树木花草,它们就会变成漂亮的衣服……最后,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这就是生活的诱惑。这种诱惑,旷野上有,城市里也有;对普通人有,对基督也有。

晚年的列宾回忆起那一晚的交谈时,写道:我一生还没有听到比这更有意义的谈话,特别是克拉姆斯科依讲到在旷野里诱惑的内容,设想出基督与人类天性中的黑暗进行的斗争。

正是受到那一夜克拉姆斯科依谈话的启发,列宾创作了《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他将基督画成了赤着脚,裸露着斑斑伤痕,置身于悬崖之上,面对的是一片遥远的城市;让痛苦而悲伤的基督,扭过头去不看诱惑他的大千世界;他画基督的一只手颤抖地按紧脑门儿,一只手伸向一旁,仿佛在使劲地推开已经如蛇一样缠裹的尘世的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他画出基督在面对诱惑时的痛苦,也画出了基督的抵抗与决绝。

克拉姆斯科依同样想创作一幅关于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从构思到完成,用了十年时间。克拉姆斯科依每天清早起来,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趿拉着拖鞋,到他的基督画像前挥笔作画,一画就画到了晚上。那时,他正患有严重的气喘病,常常夜不成眠。他的脑子里、他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基督痛苦焦虑的影子。终于,他画完了这幅他最想画的画。

这幅题为《旷野中的基督》在巡回展览中,好评如潮。和列宾画的一样衣衫褴褛赤脚的基督,孤独而凄婉地坐在荒凉的旷野中光秃秃的石头上,诱惑被象征地画成城市之光,在基督的背后,呈一片朦胧而颤动的光影。逆光中的基督垂着头,双手交叉,目光痛苦,凝神沉思,将枯瘦的身影打在荒凉坚硬又尖利的石堆前。

声名日隆的克拉姆斯科依在创作《旷野中的基督》时,没有停下为他人定制画像的活儿。贫穷的画家一直没有一间像样的画室。于是,他拼命为有钱的财主、有势的将军、娇宠的贵妇画像,将赚来的钱购买了土地,建筑漂亮别墅和豪华画室,再画画时,穿着精致的长襟礼服,趿着款式最新的拖鞋,连袜子都是十八世纪的古典样式。他不像一个画家,不像一个从底层乡村出来的经过奋斗成功的贫寒画家,而像一个庄园主。大家都觉得克拉姆斯科依变了,唯一没变的是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为人画像。

如今,想起克拉姆斯科依,我就想起列宾,因为他们都曾画过旷野里被诱惑过的基督。克拉姆斯科依的《旷野中的基督》、列宾的《基督在旷野受诱惑》都陈列在莫斯科的美术馆里。面对两幅同样是基督受诱惑的作品,我心生感慨。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其实,茫茫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旷野中受诱惑的基督。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较多篇幅写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关于基督的谈话,既说明对列宾的影响深刻,又引出两人创作同样主题的油画。

B. 看到克拉姆斯科依的画室挂着一幅和普通画师一样水平的基督像,年轻的列宾甚为不解,流露出讥讽的眼神。

C. 文章讲述了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两位画家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独到的生活感悟,意味隽永。

D. 克拉姆斯科依靠给他人画像谋生,成名后也没有停止,作者既写出了他的痛苦无奈,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惋惜。

2.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D 2.文章以第三人称为主,最后一段使用第一人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3.①他们笔下的基督就是现实生活中他们自己的折射;②列宾画出了基督的痛苦和抵抗、决绝,生活中的他经受住了诱惑,而克拉姆斯科依只画出基督的痛苦焦虑,生活中的他没有经受住诱惑。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克拉姆斯科依靠给他人画像谋生,成名后也没有停止,作者既写出了他的痛苦无奈,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惋惜。从文本内容看没有能体现出作者对克拉姆斯科的同情和惋惜,所以选项分析有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有人说,阅读能拂去心灵的尘埃,能筑起梦想的高塔,能汲取人生的智慧。

有人说,一本好书有时能改变人的一生。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关于“阅读”,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感悟呢?请以“我的阅读”为标题,或者自拟标题并以“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②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简明,描写生动、细致,抒情、议论画龙点睛;④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⑤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⑥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⑦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越来越“懂你”的网络定位服务,___,也会给个人带来潜在威胁。手机APP携带的定位系统能准确掌握个人的行踪轨迹。就像一把双刃剑,手机APP携带的定位系统功能一方面方便了个人生活,____。行踪轨迹毫无争议地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此类信息的暴露不仅可能会令人产生不舒适感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____,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的平等的爽朗秋天____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过不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___开始。

A. 那么    既然    不过    B. 那么    如果    而是

C. 甚至    如果    既然    D. 那么    如果    就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B. 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上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C.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D. 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增强了田径运动的大力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