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罗斯:天才魔鬼混合体 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索罗斯:天才魔鬼混合体

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从此结束近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

在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之后,索罗斯似乎是亲自为他创造的这个时代画上了句点。而作为一个天才与魔鬼的混合体,他的名字,仍将永载金融史册。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占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他曾经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194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他受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的影响更深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索罗斯几乎完全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撰写了不少自己的哲学论文,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可惜,家庭的贫穷和波普的劝阻使“哲学家索罗斯”最终选择了回归专业,谋求一份“更有前途”的经济或金融工作。

于是,“金融家索罗斯”诞生了。

二十多年之中,从伦敦到纽约,索罗斯经历了欧美金融家最典型的“三级跳”──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交易员,到明星交易员兼高级分析师,最后创办自己的基金,成为华尔街的一支独立力量。

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

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某电视台记者曾对此做过这样的形象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

1992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并得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1994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收入不菲。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意犹未尽的索罗斯将触角又伸向了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却不曾想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挺立的中央政府打乱了算盘,这才放弃港币悻悻而归。

喜欢与中央银行对着干,已经成为索罗斯独特的“名片”。华尔街时报曾将他称为“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则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事实上,索罗斯从不隐瞒他作为投资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他信奉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失。

比如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Svyazinvest就被索罗斯认为是其投资生涯中最大的败笔。“我自己满怀希望,结果被它骗了。”

发现自己犯了错怎么办?“抛售、退出。”索罗斯的答案简洁有力,“最简单的是,了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但近年来,索罗斯的直觉却似乎总是出错。调查公司报告显示,其量子基金尽管保持着20%的年均回报率,但过去18个月表现极差,去年仅获利2.5%,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此外,索罗斯旗下1/3与能源业有关的股票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有人认为,业绩不佳,或许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在另一些分析者看来,事情却未必那么简单。

同时,还有消息称,量子基金目前持现比例高达75%。这更让一些分析人士笃信,此时宣布退休的索罗斯,很可能只是暂时封刀,一旦时机到来,又将大干一番。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声明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因为索罗斯在过去18个月中表现极差,今年上半年更亏损6%,愧对投资者。

B. 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家庭,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后成长为叱咤全球金融市场40年的风云人物。

C. 索罗斯与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的“双鹰基金”后更名为“量子基金”,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净回报最高的对冲基金。

D.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索罗斯将触角伸向了中国的香港,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挺立的中央政府击退放弃了对港币的进攻。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一心想成为“哲学家索罗斯”,但家庭的境况使他的哲学家的梦想破灭。

B. 作为投资家的索罗斯一直以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无负罪感,因为双方都可能遭受损失。

C. 索罗斯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也遭遇了投资失败,他在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被其认为是一大败笔。

D. 业绩不佳,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但一些分折人士深信索罗斯只是暂时封刀,一旦时机到来,他将大干一番。

E. 本文回顾了索罗斯的人生经历,详述了索罗斯在金融领域的一些所作所为,传达出作者对索罗斯的敬仰、羡慕之情。

3.文章为什么称索罗斯是天才魔鬼混合体?请结合文本分析。

 

1.A 2.BC 3.他是金融界的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以平均每年20%的回报率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他的投资方向影响了世界;他的狙击曾经使许多央行溃不成军。他又是金融杀手、市场魔鬼。他信奉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冷酷无情;他与中央银行对着干,亲手掀起了一场轰动世界的亚洲金融风暴。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声明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因为索罗斯在过去18个月中表现极差”有误,从文中来看,“索罗斯在过去18个月中表现极差”与“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声明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二者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文章第一段只是说“北京时间7月27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体股东,索罗斯将不再为外部投资者理财,从此结束近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并没有说是因为“索罗斯在过去18个月中表现极差”;“愧对投资者”说法有误,文中无此内容,这是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A项,“但家庭的境况使他的哲学家的梦想破灭”理解错误,文章说的是家庭的贫穷和波普的劝阻使“哲学家索罗斯”最终选择了回归专业。D项,“业绩不佳,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有误,该信息与文章内容不符,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或许正是索罗斯做出退休决定的一大原因”,这只是一种猜测。E项,“传达出作者对索罗斯的敬仰、羡慕之情”错误,文章以客观的态度在描述。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为什么称索罗斯是天才魔鬼混合体?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理解“天才魔鬼混合体”的意思,“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即天分,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魔鬼”,宗教中指引诱人犯罪的恶鬼,神话传说中指迷惑人、害人的鬼怪,罪恶的化身;“天才魔鬼混合体”,说明在索罗斯的身上,既有天才的表现,也有魔鬼的表现,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这些表现,然后进行概括,如“金融家索罗斯”,他可以说是金融界的天才,如“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如“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等等,诸如此类,这些都是他天才的表现。如“‘他信奉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失”“喜欢与中央银行对着干,已经成为索罗斯独特的‘名片’。华尔街时报曾将他称为‘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则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这些内容展现出“魔鬼”的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牛奶的老太太

刘庆邦

卖牛奶呀——

卖牛奶呀——

每天下午四点来钟,便有一个叫卖牛奶的女声在这一带街区准时响起。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不管是下大雪,还是刮大风,叫卖声从不间断。叫卖声高亢,嘹亮,穿透力相当强,连钢筋水泥墙都不可阻挡。叫卖声响起,方圆几里好几个社区的居民都听得见。有人评价过,有这么好的嗓音,卖牛奶真是瞎搭了,应该去当歌唱家才是。要是当歌唱家的话,起码应该是女高音。

及至看到卖牛奶者,人们一时没能把叫卖声和卖牛奶者对上号,不曾想卖牛奶的竟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老太太把白发掖进一顶白色的卫生帽时,还是有白发从鬓角露了出来。看样子,老太太一定超过了七十岁,在向八十岁接近。不过老太太脸膛红红的,气色还不错。老太太推来的平板三轮车,停放在一处十字街口的西北角,平板车上放着两只塑料盒子,盒子里放着袋装新鲜牛奶。老太太一边卖牛奶,一边不忘继续吆喝。正买牛奶的人,耳膜被震得吱吱响,他们确认,叫卖声的确是从这个老太太喉咙里发出来的,她的嗓子比金嗓子还金嗓子啊!

一个在附近的某杂志社当编辑的人,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自行车来到老太太摆放牛奶的平板车前,要买两袋牛奶。他没有把自行车的支架支起来,放在路边,而是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接老太太递过来的牛奶。他探着身子,伸手接老太太递给他的两袋牛奶时,觉得有两个人快速走过来,也是准备买牛奶的样子。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女的从牛奶盒子里拿起一袋牛奶看了看,又放回到盒子里。

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老太太的口气有些严厉。

你怎么知道我不买?

我知道你操的不是买牛奶的心!

就冲你这态度,我也不买你的牛奶。女的嘁了一声,转身走了。那个男的也走了。

编辑把装进塑料袋的两袋牛奶放进自行车前面的车筐里,掏钱包付钱。他左肩上挎着一只草绿色的军用挎包,钱包就放在挎包里。他一掏没掏着,再掏没掏着,赶紧掀开挎包的盖子往挎包里瞅,还是没有。

老太太问:钱包找不着了吧?

我的钱包明明放在包里,怎么没有了呢!

你的挎包没系上扣儿吧?

挎包外侧有两根布带,布带下面分别有两个铁扣,把布带穿进铁扣里,才能把挎包的盖子扣上。编辑说,他是忘了系扣。又说,他平常都不系扣。

老太太说:小偷儿的眼尖着呢,谁不小心,他们就偷谁。

编辑突然想起来了,刚才那两个突然走近他的人非常可疑,那个男的好像还碰了他一下,他问老太太:刚才那两个人是不是小偷儿?

老太太没有肯定那两个人就是小偷儿,她说的是:没准儿。又说:他们老在附近转悠。

你既然知道他们是小偷儿,为啥不提醒我一下呢?

你没听见我吵那个女的吗?!

编辑从老太太的话里判断出来了,老太太不但知道那两个人是小偷儿,还看见了小偷儿偷走了他的钱包而不加制止。这让编辑对老太太的看法很不好,觉得老太太太缺乏正义感,太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他说:我钱包里不光有一千多块钱现金,还有身份证和银行卡,这一下全完了!

老太太又喊了一声卖牛奶呀,声音还是那么响亮。

编辑把两袋牛奶还给老太太,心想,以后再也不买这个老太太的牛奶了。

编辑和老太太同住一个居民小区,老太太是北京的老住户,编辑是外来户。过了一两年,某个星期天的下午,编辑下楼去买晚报,见老太太推着一辆儿童车,在小区的院子里一点一点挪动。儿童车里没有儿童,老太太显然是借助儿童车的支撑,在活动自己的身体。哦,怪不得好久没听见老太太高调叫卖牛奶的声音了,原来老太太生病了。看样子老太太病得还不轻,挪挪停停,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编辑跟老太太打招呼:大妈,您这是怎么了?

老太太把编辑看了看,才说:我们家老头子死了,我也快不行了,该去爬烟囱了。

您还记得我吗?

老太太把编辑看了看,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您忘了,那次我买您的牛奶,小偷儿把我的钱包偷走了。

丢钱包的多了,我哪里记得住!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那怪谁呢?

怪你自己呗!

(选自《上海文学》,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太太是一个招人嫌弃的人,叫卖声太大,好几个社区的居民都听得见,生病后又在院子里经常活动。

B. 编辑认为老太太看见小偷偷他钱包却不制止,在心中有了不好的看法,就决定以后再也不理老太太。

C. 文章用“我知道你操的不是买牛奶的心”“该去爬烟囱了”等个性化语言,生动地刻画了老太太的形象。

D. 作者在叙述时注意细节,例如老太太戴卫生帽露白发、编辑是外来户、下楼去买晚报等,显得具体真实。

2.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

(2)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3.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地熏陶。

B. 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C. 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因为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

B. 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养点骨气、养点地气、养点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C. 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D. 文章第2.3.4.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符合人的思维认知的发展规律,由表及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

B. 作者认为因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 诗人们有了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才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诗句。

D. 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夏季天气较热,很多人在运动过后都会大汗淋漓,此时不少人会去吹空调,有些人甚至直接去洗冷水澡,①____________。因为运动过后,②__________,如果采取上述方法快速降温,会使毛孔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表温度急剧下降,③_____,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等症状,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