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地熏陶。

B. 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C. 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因为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

B. 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养点骨气、养点地气、养点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C. 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D. 文章第2.3.4.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符合人的思维认知的发展规律,由表及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

B. 作者认为因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 诗人们有了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才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诗句。

D. 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1.D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因为……,所以……”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文中说“正如”,这是以丘葵所言来印证前面所说的内容,二者之间并非因果关系。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主要考查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内容,同时也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C项,“文章第2段运用……比喻论证……”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主要是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文天祥的《正气歌》”“李白”“谭嗣同”“陈毅”“丘葵”等诗句,这是举例论证,而诗句的罗列则是引用论证。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错误,该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第四段的表述是“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文中说的是“没有多大生命力”,选项变成“没有生命力”,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夏季天气较热,很多人在运动过后都会大汗淋漓,此时不少人会去吹空调,有些人甚至直接去洗冷水澡,①____________。因为运动过后,②__________,如果采取上述方法快速降温,会使毛孔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表温度急剧下降,③_____,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等症状,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C. 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如许热情的款待。

D. 您之大作已拜读,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 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昨日上午从成都某交警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私家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C.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成都市民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而“会呼吸的痛”却让人们日益渴望干净的空气。

D. 《记住乡愁》 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