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 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 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 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 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 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 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 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 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1.B 2.C 3.A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不全面。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原文“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可知,除了“官员赞助”还有“官府的赏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2016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推出全球十大“奢侈品”,排在首位的是“生命的觉悟与开悟”,另有“经常回归自然”“享受属于自己空间与时间的生活”“牵手一个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点燃他人的希望的精神特质”等。这十大“奢侈品”,事关生命觉悟、生活方式、爱情关系和精神境界等,主要靠智慧和修为获得,与金钱无必然关系。

上述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关于“奢侈品”,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个人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经过寒冬的孕育,春天终于来了。请以“春”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要求:写诗在4-8行,写景120字以内,必须是原创。

 

查看答案

心理学中存在许多有趣的 “倒U曲线”,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请根据下图写出两条结论。

(2)2017年高考日益临近,请给即将上考场的自己和同学写一句激励前行、缓解压力的寄语。要求:20字以内,至少用一种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有一个梦

张晓风

我有一个梦,我不太敢轻易地把这梦说给别人听,怕遭人耻笑——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敢于去梦想的人并不多。

让我把故事从许多年前说起:南台湾的小城,一个女中的校园。六月,成串的黄花沉甸甸地垂自阿勃拉花树。风过处,花雨成阵,松鼠在老树上飞奔如急箭,音乐教室里传来三角大钢琴的琤琮流泉…… 

所谓学习音乐,应该不止是一本音乐课本、一个音乐老师。它岂不是也包括那阵雨初霁的午后,那熏人欲醉的南风,那树梢悄悄的风声,那典雅的光可鉴人的大钢琴,那开向群树的格子窗…… 

近年来,我有机会参观一些耗资数百万或上千万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明亮的灯光下,不锈钢的颜色闪烁着冷然且绝对的知性光芒。令人想起伽利略,想起牛顿,想起历史回廊上那些伟大耸动的名字。实验室已取代古人的孔庙,成为现代人知识的殿堂,人行至此都要低声下气,都要“文武百官,至此下马”。

人文方面的教学也有这样伟大的空间吗?有的。英文教室里,每人一副耳机,清楚的录音带会要你把每一节发音都校正清楚,电视画面上更有生动活泼的镜头,诱导你可以做个“字正腔圆”的“英语人”。

每逢这个时候,我就暗自叹息……

我有一个梦。

我梦想在这号称为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

我梦想有一位国文教师在教授“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时候,窗外有粉色羊蹄甲正落入春水的波面,苦谏树上也刚好传来鸟鸣,周围的环境恰如一篇舞台布景板,处处笺注着白纸黑字的诗。 

晚明吴从先有一段文字读之目醉神驰,他说:“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薛欲青垂;几席、阑干、窗窦,欲净滑如秋水;榻上欲有云烟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琅环仙洞,不足羡矣。”

吴从先又谓:“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列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传,宜击剑捉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啊,不,这种梦太奢侈了!要一间平房,要房外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要春风穿户,夏雨叩窗的野趣,还要空山幽壑,笙瑟溢耳。这种事,说出来——谁肯原谅你呢?

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只要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吧!要一间安静雅洁的书斋,有中国式的门和窗,有木质感觉良好的桌椅,你可以坐在其间,你可以第一次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也是不错的事,也有不错的感觉。

那些线装书,现在就拿几本来放在桌上吧!让年轻人看看宋刻本的书有多么典雅娟秀,字字耐读。

教室里,沿着墙,有一排矮柜,柜子上,不妨放些下课时可以把玩的东西。一幅竹子搁臂,凉凉的,上面刻着诗。一个仿制的古翁,上面刻着元曲,让人惊讶古代平民喝酒之际也不忘诗趣。一把仿同治时代的茶壶,肚子上面刻着一圈二十个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学生正玩着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回文诗,全世界只有中国的语言可以做的回文诗。而所谓的回文诗,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字念起,意思都通,而且都押韵。当然,如果教师有点语言学的知识,他可以告诉孩子汉语都是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跟英文所属的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不同。至于仿长沙马王堆的双耳漆器酒杯,由于是沙胎,摇起来里面还会响呢!这比电动玩具可好玩多了吧?酒杯上还有篆文,“君幸酒”三个字,可堪细细看去。如果找到好手,也可以用牛肩胛骨做一块仿古甲骨文,所谓学问,有时固然自苦读中来,有时也不妨从玩耍中得来。

如果今天该讲岳飞的《满江红》,何不托人到杭州岳王坟上拓一张岳飞真迹来呢?今天要介绍“月落乌啼霜满天”吗?寒山寺里还有俞樾那块诗碑啊!杜甫成都浣花溪的千古风情,或诸葛侯祠的高风亮节,都可以在一幅幅挂轴上留下来。

你喜欢有一把古琴或古筝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不妨即兴。

你喜欢有一点檀香加茶香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只消随缘。

如果学生兴致好,他们可以在素净的钵子里养一盆素心兰,这样,他们会了解什么叫中国式的芬芳。

教室里不妨有点音响设备,让听惯麦当娜的耳朵,听一听什么叫笛?什么叫箫?什么叫“把乌”?什么叫筚篥……

你听过“鱼洗”吗?一只铜盆,里面镌刻着细致的鱼纹,你在盆里注上大半盆水,然后用手微微打湿,放在铜盆的双耳上摩擦,水就像细致如丝的喷柱,激射而出——啊,世界上竟有这么优雅的玩具。当然,如果你要用物理上的“共振”来解释它,也很好。如果你不解释,仅只让下了课孩子去“好奇”一下,也就算够本。 

如果有好端砚,就放一方在那里。那细致的石头肌理具有大地的性格,那微凹的地方是时间自己的雕痕。

你要让年少的孩子去吃麦当劳,好吧,由你。你要让他们吃肯德基?好,请便。但,能不能,在他年少的时候,在小学,在中学,或者在大学,让他有机会坐在一间中国式的房子里。让他眼睛看到的是中国式的家具和摆设,让他手摸到的是中国式的器皿,让他——我这样祈祷应该不算过分吧——让他忽然对自己说:“啊,我是一个中国人!”

音乐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地方放钢琴。理化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空间放仪器。体育则花钱更多。那么,容不容许辟一间国学讲坛呢?这样的梦算不算狂妄呢?如果我说,教国文也需要一间讲坛——那是因为我有一整个中国想放在里面啊!

我有一个梦!这是一个不忍告诉别人,又不忍不告诉别人的梦啊!

(选自张晓风作品,有删节)

1.作者梦想中的“国学讲坛”有哪些特点?请通读全文加以概括。

2.作者梦想辟一间国学讲坛,为什么要在开头部分用两段的篇幅写南台湾一女中的音乐课?

3.余光中曾称张晓风的文学“柔婉中带刚劲”,本文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典型例子简要分析。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对当今时代重视自然科学、轻视人文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行为进行了批判,特别对中式英语教学、设置英语教室表示强烈不满。

B. 文中引用吴从先的两段文字描述了古人读书讲究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梦想中的国文讲坛的渴求,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C. 作者的梦想不敢说是因为怕遭人耻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人素质的底下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D. 回文诗是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文中划线处的回文诗换一种排列法则重新成诗: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

E. 文中作者的梦想,小而言之是建一所国学讲坛,大而言之是创设中国文化情境,让孩子们置身其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濡染,让中国的文化精髓代代传承下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

(4)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

(5)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

(6)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