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2016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推出全球十大“奢侈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2016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推出全球十大“奢侈品”,排在首位的是“生命的觉悟与开悟”,另有“经常回归自然”“享受属于自己空间与时间的生活”“牵手一个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点燃他人的希望的精神特质”等。这十大“奢侈品”,事关生命觉悟、生活方式、爱情关系和精神境界等,主要靠智慧和修为获得,与金钱无必然关系。

上述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关于“奢侈品”,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个人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心灵的慰藉 斜逸丛生的草木,在黑夜中峭楞楞如鬼一般摇晃.好像有什么在呢喃,呜咽而过的风,私语重重的枝叶,就算捂住双耳,也听得见,那样似哭似笑的诡异的声响.那时的乡野之间还没有路灯,青白色的月也照不进浓密的黑影.惊恐、无助--我跑进那个亭子中,在漫天草木随风摇摆的时候,只它,静静地,不曾偏移.四周的蛙鸣虫声压抑而兴奋. 迷糊中,有外婆的声音:“这孩子,终于找到了…”是年我五岁. 多年后,六月的雨,还未褪去绵绵的春意,却也掺进了夏日的躁意,空气微湿,呼吸变得浓重.雨天的世界显得光怪陆离,车驶过都市长街,游离的喧哗,心中不免多了几分烦躁. 轿车驶在熟悉的路上,青灰色的天空下一切都笼上了一层冷色调,抑郁的绿,黯淡的红,像是宣纸上晕开的墨点,层层灰冷.雨点在车窗上留下一致的倾斜直线,像是道道泪痕,车外的世界变得支离破碎. 蓦地,就在一个弯后,眼帘中出现了一抹清丽的颜色.一座黄木梨色的亭子.四个檐角微微上翘,似轻轻勾挑着云丝,四方为四根圆柱所支撑,笔直地矗立着,不见倾斜.无匾无名,却浑身流淌着古韵. 江南烟雨中的亭子显得朦胧,却又更加典雅.灰涩的冷光没有让它变得阴郁,只是更加柔和,在这泼墨山水画里,点染出丝丝暖意.雨水顺着檐角流下,亭中暂驻着几只避雨的鸟雀,安然闲适. 不禁微笑,是这座亭子啊,年岁似是让它更加古朴,我却不曾忘记在茫然迷失的黑夜,只有它那么温和,像是精致的剪影,给我慰藉. 它曾目睹江水东流,它曾观望星月皎洁,它曾看惯生死离别…那一丝丝的感悟都沉淀在它逐渐苍老的容颜里,愈发凝练,在空气中散出古韵的芳香,在雨天默默观望这世间. 若它为人,定是目藏星辰的智者,拥有慈祥安逸的神色. 烦闷散去,心中多了些暖暖的感动.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欢这座亭子.洗尽周身铅华,给予我慰藉.心灵的慰藉,永远散出温暖的光芒.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2016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推出的全球十大“奢侈品”,主要有“生命的觉悟与开悟”,另有“经常回归自然”“享受属于自己空间与时间的生活”“牵手一个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点燃他人的希望的精神特质”等,而这十大“奢侈品”,事关生命觉悟、生活方式、爱情关系和精神境界等,主要靠智慧和修为获得,与金钱无必然关系。拥有自然的生命不难,难在生命的觉悟与开悟,对人来说,拥有生命的体悟,是一种奢侈。城市化的加剧,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而污染的加剧,让自然也不复“自然”,能够经常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对人来说,是一种奢侈。我们的时间被工作、他人填堵得满满的,我们整日奔波着,生命变得忙碌而苍白,能归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也便成了一种奢侈。拥有了生命,并且珍惜,慢慢品味时光,体悟生活,生命也就有了意义。反之,挥霍时光,浪费生命,粗糙地对待生活,是我们对时间的亵渎。根据材料,我们可概括出几个要旨,一是真正的奢侈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精神的丰盈;二是真正的奢侈,是拥有生命的时光,并珍惜它,能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三是真正的奢侈不是生活的繁复和物质的累加,简单纯朴的生活,能让人体会到本真的味道。 参考立意: 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锻造美好,成就精致 摒弃物质的奢华,追求精神的丰盈 放慢生活脚步,追求生活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过寒冬的孕育,春天终于来了。请以“春”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要求:写诗在4-8行,写景120字以内,必须是原创。

 

查看答案

心理学中存在许多有趣的 “倒U曲线”,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请根据下图写出两条结论。

(2)2017年高考日益临近,请给即将上考场的自己和同学写一句激励前行、缓解压力的寄语。要求:20字以内,至少用一种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有一个梦

张晓风

我有一个梦,我不太敢轻易地把这梦说给别人听,怕遭人耻笑——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敢于去梦想的人并不多。

让我把故事从许多年前说起:南台湾的小城,一个女中的校园。六月,成串的黄花沉甸甸地垂自阿勃拉花树。风过处,花雨成阵,松鼠在老树上飞奔如急箭,音乐教室里传来三角大钢琴的琤琮流泉…… 

所谓学习音乐,应该不止是一本音乐课本、一个音乐老师。它岂不是也包括那阵雨初霁的午后,那熏人欲醉的南风,那树梢悄悄的风声,那典雅的光可鉴人的大钢琴,那开向群树的格子窗…… 

近年来,我有机会参观一些耗资数百万或上千万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明亮的灯光下,不锈钢的颜色闪烁着冷然且绝对的知性光芒。令人想起伽利略,想起牛顿,想起历史回廊上那些伟大耸动的名字。实验室已取代古人的孔庙,成为现代人知识的殿堂,人行至此都要低声下气,都要“文武百官,至此下马”。

人文方面的教学也有这样伟大的空间吗?有的。英文教室里,每人一副耳机,清楚的录音带会要你把每一节发音都校正清楚,电视画面上更有生动活泼的镜头,诱导你可以做个“字正腔圆”的“英语人”。

每逢这个时候,我就暗自叹息……

我有一个梦。

我梦想在这号称为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

我梦想有一位国文教师在教授“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时候,窗外有粉色羊蹄甲正落入春水的波面,苦谏树上也刚好传来鸟鸣,周围的环境恰如一篇舞台布景板,处处笺注着白纸黑字的诗。 

晚明吴从先有一段文字读之目醉神驰,他说:“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薛欲青垂;几席、阑干、窗窦,欲净滑如秋水;榻上欲有云烟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琅环仙洞,不足羡矣。”

吴从先又谓:“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列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传,宜击剑捉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啊,不,这种梦太奢侈了!要一间平房,要房外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要春风穿户,夏雨叩窗的野趣,还要空山幽壑,笙瑟溢耳。这种事,说出来——谁肯原谅你呢?

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只要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吧!要一间安静雅洁的书斋,有中国式的门和窗,有木质感觉良好的桌椅,你可以坐在其间,你可以第一次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也是不错的事,也有不错的感觉。

那些线装书,现在就拿几本来放在桌上吧!让年轻人看看宋刻本的书有多么典雅娟秀,字字耐读。

教室里,沿着墙,有一排矮柜,柜子上,不妨放些下课时可以把玩的东西。一幅竹子搁臂,凉凉的,上面刻着诗。一个仿制的古翁,上面刻着元曲,让人惊讶古代平民喝酒之际也不忘诗趣。一把仿同治时代的茶壶,肚子上面刻着一圈二十个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学生正玩着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回文诗,全世界只有中国的语言可以做的回文诗。而所谓的回文诗,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字念起,意思都通,而且都押韵。当然,如果教师有点语言学的知识,他可以告诉孩子汉语都是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跟英文所属的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不同。至于仿长沙马王堆的双耳漆器酒杯,由于是沙胎,摇起来里面还会响呢!这比电动玩具可好玩多了吧?酒杯上还有篆文,“君幸酒”三个字,可堪细细看去。如果找到好手,也可以用牛肩胛骨做一块仿古甲骨文,所谓学问,有时固然自苦读中来,有时也不妨从玩耍中得来。

如果今天该讲岳飞的《满江红》,何不托人到杭州岳王坟上拓一张岳飞真迹来呢?今天要介绍“月落乌啼霜满天”吗?寒山寺里还有俞樾那块诗碑啊!杜甫成都浣花溪的千古风情,或诸葛侯祠的高风亮节,都可以在一幅幅挂轴上留下来。

你喜欢有一把古琴或古筝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不妨即兴。

你喜欢有一点檀香加茶香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只消随缘。

如果学生兴致好,他们可以在素净的钵子里养一盆素心兰,这样,他们会了解什么叫中国式的芬芳。

教室里不妨有点音响设备,让听惯麦当娜的耳朵,听一听什么叫笛?什么叫箫?什么叫“把乌”?什么叫筚篥……

你听过“鱼洗”吗?一只铜盆,里面镌刻着细致的鱼纹,你在盆里注上大半盆水,然后用手微微打湿,放在铜盆的双耳上摩擦,水就像细致如丝的喷柱,激射而出——啊,世界上竟有这么优雅的玩具。当然,如果你要用物理上的“共振”来解释它,也很好。如果你不解释,仅只让下了课孩子去“好奇”一下,也就算够本。 

如果有好端砚,就放一方在那里。那细致的石头肌理具有大地的性格,那微凹的地方是时间自己的雕痕。

你要让年少的孩子去吃麦当劳,好吧,由你。你要让他们吃肯德基?好,请便。但,能不能,在他年少的时候,在小学,在中学,或者在大学,让他有机会坐在一间中国式的房子里。让他眼睛看到的是中国式的家具和摆设,让他手摸到的是中国式的器皿,让他——我这样祈祷应该不算过分吧——让他忽然对自己说:“啊,我是一个中国人!”

音乐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地方放钢琴。理化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空间放仪器。体育则花钱更多。那么,容不容许辟一间国学讲坛呢?这样的梦算不算狂妄呢?如果我说,教国文也需要一间讲坛——那是因为我有一整个中国想放在里面啊!

我有一个梦!这是一个不忍告诉别人,又不忍不告诉别人的梦啊!

(选自张晓风作品,有删节)

1.作者梦想中的“国学讲坛”有哪些特点?请通读全文加以概括。

2.作者梦想辟一间国学讲坛,为什么要在开头部分用两段的篇幅写南台湾一女中的音乐课?

3.余光中曾称张晓风的文学“柔婉中带刚劲”,本文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典型例子简要分析。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对当今时代重视自然科学、轻视人文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行为进行了批判,特别对中式英语教学、设置英语教室表示强烈不满。

B. 文中引用吴从先的两段文字描述了古人读书讲究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梦想中的国文讲坛的渴求,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C. 作者的梦想不敢说是因为怕遭人耻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人素质的底下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D. 回文诗是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文中划线处的回文诗换一种排列法则重新成诗: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

E. 文中作者的梦想,小而言之是建一所国学讲坛,大而言之是创设中国文化情境,让孩子们置身其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濡染,让中国的文化精髓代代传承下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

(4)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

(5)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

(6)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梦天

李贺①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②三山③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④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①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因避父晋肃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一生失意,郁郁而死。②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③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④齐州:中州,即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

(1)下列对诗作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 本诗与诗人的另一首作品《李凭箜篌引》在体裁上一样,都是古体诗。

B. 本诗写诗人梦中上天游历月宫的情景,前四句主要写漫游天空,进入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

C. 全诗通过对月宫亮丽多姿、绚烂多彩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神往月宫仙境的主旨。

D. 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虽是梦,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以幻写真,启发人们这样的道理: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2)《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请说说最后两句妙在何处。

(3)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艺术特色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