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不可否认,学生选择去高校...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不可否认,学生选择去高校深造的目的就是就业;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我国高校就业质量总体偏低的现状。但衡量高校教育水平不能看就业质量,更不能形成唯就业质量“论英雄”的怪模式。高校学习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应仅仅是就业质量,而更应是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掌握、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了提高,其生活质量也一定会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了提高,其生活质量也不一定会提高。

 

①就业是学生选择去高校深造的一个目的(目的之一) ②衡量高校教育水平不能只看就业质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题其实是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第①句“当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了提高,其生活质量也一定会提高”,这句话的推理明显有问题,说法太绝对。即“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了提高”并不一定“其生活质量也一定会提高”。该句修改为:“当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了提高,其生活质量也不一定会提高。”仿照①的方式,第②句改为“就业是学生选择去高校深造的一个目的”。因为“学生选择去高校深造的目”并不全是为了“就业”,说法太绝对了。同样,第③句推理错误,逻辑不合事实,没有考虑的“衡量高校教育水平”还有其它种可能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八句诗是张籍的《江陵孝女》中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孝女独垂发   ②无家空托墓   ③起庐无旧邻  相吊有行客

主祭不从人   ⑥江头闻哭处   ⑦寂寂楚花春   少年唯一身

A. ⑧①②⑤④③⑥⑦    B. ①⑧②③④⑤⑦⑥

C. 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D. ①⑧④③②⑤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辞谢道:“谢谢您的厚爱,我只不过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您的不情之请,想难从命。”

B. 放心,此事包在兄弟我身上,等到你结婚那一天,花车、酒店等事情的安排,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C. 我翻开筹委会赠阅的《百家论坛活动指南》,看到许多名家都来出席,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让我受宠若惊。

D. 临近期末考试,本来想安安靜静地复习,家里却不断有人来叨扰,复习效率极低,实在令人心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默默将爱收藏在心底。“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B. 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最大的难处在于既要改善和解决人们当下的实际困难,又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C. “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D. 在降雪最大的吉林省延吉地区,由于高速公路关闭、机场航班延误、发往主要县市客车停运,大批旅客集中涌入高铁火车站。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猿鸣常被赋予凄凉、悲戚的情感,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中的“__________。”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断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①词人罢取闲居上饶已五年有余,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②椒盘: 旧俗,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③整整:人名,是辛弃疾家中婢女,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④借问:询问(花期)。⑤无凭准:靠不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千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首词。

B. “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场场面,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 词的上片,感情丰富,既写了词人节日热闹之喜,也写了词人往事不堪回首之悲。

D. “今岁花期消息定”,“花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E. 词的下片,承上片之末“恨”字而来,写作者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

2.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言外有多少哀怨,多少疑惧”。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