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料学理性与法律的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场主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识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的这一切,看起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的家园并来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能说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科层组织这些系线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被一一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绝不可没有家园。

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要继续坚持,又有哪些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更多。之所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绝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注定的。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更多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园给了我们安全感,在家园中我们会得到承认和肯定,会得到呵护、照顾支持,可以免遭恶意的伤害,甚至感受不到敌意。

B. 人类在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化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失落家园。

C. 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含弃、离开过家园,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家园,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理应重新回家。

D. 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客观上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应该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让多数人过上满意的生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与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并有种种焦虑,

B. 如果只是从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出发,人类是无法从报本上解决失去家园的问题的,家园失落之痛和焦虑之感也不会得到缓解。

C.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媒介手段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人们的家园正在被一些系统世界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

D. 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近回最初的家园: 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等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人类处在机器般的“铁笼”之中,在失去家园的同时,还承受焦虑。

B. 随着全球化的到來各国、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各个家庭失去了保护屏障,个体也被卷入了普遍的支配逻辑之中,焦虑的人们意识到需要重建家园。

C. 现代人的焦虑具有普遍、持续、深刻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们需要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D. 历史的位置与潜在的能量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我们也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

 

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选项中,C项,曲解文意。“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错误,原文“如果曾经.....离家逐梦”是假设,不能说“我们都曾......”。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题中B项,“也不会得到缓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末尾说“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杂”字的本义是“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后来引申有多种多样、不单纯的意思,也有正项以外、正式的以外的意思,还有掺杂、混合的意思……

有人说,杂是一种混乱的状态,繁杂而不纯粹:有人说,杂是一种广博的视野,丰富多彩而不单调;有人说,杂乱可能有助于提升创造力:有人说,做事应该心无杂念……

面对“杂”,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请从“仁、智、勇”这3个词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一个或几个)谈谈对所选词汇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恰当,180-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催魂铃

余光中

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

②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③而活在当下,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对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客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明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⑧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⑨对无处不在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注】①鱼雁:代指书信。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刘十九,即刘禹锡。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旬月:旬指十五天。

B. 耿耿: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C. 杯弓蛇影:将映在墙上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D. 车载斗量:载zǎi,装载。全词意思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 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撼和无奈。

C. 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 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 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3.第七段中说:“观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4.本文表观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洋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5.综合全文,请简要回答“催魂铃”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叙小修诗

袁宏道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予秦、汉,诗则必欲准予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何露之有?

【注】小修: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以“公安派”著称。

1.解释下列加点词韵意思。(任选3个作答)

(1)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    穷:______________

(2)其万一传者                        万一:______________

(3)而或者犹以太露之                病:______________

(4)但恐不                          达: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

3.作者认为弟弟的诗文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骚人:指屈原。因其作为“骚人”。②可煞:表示疑问,是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情疏”句赞美桂花情怀疏淡,远离尘世,将浓郁的芳香长留人间,具有独特的风韵。

B. “何须”句写“暗淡轻黄”的桂花,不必与浅碧深红的花朵相比,雨中隐含词人的怨愤之情。

C. “自是”句中词人尊桂花为花中一流,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彰显自己的审美品位。

D. “梅”“菊”两句承接上片内容,以梅菊衬托桂花;“画阑”句直赞桂花为中秋百花之首。

2.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诗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B.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C.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这首词的结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