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杂”字的本义是“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后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杂”字的本义是“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后来引申有多种多样、不单纯的意思,也有正项以外、正式的以外的意思,还有掺杂、混合的意思……

有人说,杂是一种混乱的状态,繁杂而不纯粹:有人说,杂是一种广博的视野,丰富多彩而不单调;有人说,杂乱可能有助于提升创造力:有人说,做事应该心无杂念……

面对“杂”,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杂于人心,便是杂念 人一生有太多的杂念,这些杂念像尘埃,落在我们水晶一般透明的心上,蒙蔽了它原本纯净的光辉。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杂念的。他微笑,只是因为喜悦。当一个婴儿在你面前露出无邪的笑靥,你便能触摸到最纯正、最本真的原始状态。婴儿体内仿佛有一个小小的金属物件,散发出圣洁的光芒。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金色物件并不是一个不受杂念侵蚀的绝缘体。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有酥骨的繁华,有骇人的黑暗,它像一个大染缸,将人染成“五色杂陈”,也许连人自己也认不出自己本来的模样。他被染上嫉妒的绿,暴躁的红,懦弱的黄,冷漠的蓝,阴暗的黑。他有了各种各样的杂念:他开始关心银行的账户上有多少位数,他开始考虑给上级送点礼品以获得升迁的机会,他开始关注个人形象方面的问题,时不时弄点小恩小惠来让下属感恩戴德„„人生道路上有许多旁逸斜出的杂径,也许,这些小路看上去是捷径,但最终通向的往往是断崖。他依然笑,冷笑,附和地笑,谄媚地笑,应景地笑,皮笑肉不笑,这里面掺杂了太多意味的笑,多像一场笨拙的表演。 杂念拖着他们的灵魂,让它越来越重,浑浊的灵魂终究难逃被践踏的命运。 李叔同说:“我厌繁华,繁华厌我。”他憎恶这个大染缸,他要保持自己的心不受杂念侵袭。山间明月,林间清风,被荡涤的灵魂挣脱杂念层层叠叠的束缚,破茧而出,飘向高处。清辉下,它的世界一片澄澈透明。 杂念如毒蛇一般,啮噬着人的纯真,它的毒液让人痉挛,让你在它面前俯首称臣,成为为它服务的机器。这样的人生,如何对得起我们原本不染纤尘、通体透明的心? 或许,当如佛家语云: “放下杂念,当有大自在。”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材料给了两段文字,第一节主要是解释了“杂”字的本义、引申义。第二节是列举了人们对“杂”的不同看法。这些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立意,当然考生还可以就材料的提示,对“杂”的理解作自己深入而独特的挖掘。解题:1.“杂”的本意是多种因素的组合。杂是构成宇宙的基础,杂是相对“单一”而言。2.“杂”与“精”、“专”对立统一。审题立意:1、“杂”的题目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2、“杂”有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3、“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来;也可以反过来,写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杂”的概念有褒有贬。4、也可以从对立统一角度写,因为“杂”就是博,相对而言,还要专、精,“杂”与“精”要统一。文体选择:1.写成议论文,谈谈对“杂”的理解,阐述“杂之理”。文体要求:写成议论文,可以采用先亮出中心论点再分析论证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作文,写出对“杂”的看法。素材选择:1、可以谈自然界、科学文艺以及人类生活。比如可以写上海的多元性精神,上海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要有这种海纳百川的气魄,但也要善于消化吸收,就像人是“杂食物”,营养结构才更合理平衡。这些都是对“杂”的正确理解的进一步深化。2、“杂”可写中国民族文化,延伸到还要吸收外来的文化,谈社会的各阶层,人与人交流的话题。(求同存异)3、“杂”可写学习,如某门课程,甚至一门习题,因为这也需调动多方面的知识。4、“杂”可写教育。“杂”可以反映人的素质,它体现了学问的广博。古人云:“博观而约取”,这个“博”也就是杂。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强调专。强调深,而忽视了“博”,忽视了“杂”,忽视了“多元”。其实,即使是科学研究,如今也讲究“边缘化”,也讲一点杂。5、生活中,人有时会很复杂,可以探讨人性的复杂。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性格不同的人,性格开朗的人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内心沉稳的人让人感到无比的踏实,有安全感……正是因为各种性格不同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人物的丰富正是因为它的不一样,才会给人心情的起伏。6、文学因“杂”而多彩。文学类的体裁繁多,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人物也因“杂”而丰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仁、智、勇”这3个词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一个或几个)谈谈对所选词汇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恰当,180-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催魂铃

余光中

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

②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③而活在当下,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对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客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明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⑧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⑨对无处不在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注】①鱼雁:代指书信。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刘十九,即刘禹锡。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旬月:旬指十五天。

B. 耿耿: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C. 杯弓蛇影:将映在墙上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D. 车载斗量:载zǎi,装载。全词意思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 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撼和无奈。

C. 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 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 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3.第七段中说:“观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4.本文表观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洋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5.综合全文,请简要回答“催魂铃”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叙小修诗

袁宏道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予秦、汉,诗则必欲准予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何露之有?

【注】小修: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以“公安派”著称。

1.解释下列加点词韵意思。(任选3个作答)

(1)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    穷:______________

(2)其万一传者                        万一:______________

(3)而或者犹以太露之                病:______________

(4)但恐不                          达: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

3.作者认为弟弟的诗文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骚人:指屈原。因其作为“骚人”。②可煞:表示疑问,是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情疏”句赞美桂花情怀疏淡,远离尘世,将浓郁的芳香长留人间,具有独特的风韵。

B. “何须”句写“暗淡轻黄”的桂花,不必与浅碧深红的花朵相比,雨中隐含词人的怨愤之情。

C. “自是”句中词人尊桂花为花中一流,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彰显自己的审美品位。

D. “梅”“菊”两句承接上片内容,以梅菊衬托桂花;“画阑”句直赞桂花为中秋百花之首。

2.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诗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B.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C.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这首词的结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它的奇妙之处在于量子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什么是量子叠加原理?就是说,量子有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或测量时,才会随机地呈现出某种确定的状态,“这就好比孙悟空的分身术”,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解释道,“一个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孙悟空的各个分身就像是他的叠加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在量子世界里,作为一个微观的客体,它可以同时出现在许多地方。”而所谓的量子纠缠,则意味着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量子就像有心电感应的双胞胎,不管两个人的距离有多远,当哥哥的状态发生变化对,弟弟的状态也跟着发生一样的变化。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随着这两种特性被科学家不断认识,适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技术也被逐渐开发出来,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之一。科学家利用量子有多个叠加态的原理,用量子作为保密通信的密钥。这样一来,一旦有人试图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就会改变量子状态,科学家便能立刻发现。所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就能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种——量子隐形传态,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即将粒子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粒子本身。

“信息安全根本上需要解决的,就是传输内容不被别人知道、保证接收者是和发送者对话,以及信息不被篡改。”潘建伟说,仅仅发射一颗卫星是不够的,只有形成“星座”才能建构起网络,而且需要地面配置相应基础设施,确保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带来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巨大变革。

(取材于201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墨家逻辑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体系,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墨家经典著作《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学八条”。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并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可以说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墨子科学思想在战国时期兴起、发展,至秦骤衰,其湮灭的原因令人深思。

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把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相联系,而墨子的科学思想把自然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独立对象,强调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理性分析。这样,墨子科学思想就和上述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大相径庭。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也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规模。工匠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墨家的科学活动是伴随着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展和工匠阶层兴起而兴盛的。由于手工业技术被抑制,墨家科学思想也难以深化。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对一个思想体系来说,一部分的湮灭当然会影响另一部分的发展。墨子的政治思想不被重视,这对墨子科学思想的流传发展是不利因素。传统社会的价值理念是“重人文,轻理工”,知识阶层奋斗的目标是熟读儒家经典,以期金榜题名。失意者则在老庄和佛学中寻求解脱。工匠和知识分子的活动被远远隔离,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不仅墨子科学思想的湮灭是不可避免的,连一般的研究自然的科学活动也受到阻碍。

墨学的复兴是在清末民初。当时列强环伺,民族危机严重。危机促成一股奋发图强、自立救国的思潮。欧洲列强“船坚炮利”,使中国“木船土炮”相形见绌,迫使人们承认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墨经》再次受到重视。近代中国治墨学者从墨子思想中主要汲取的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及与近代科技思潮本质上类似的科学思想。

(取材于邢兆良相关文章)

材料三

儒墨在战国时并称显学,墨者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他们景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这些内容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得到了体现。恰好鲁迅的故乡绍兴被视为夏禹遗泽之地,他对绍兴“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的风俗有自豪的肯定。

“中国的脊梁”是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提出的,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在《故事新编》中这种理想人格以《理水》中的禹、《非攻》中的墨子为代表。《理水》中禹的出场被写得有声有色,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冲破交通线,引起一阵喧嚷及卫兵的阻拦。禹的精神是墨家的,禹的“理水”是中国文化中博施济众的典范,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非攻》一文中,鲁迅有感于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务夺侵凌”和儒家理学赴国难之不济,而对墨家价值进行重新发现。小说中表现了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救世热情、高超的“以理服人”的手段、积极奔走的实干家风范。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较之儒家的割裂道德与事功、道家的割裂思想与行动,显然更为鲁迅认同。

(取材于高远东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量子具有的奇妙特性是量子叠加原理以及量子纠缠。

B. 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能够远距离互相感应对方。

C. 爱因斯坦称孙悟空的分身术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D. 量子通信分为两种: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

2.根据“材料一”,对量子通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量子为密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能实现量子保密通信。

B. 只要发射一颗卫星,量子保密通信就可以实现确保信息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

C. 量子通信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互的信息不会被别人知道。

D. 量子通信可以应用于民生、国防、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发展空间很大。

3.对材料二中我国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先贤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B. 墨家的逻辑体系是全球三大古老的逻辑体系之一,也是科学的基础之一。

C. 墨家经典《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子通信。

D. 墨子设计的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它是量子通信的基础。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墨子科学思想湮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的科学思想是符合占统治地位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的。

B. “重农抑商”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墨家科学思想难以深化。

C. 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D. “重人文,轻理工”的思想使自然科学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贤:敬称,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B. 湮灭:“湮”读作yān。“湮灭”的意思是埋没,磨灭。

C. 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侵略战争。

D. 汲取:“汲”字共6画,第四画为“”。

6.根据“材料三”,对鲁迅认同墨家精神的原因,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有很多大禹治水的遗迹。

B. 鲁迅先生对儒家割裂道德与事功的做法不满。

C. 墨家学说是盛行于先秦,而影响很大的学说。

D. 墨家的救世热情与实践精神符合时代的要求。

7.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