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冋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碗②芳菲兰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冋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碗②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③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晚年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赋闲江西时所作。雨岩: 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 丽岩中的一块巨石,篇末“石龙”即指此石。②畹(wǎn): 古时30 亩为一畹。③湘累(léi): 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投湖南汨罗江而死,故称“湘累”

(1)上阕“芳菲兰佩好”、“自怨蛾眉巧”这两个意象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说明。

 

(1)词人操行的美好、高洁,志洁才高却无用武之地(或:无人赏识)的艰难境遇。 ⑵ “冉冉”句,抒发了英雄迟暮的感伤;“水满……,……? ”句,喻示着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最后两句,再次诉说了词人知音难觅的苦闷。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意象的能力。题中,“芳菲兰佩好”、“自怨蛾眉巧”这里化用屈原《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的幽怨之怀。《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云:“纫秋兰以为佩。”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弃疾同样生活在一种国家不幸、小人横行的黑暗时代里。在那样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们都遭到中伤毁谤,难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洁,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就必然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和非难。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处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千古知音屈原。 (2)试题分析:题干“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说明”,答题关键词“下阕”“思想感情”。答题时,分析情感,结合关键注释“本词为辛弃疾晚年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赋闲江西时所作”联系诗句分析。“冉冉年华吾自老”,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两句,抒发了英雄迟暮的感伤; “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呼应开篇“空谷无人”,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责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北,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粮’,请治行者何也?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故人           存:问候

B. 为詹事         秩:官阶

C. 千里不粮         赍:携带

D. 宾客落           益:更加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洗沐:沐浴,借指休假。汉制,官吏每五日洗沐一日。唐宋时,官吏每十日洗沐一日。

B. 黄老:黄帝、老子的合称。黄老之言:分指黄帝的学说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

C. 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 太史公: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司马迁曾继父职任太史令,故文中自称“太史公”。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传主郑当时的个性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太守臣逵臣孝廉(举荐〕              酒,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酣畅〕

右将军独下吏,死,赎为庶人(判决)       乘天地之正,而六气之辩(驾御,把握)

B. 赵盾谏,灵公不听(屡次)                君子穷,小人穷斯滥矣(安守,坚守)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倒退而行)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酒肴,食物)

C. 明于乱,娴于辞令(安定太平)          侯生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整理)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焉(符合,相当)         信由此日夜怨,居常鞅鞅(怨恨,责怪)

D. 至邺,魏王令代晋鄙(违背〕            简、襄主之,计胡、翟之利(功业)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运数,定数)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出嫁女子冋娘家省亲)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构。

B.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 清霜著柳夜来寒,新月印湖山。

D.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玉宇无尘一轮月    银花有艳万点灯

②海上蟾生情共寄    天边鸟倦念当归

③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

④瑞霭浮山,画阁又开洪府宴    韵光流水,绮文永耀子安才

A. 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岳阳楼    ④滕王阁

B. 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滕王阁    ④岳阳楼

C. 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岳阳楼    ④滕王阁

D. 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滕王阁    ④岳阳楼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        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不仅是豫剧的一大特点,还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有人统计,单就《朝阳沟》一出戏,便有越调、曲剧、道情和河南坠子等数种。

②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③无怪乎当地有俗谚:“一淸二黄二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

④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以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乂俗极上。

⑤不分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

A. ②④⑤①③    B. ②⑤①③④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