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玉宇无尘一轮月 银花有艳万点灯 ...

下列对联与传统节日、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玉宇无尘一轮月    银花有艳万点灯

②海上蟾生情共寄    天边鸟倦念当归

③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

④瑞霭浮山,画阁又开洪府宴    韵光流水,绮文永耀子安才

A. 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岳阳楼    ④滕王阁

B. 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滕王阁    ④岳阳楼

C. ①元宵节    ②中秋节    ③岳阳楼    ④滕王阁

D. ①中秋节    ②元宵节    ③滕王阁    ④岳阳楼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对联和传统文化的把握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与传统节日、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组”。题干中,①“轮月”“万点灯”——元宵节;②“蟾生”“念当归”——中秋节;③“范希文”,《岳阳楼记》——岳阳楼;④“洪府宴”,洪都新府;“子安”,王勃——滕王阁。答案为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        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不仅是豫剧的一大特点,还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有人统计,单就《朝阳沟》一出戏,便有越调、曲剧、道情和河南坠子等数种。

②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③无怪乎当地有俗谚:“一淸二黄二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

④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以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乂俗极上。

⑤不分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

A. ②④⑤①③    B. ②⑤①③④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阿Q精神胜利法”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和非人的生存方式决定了的一种心理调节方式,是一个人身处弱势时自我解嘲的精神避风港。

B. 美国政府要想取信于国际社会,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性机制以避免次贷危机不再发生,就必须停止这种以邻为壑转嫁风险的所谓“金融创新”。

C.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 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堪称2017年年末的现象级大作,上映12天累计票房己突破9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艺片。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喀赖尔心(Calyle)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         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         ,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断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         之所以然。

A. 不可言喻   含蓄蕴藉   奥妙    B. 不可形容   含蓄蕴藉   奥秘

C. 不可形容   委婉流利    奥妙    D. 不可言喻   委婉流利   奥秘

 

查看答案

写作

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逝世,朋友圈里被纪念文章刷屏。近年来,几乎所有文化名人(杨绛、陈忠实、汪国真、杨洁、冯其庸、周有光、南仁东……)都经受了相似的“命运”。他们生前低调,去世后朋友圈里却一派深情缅怀与悼念。

只读过余光中的《乡愁》、未必读过《白鹿原》;除几句由人杜撰的鸡汤段子外不了解杨绛、根本不知道杨洁导演与《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南仁东去世之后才知道他是“‘天眼’之父”……尽管如此,朋友圈中转发纪念文章、点赞、点蜡烛、双手合十、晒签名和合影层出不穷,“假装很熟”照例次次不缺席。

你怎样看待上述现象?请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六、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列小题。

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那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他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对这种现状怎么看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1.这篇访谈设计到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用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

2.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请问好在哪?

3.余光中先生说“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请结合你的诗歌阅读体验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