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刘教授,您的专著我已收到并惠存,初读后感觉对...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刘教授,您的专著我已收到并惠存,初读后感觉对我论文写作启发很大,非常感谢。

B. 这家咖啡厅咖啡味道醇厚,服务也很周到,所以店里总是坐满客人,我也经常光顾。

C. 毕业之后,我们]有十多年没见了,明天一定专程到府上拜访,看望你的家父、家母。

D. 李老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关心,这次外出我带了一点特产给您尝鲜,还请笑纳。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中,A项,“惠存”是敬辞,指希望别人保存我送的东西,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恩惠;B项,“光顾”是敬辞;C项,“家父”“家母”只能用于向别人称自己的父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但要真正迈进新能源汽车时代,我们仍面临“充电桩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城乡分布不均”等诸多问题。

B. 专家指出,对感冒需辩证看待,切忌不要滥用抗生素,感冒多是病毒感染,一般七天自愈,细菌感染才需用抗生素,滥用可能引发耐药性。

C. 不久前,雪龙号科考船载着中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此次考察主要围绕建立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为中心开展工作,计划用五个半月时间完成。

D. 在2017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公布了全球首款人车A1交互系统,该系统可具备人车对话、疲劳监测、AR导航,让出行变得更加简单安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校园运动会,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场外的拉拉队也热情参与,呐喊声、助威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整个操场沸反盈天

②朋友圈流传的一篇文章指出,长久暴露在节能灯下,皮肤会出现严重受损现象,中国照明学会专家直言这种说法是不经之谈

③桑迪亚哥在与鲨鱼的搏斗中被弄得遍体鱗伤,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这一道理。

④用词得体是一个人具有文化修养的标志,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附庸风雅,经常乱用误用敬辞谦语,让人贻笑大方

⑤她的时间观念不强,做事拖拖拉拉,这次出差,临近出发,她却还在家里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差点耽误了整个行程。

⑥如今一些年青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追捧“懒癌”等不良思想,对一个崇尚勤劳的民族来说,这样的苗头不可等闲视之

A. ①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论证,从反面论述了学习应当专一的道理。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行人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突出蜀道的高峻险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 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 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实景,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虚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 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E. 本诗多处化用前人语词,如“挑灯看剑”“空好音”“梧桐雨”等处,用得妥帖自然。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问   说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B.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C.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D.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人,指圣明的君主或道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的人,先秦时并非儒家专有。

B. 《周礼》所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对历代礼制影响深远,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C. 庶人,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后世逐渐被“民”“百姓”“庶民”等称谓所取代。

D. “文”在此处是谥号。谥号是古代给予帝王将相等有地位的人的褒奖性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作者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分析“问”与“学”的关系,论述了“问”的重要性。

B. 第二段,古人“不择事”“不择人”而问的态度,与后人“有学而无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C. 第三段阐述今人不问的原因,指出不问的严重后果是师心自用,批评了那些错误的发问者。

D. 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人深思,在论证方法和语言风格上与韩愈的《师说》有相似之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2)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