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家几楼啊 乔迁 中午下班回家,还没进楼区,就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家几楼啊

乔迁

中午下班回家,还没进楼区,就听见楼区里有扩音小喇叭一声接一声地吼叫:“大米,卖大米,家产的大米。”吼叫声嘶力竭,一听就是原生态的,似乎就是要喊出家产大米的乡野味道来。但是,家产的大米我还是头一次听到。

进了楼区,一眼便看到卖家产大米的小贩正在我家楼下叫卖着,一辆半截子小货车上堆着满满的大米袋子,扩音喇叭放在大米袋子上,冲着楼房于呼喊着。卖大米的是一对小夫妻,站在车下,不时地往楼上瞟一眼,眼中闪动着渴望。我心不由得抽了一下,瞧小两口那渴望而不紧不慢的样子,这一中午怕就要耗在这儿了,这一声一声的原生态叫声,让午休的人如何安睡啊?

从车前走过的时候,男子突然喊了我一声:“大哥,买点大米不?自家种的。”我本不想停下的,人家跟我说话了,虽然素不相识,但出于礼貌还是笑了一下,随口问道:“你自己家种的?”男子显然看出了我不相他的话,立刻伸手从一个打开的米袋子里抓了一把来递过来:“真是自家种的,不骗你,你看看这米。”我看了一眼他手中的米,粒粒晶莹剔透壮实饱满。他又把手中的大米往上一递:“你闻闻,有香味呢!我闻了一下,还真是有一股淡淡的米香。“这是我自家种的,没施化肥,全是用的有机肥。”他一句紧着一句地说道。我笑笑,点点头表示认可,但我没有要买的打算,何况他不停喊叫的喇叭声让我感到头痛,欲快速拔腿离开。男子似有不甘,冲我又喊了一句:“不骗你,真是自家种的,是三河村的大米。”我笑笑,快步上楼,如果真是三河村的大米还真值得买,可三河村的太米哪用得着自己出来卖啊。

吃过午饭,正为在卖大米的喊叫声中如何午睡犯难卖,卖大米的声音突然停了,禁不住舒了一口气。

睡醒起来上班,一下楼便看到了大米车,男子龇牙一笑:“去上班?我点头:“没走啊?咋不喊了呢?”我指指喇叭。男子笑笑:“都睡午觉呢,不好。”男子这话突然让我心中有些感动,现在能替他人着想的人有几个呀?我不由得停下脚步问他:“真是三河村的大米?”男子眼里立刻精光一闪:“一说都不信,真是三河村的。我没卖给收粮的,他们把米收去,会往里掺不好的卖。我不掺,我自已卖,一袋我多加五块钱,但我保证不掺假。”男子说得有些义愤填膺,脸都红了。我上前伸手抓了一把大米,使劲儿闻了闻,大米的清香味似乎比我上楼前男子给我闻的时候浓厚多了,好像还有一股香甜味。“给我来两袋吧!我说。好嘞!我给你送楼上去!几楼?”男子立刻兴奋地叫道。“五楼,家里有人,你送上去吧!下来我给你钱。”我说。

男子近乎小跑地拉着大来奔向楼上。片刻,从四楼的楼道窗户里伸出脑袋来,冲着我大声喊,喊声绝不比喇叭声低:“大哥,你家几楼啊?”这小子,卖了两袋大米兴奋得连我告诉他的转眼间就忘了。我也只好扯脖子喊:“五楼,五楼——”“知道了——”男子拉了个高音大长声,脑袋缩了回去。不少住户的脑袋都伸了出来。有人喊我:“老乔,买大米呢?哪儿的呀?”我只好回减:“三河村的!”男子回来的时候,不少住户也都下了楼。收钱时,男子小声又试恳地说:“哥,我不多收你十块钱了,你让我开张了,谢你了。”我笑笑,赶紧走了,上班快迟到了。

晚上下班回来,几个住户在楼下,瞧我的眼神有些怪。其中一个忍不住问我:“中午卖大米的那小子是你家亲威吧?”我摇头说:“不是啊!“不是?你咋知道是三河村大米呢?”住户紧接着问我。“卖大米的说的啊,我闻着挺香的。”我忙说,心里感觉不踏实。住户鼻子哼了一声,走开了。赶紧上楼,直奔阳台,找到两袋大米,打开口袋,把手周力伸到大米袋子下面抓了一把上来,张开手,手掌上的大米很多是碎瓣的。狠劲儿闻了一下,无丁点清香味道。

那一瞬间,男子从四楼道窗口伸出脑袋的画面一下跳了出来,无比清晰,叫声无比响亮:“大哥,你家几楼啊……”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运用“先声夺人”的表现手法,使卖大米的小贩一出场就抓住了读者,更让他那“家产的大米”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B. 小说反复强调“我”担心小贩的叫卖声会影响午体,而在声音停止后又“舒了一口气”,通过我的心理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卖米的小贩“说得有些义愤填膺,脸都红了”,写出了他表面上诚信而实际却是虚伪的性格特点。

D. “我”与卖米小贩之间的由不信任到信任的故事,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因不明真相而被他人利用的现象揭示了小说主题。

2.小说中为什么要多次写到“我”闻大米的香味这一动作?请简要说明。

3.小说在情节已经完整的情况下,却还用最后一段来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D 2.小说三次写到“我”闻大米的香味,反映了我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①第一次“淡淡的米香”是优质大米的真实香味,②而第二次则是“似乎”“浓厚多了”,“好像还有一股香甜味”,说明这是“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已经开始为小贩的诚实所打动,自然引出下文的上当受骗。③第三次“狠劲儿闻”却“无丁点清香味道”,既写出劣质大米的真实特点,也写出“我”发现受骗后的愤怒心理。 3.①情节结构方面:照应小说标题,强调这一幕对小说情节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小贩的这一做法尤其是他的叫声使我最终上当,且不自觉地成为他的托儿,从而实现了卖出劣质大米的目的。 ②人物形象方面:凸显了卖米小贩的虚伪狡诈形象。小贩利用“我”的心理,一步步把“我”引入他的圈套,而这一声喊更吸引了楼上的不少住户。 ③主题方面:深化小说主题,批判了当今社会一些人利用别人的善良与信任来为自己牟利的现象。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项,“批判了社会上一些人因不明真相而被他人利用的现象揭示了小说主题”错误,小说写的是“我”对小贩由不信任到信任再到发现受骗的过程,批判的是小贩所代表的一类人。 2.试题分析:题干“小说中为什么要多次写到‘我’闻大米的香味这一动作?请简要说明”,答题关键词“‘我’闻大米的香味这一动作”,这是对小说细节作用的考查,小说三次写到“我”闻大米的香味,描述主体时“我”,反映了我的心理变化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答题时首先找到三处描写,然后结合文章内容 “淡淡的米香”;“似乎”“浓厚多了”,“好像还有一股香甜味”;“狠劲儿闻” “无丁点清香味道”,分析 “我”的心理变化。 3.试题分析:题干“小说在情节已经完整的情况下,却还用最后一段来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题关键词“最后一段”“好处”,这是对小说情节作用的考查,答题时,要总的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同时结合小说人物、情节、主旨分析。情节方面:“大哥,你家几楼啊……” 照应小说标题,对情节由推动作用,小贩的叫声使我最终上当,且不自觉地成为他的托儿,从而实现了卖出劣质大米的目的;人物方面:“大哥,你家几楼啊……”这一声喊更吸引了楼上的不少住户,体现出小贩的奸诈;主旨方面:“叫声无比响亮”毫无愧色,批判了当今社会一些人利用别人的善良与信任来为自己牟利的现象。小说作用题,要建立人物、情节、主旨、环境四级循环的答题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

盛玉雷

①“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擅变。“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如今,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多部门主动作为,对消费陷阱强化监管。过去8年的“双11”,仅“天猫”平台交易额就实现了从5000万元到1200多亿元的跃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如果说“双11”发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有赖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及时破解,那么在新时代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强治理,积极主动谋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双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度过了廉价促梢的早期发展阶段,今天的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双1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可能性。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双11”的发展潜能,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稳固桥梁,共同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⑥其实,“双11”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以“双11”为契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们就能激发更多多增长活力,凝聚更多发展动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准备,“购物狂欢”有条不紊、社会从容自信的局面已经形成。

B. “双11”初创就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却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这说明线上购物节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

C. “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随着社会共治力量的不断提升,应对起来已显得从容不迫。

D. 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了“双11”的发展潜能,使其度过了廉价促销的发展阶段,进人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阶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双11”的发展演变,点明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意义。

B. 文章列举“天猫”平台交易额的增长数据,证明了要想使电商等行业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点燃公众的消费激情。

C. 第④段强调新时代要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主动谋划,携手加强社会治理,把论述引向深人。

D. 文章引用十九大报告,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而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双11.”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的滚雪球效应,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发生着重大变化。

B. 虽然快递瘫痪等情形在现在的“双11”期间也会发生,但社会各方面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

C. “双11” 已经非昔比,它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D. “双11”表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激发更多增长活力,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雨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听那檐下的雨声。雨声是轻的,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荫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荷尖上栖着的蜻蜓的亮翅。那种特别的感受一声一声图占了我们的心,勾起了我们的回忆,触发了我们的联想。

请以《雨,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有机食品”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的示例是一学生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写的一副对联。请根据《再别康桥》《雨巷》两首诗的内容,任选一首写一副对联。要求: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但总字数不得少于14字。

示例:所选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对联: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      三尺长的坟地一世凄凉

所选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①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

②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③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

⑤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⑥当然,“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⑦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

A. ④②⑤③①⑦⑥

B. ⑥③②⑤④⑦①

C. ④②⑤③⑥⑦①

D. ⑥③④②⑤⑦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