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①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 ②孔子...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①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

②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③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

⑤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⑥当然,“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⑦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

A. ④②⑤③①⑦⑥

B. ⑥③②⑤④⑦①

C. ④②⑤③⑥⑦①

D. ⑥③④②⑤⑦①

 

D 【解析】试题分析:③“因此”承接⑥“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由此可确定⑥③的顺序;④“这种‘仁’”指的是③ “仁者爱人”,可确定③④的顺序;②⑤都是孔子对他人的态度,由⑤“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可确定②⑤的顺序;①“充满仁爱的社会”与⑦“社会的高度”关系紧密,由此可确定⑦①的顺序,故答案应为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斯科拉对中国球迷很熟悉,除了他当初带领阿根廷战胜过不可一世的美国“梦之队”之外,主要是因为他和姚明在火箭当了好几年队友。

B. 美国虽然目前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正在利用国企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稳步赶超美国。

C. 该剧艺术地再现了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时代画卷,是一部政治性、艺术性和生活性俱佳的主旋律作品。

D. 记者从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早在今年秋冬前,全省就提早谋划,以成都平原为重点区域,全面部署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季大气污染防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期的栏目对社会上一些假丑恶的现象进行评论,使广大人民明辨是非,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

②三年前,该廉租房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整个工程被搁置至今,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③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的机器人“大白”如雷贯耳,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变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慧卫士”。

④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⑤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A. ①②

B. ④⑤

C. ②④

D. 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2)《再别康桥》中,诗人由梦境回到现实,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1.以下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古代登临之作往往通过对情景或历史的描绘来表现作者个人感情或情怀,这首诗在题目中也隐含了这样的趋势。

B. 首联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不但有辽阔与沧桑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

C. 颈联两句,作者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岸边温暖的渔火,小船,渔家,夕鸟。此联动与静的对照却让诗歌的写景显得呆板与死寂。

D. 全诗的诗眼是“闲”。诗人登楼远眺,从傅岩自然会想到傅说的隐居,然后看到傍晚的景色,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的快乐。

E. 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从大处落笔,既渲染了山川宏丽的气象,又展现了风土人情。

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B.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C.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D.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藩邸,藩,是封建时代称附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藩邸,就是藩王的府邸,本文指燕王朱棣的府邸。

B. 擢,提升官职,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的术语之一,常用的还有:拜,用一定的礼仅授于某种官职或名位;谪,请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黜、免、夺、除”是免去官职。

C. 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死亡的讳称还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D. 践阼,临祭祀。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降阼行事,故云践阼也。也有“即位、登基”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和深受明成祖重用。起初在明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府侍奉他。郑和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

B. 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强大和国家富裕。

C. 郑和深谙外交之道,对诸藩国君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 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2)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