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精准扶贫应结合当地文化需求 什么是文化精准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精准扶贫应结合当地文化需求

什么是文化精准扶贫?它是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在这里,仅从手段、原则与目标三个方面对文化精准扶贫逐一说明。。

文化精准扶贫手段。主要包括: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的硬件环境;加大文化产品供给,输送各类优质资源和项目;建立科学高效的综合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帮助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本地文化产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向贫困人口传播现代文化思想理念和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

文化精准扶贫原则。一是要精确定位。精准掌握贫困对象和贫困区域,以及当地文化建设的现状、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及实际文化需求,明确不同地区和人群间的文化差异,找准导致地区贫困的涉及文化领域的相关问题和症结。二是要精准实施。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的文化扶贫措施,坚持“因户制策、对症下药”的原则,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帮扶计划,集中力量提供有针对性并能切实满足当地文化需要的优质文化基础设施、资源、产品及服务。

文化精准扶贫目标。从整体上提高贫困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目标。在这方面,可立足贫困地区的优秀文化背景和资源禀赋,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力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或独特产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从而提升当地文化吸引力和文化附加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生活品质。

实现文化精准扶贫需要在“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势利导。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就要了解和把握当地的需求,切忌“大水漫灌”。有些贫困村里的图书馆里都是一些一般性的图书,可能80%以上都不是农民需要的。当他们提出具体需求以后,马上设法解决,这样才能对接需求,实现文化精准扶贫。

对全国的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通过“结对子”做一些文化精准扶贫的实事。如果各县或镇的图书馆和文化馆都能通过志愿服务同相关贫困村“结对”,如果各地科研院所、特别是农科院所有更多的技术术人员同农民“结对”,那么到2020年最后5000多万人全面脱贫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所以,现在是用自己的专业资源和专业优势为扶贫、脱贫做贡献的冲刺阶段了。

(摘自2017年3月7日《解放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文化精准扶贫要达到的目标。

B. 一个地区的文化设施等硬件环境以及文化思想理念会很大影响精准扶贫的进程。

C. 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发展状况和群众的生活品质高低与文化精准扶贫目标的关系不大。

D. “因户制策、对症下药”这是文化精准扶贫需要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化精准扶贫的概念入手,然后分三个方面为我们阐述精准扶贫的手段、原则、目标。

B. 文化精准扶贫的手段和原则是为目标服务的,所以文章阐述的重点在扶贫目标上。

C. 文章列举了文化精准扶贫的诸多手段,意在表明实现文化精准扶贫渠道众多,并非难事。

D. 文章末段通过假设与展望,表明作者对实现各地文化全面脱贫目标的坚定信心。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精准掌握扶贫对象和贫困区域,以及当地的文化建设现状,才能实现文化扶贫的精准定位。

B. 如果做到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势利导,实现文化的精准扶贫就会成为可能。

C. 只有了解和把握了当地文化需求,实现需求对接,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D. 只要接下来的几年,各县和镇的图书馆和文化馆能同贫困村“结对”,各地农科所能同农民“结对”,那么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1.A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很大地”无中生有。由原文来看,一个地区的文化设施等硬件环境以及文化思想理念会对精准扶贫有影响,但不能说是“很大”。C项,“关系不大”理解错误。由原文“从整体上提高贫困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目标。……从而提升当地文化吸引力和文化附加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生活品质”可知,应是有很大关系。D项,“最重要”无中生有。原文只提到“坚持‘因户制策、对症下药’的原则”。 2.试题分析:C项,“并非难事”无中生有。文章虽然列举了文化精准扶贫的诸多手段,但并不能由此推出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并非难事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陕西府谷交警在官方微信上制作了交通违章者“表情包”,现实中不同情况下的违章者的头像在图片中被放大,并佩戴上“墨镜”,形似大头贴,在每组图下面,还配发了带有网络语言风格的说明。针对这一事件的公众意见分为两种:支持者为其“点赞”,称其形式新颖,让人印象深刻,也有助于树立交管部门形象;质疑者则直指其是否能起到警示作用,并提出这样的形式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材料中的两方中选择一方,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岁起在父亲开办的私塾里读书,10岁就考入商丘工学院,最近,一名河南女孩儿“火”了。即使这名河南女孩儿真是个“神童”,或者说被培养成了“神童”,但有些问题还是不可忽略。因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国的义务教育只可能设计为9年。况且,这个女孩儿考上的商丘工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学历为大专,在这样一所民办高校,不可能实现孩子成才的梦想。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是一次短跑竟赛,仅仅追求“赢在起跑线上”并没有太大意义,赢了开头却会输了最后。

①我国的义务教育并非只可能设计为9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如果把读经____,却不知其意,实为本末倒置。媒体曾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____,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今人读经,____。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市场规范研究会”将于下周在市歌剧院举行选举,我们特推荐您忝列为“市场规范研究会”的理事候选人。

B. 一位同学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发言说:“我殷切地期待同学们能够努力地学习,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C. 徒弟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他向师傅请教说:“我今天来不耻下问,请师傅赐教,帮我解决问题。”

D. 他看完老师的作品诚恳地说:“老师,您的大作我已拜读,对其中几处,我认为不太恰当,就斗胆改了一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一系列网络安全参与活动和成就展示,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为网络安全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共同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B. 古建筑自从过度开发以后,有的地方就总按捺不住朝“开发”上走,还以“要发展要吃饭”为理由,把好端端的古建筑搞得丧失了历史风貌。

C. 虽然热爱事业和尽职尽责是职场伦理,然而对事业的热爱不等于对某家单位的留恋,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也并不意味着不会没有另觅高枝的想法。

D. 有些干部工作时专挑“因风吹火,费力不多”的小事情做,对需要下苦功夫才能做成的大事情就回避,只是把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不见行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