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相关文体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旧体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是...

下列对相关文体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旧体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是相对于唐朝而言的,讲究格律,一般分为绝句和律诗两大类;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朝以前的诗,不拘形式,比较自由,包括 “歌” “行”、“吟”等样式

B.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等,产生于宋代,故又称宋词。词牌是词的调子。不同的词牌对字数、句数、句式、平仄都有不同的的要求,词人必须按词牌要求来填写内容,因而又称填词。

C. 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句式上,以四六句式为主,两两相对;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D.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剧本大都是一本四折,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为“末本”或

 

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古体诗和近体诗主要按格律形式划分,古体诗在唐及唐以后也有创作,如李白的《蜀道难》。B项,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词进入全盛时期。D项,《长亭送别》属于“旦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我很想奉旨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B.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大鹏)飞到九万里高空然后再去南方干什么呢?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原本知道把生和死看做一样是无稽之谈,把长寿和夭折等量齐观是荒谬不经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是古诗词种常见的意象,一方面,它代表漂泊无依之感,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它象征辞官归隐之意,如李商隐《安定城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对“花”有着特殊的情感,有时以人写花,如《如梦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以花写人,如《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绘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注:①元祐初,黄庭坚的好友王定国因直言进谏遭贬,出为扬州通判。②洛:洛河,可通扬州。

③鸡头:鸡头米,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软糯香嫩,营养丰富,是水八仙之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王定国先从扬州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韵、原字相和了这一首诗。

B. 第一句径直说“清洛思君”,亦实亦虚,运用明喻,把对朋友的绵绵情思比作昼夜不断的流水,化具体为抽象,生动形象,含蓄劲拔。

C. 第二句用“片帆”代指朋友北归的航船,“何日”写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切,这句不仅补足了前句思君的内涵,也表明对朋友遭贬的不满。

D. 以颔联写出了诗人对朋友处境的关切,其中“犹”“却”两字,转接有力,含有无限感慨之意,意思陡下,可谓顿挫有力,曲折有变,诚为奇警。

E. 尾联中指出“扬州”

2.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公玮光宅,伯俊其字,别号金沙居士。上世山西洪洞人,国初徙聊城,六传而及米脂,则大父也。米脂公三子,季曰学易,娶汪公湛女,即公母也。一夕梦瑞光满室,寤而生公,曰: “必耀吾宗。”遂以命名。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隆庆庚午举省试,入游太学,试冠六馆。万历丁丑成进士,授灵宝知县。出而闻父讣也,徒跣奔号,哀毁逾礼。服除,补吴县。吴称江南首邑,财赋甲天下,蠹弊为多。公搜核厘革,析及秋毫;而以仁厚处官,拊循士民;闲则延进诸生,论难经艺,奖拔名流,后多显贵。乙酉,召拜河南道监察御史,首条便宜六事,皆见嘉纳。按行二关,疏荐故蓟帅戚继光,众论快之,庙堂意弗是也,有诏让公。公方受命按晋,因请告归。公结庐河上,矢不复出。里长老皆前劝语,乃以诣阙,补工部郎中,兼摄三篆内工河漕。而会税珰马堂横榷临清,其徒与市人斗,射杀市人,市人因焚其署。守臣以民乱问,公曰:“此所自致发难,不在民也。”疏白堂激变状 , 因请诛之,而附珰者谬谓公为侵官,侧目视之矣 。己亥,播酋作乱,诏发兵诛。少司空重庆赵公言于朝曰:“诚得傅郎为郡守,贤于十万师。”吏部请以公往。公为治粟转输,出纳均平,民皆安堵,师无后爨。制府长垣李公倚之,军中谋画,多所赞决。寇平,请释胁从及枉系,全活以万计。甲辰大计,前所侧目者,则乘间中公,至传白简。公笑而曰:“无伤也,吾固已日夜治装归矣。”抵舍而病,以其年五月二十九日终于正寝,距生嘉靖丁未,得寿五十八岁。 公居恒慨慕勋名,锐然有志当世 , 而以任真毁迹,卒为修隙者所摘,谈者惜之。嗟夫!名迹之间,果足定士品乎哉?

(节选自《国朝献征录》九十八卷,有删改)

注:①税珰:收税的宦官。②白简:弹劾的奏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B.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C.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D.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指隋唐以后贡士通过殿试而及第者,一般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 六馆代指国子监,起初国子监统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馆,后渐加合并,仅存国子学。

C. 服除指除去丧服,表示守丧期满,也叫服阙。

D. 大计是指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光宅为官清廉,注重教化。他出任吴县知县时,革除弊政,明察秋毫,实行仁政,安抚百姓,并选拔年轻人亲自培养,多人成才。

B. 傅光宅才干卓越,慧眼识英。他出任御史时,积极向朝廷献计献策,都被采纳,尤其是荐举戚继光,受到了时人及朝廷的称赞表彰。

C. 傅光宅虽是文官,却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播州作乱,朝廷派其征讨,他负毒后勤,合理调度,精心谋划,解决了军队后顾之忧。

D. 傅光宅心胸坦荡,性情高洁。当他遭受政敌诬陷时,不作辩解,从容隐退,人们对他未尽其才深表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白堂激变状,因请诛之,而附舀者谬谓公为侵官,侧目视之矣。

(2)公居恒慨慕勋名,锐然有志当世,而以任真毁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那年落雪时分

连俊超

清晨雾蒙蒙。

雾蒙蒙的时候,我们干一些不想让别人看见的事情。那时我一定还在睡梦中,否则我会看见父亲赶着母猪和一群小猪崽子在雾中行走的情形。

父亲把猪从猪圈里赶出来时,在它的脖颈上狠狠地抽了一下,以示对它慢腾腾的不满。父亲很着急,他要在明亮的清晨到来之前,把猪赶出去。他尽量在雾中睁大无神的眼睛,但他仍希望雾气能更浓重些,即使人们和他撞个满怀也看不清他不安的脸庞。

父亲像管理一支纪律散乱的娃娃兵一样,赶着猪走在冬雾笼罩的街道上。当把猪赶进一个小院子时,父亲松了一口气。那是一户人家多年前就废弃掉的院子,草木荒芜。

父亲把猪赶进去时,一定对那个凄凉的院子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他可以放心地走回家,迎接即将到来的马兄弟。当父亲还是个小老板的时候,他就是我们家的常客,而当父亲一贫如洗的时候,马兄弟依然如故地每年到我们家来——只不过今年把注意力放在了猪身上。因为当小猪长大的时候,他要理直气壮地赶去抵债。

然而,那个雾蒙蒙的清晨,父亲决心敷衍他的马兄弟了。他不能在来年春天两手空空地应付他大儿子的订亲大事。

马兄弟像往年一样在冬天的上午把自行车停在我家的院门口。他热情地跟父亲打招呼,眼睛却关注着靠近西墙的猪圈。但他支起的耳朵并没有得到猪哼哼声的答复,因此他向西挪了两步,空荡荡的猪圈让他大惊失色。

这时,母亲的哭声从厨房飘了出来,穿过渐渐散开的薄雾在院子里飘荡。她凄惨的哭诉让我感到灰蒙蒙的天空也许再也亮不起来了。马兄弟对母亲的哭泣感到不解,父亲冷静地告诉他:“对不住,要让你白跑一趟了。昨夜里母猪和猪娃儿都让人给赶走了。“

马兄弟皱起了眉头。

“怎么会呢?”他念叨着。

父亲把他请进屋坐下,叹了口气说:

“村里冬天一直都很乱,咱家的院墙又矮。夜里我听见母猪叫,也没太在意。后来我听见小猪都叫了起来,就赶紧起来看看是咋回事。我开门看见三个人正往院门外赶猪,其中一个人手里端着一杆大猎枪!”

马兄弟四顾无语,父亲也只顾抽烟

他们沉默着,母亲忙活着,天阴沉着,北风刮着,我呆呆望着情绪低落的天空。

父亲朝院子里望了一眼,他眼神中的不安和脸颊上的焦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雪。母亲说了声:“下雪了。”马兄弟起身到门口仰脸张望。父亲的眼里这才燃起了希望。

马兄弟推车到门口时,大片的雪花飞扬散落。父亲不停地向马兄弟赔不是,马兄弟则很痛苦地跨上了自行车。当父亲准备转身回家时,他的眼神忽然呆住了——

他清晨安置好的母猪领着它的娃娃们浩浩荡荡地回来了。·它们哼哼着,一路小跑,从马兄弟的自行车旁经过,朝我们奔来。马兄弟停下车,回过头来。父亲低声对母亲说:

“别让它们进家。”说着便上前拦截。母猪调头钻个空子,朝家门冲刺,但门口还有我和母亲这道防线。父亲抄起一根木棍挥去,母猪就围着大门口来回周旋,猪娃娃们叫唤着,在它身后绕来绕去。

父亲忙乱之中还不忘朝马兄弟那边喊一声:“谁家的猪;怎么跑到这来了。”马兄弟不吭声,坚定地站着。

北风呼号,雪花狂舞,母猪肥大的身躯却显得尤为灵活。·父亲胡乱叫骂着,挥动着木棍,跌倒又爬起,驱赶这头死心眼的猪。雪地被践踏得凌乱不堪。父亲手中的木棍终于击中了母猪,它尖叫着在雪地里奔逃,小猪们紧慈其后,父亲穷追不舍,似乎要把它们赶到天边去,他那由于过度激动而扭曲颤抖的身体在雪中趔趄地奔向远处。

我忘记了那天父亲在雪地里跌了多少跤。但我那时觉得,小猪们摇头晃脑地跟随母亲在雪地里奔跑时一定很快乐,因为那是它们一生中难得的欢快时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一开篇,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蒙蒙冬雾”,小说的情节也如同那弥漫的冬雾一样让人看不透,极大地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B.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给读者一种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真实感,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C. 这篇小说犹如一出戏剧,展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相互依存,尺水兴波,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D. 小说塑造了一位身陷困境的“父亲”,想采取“耍赖”的方式,躲避讨债,不料“弄巧成拙”,狼狈不堪。既含有对父亲耍“小聪明”的嘲讽,又传达了对“父亲”的深深同情。

2.请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

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就画他的眼睛。”文中多处描写“父亲”的眼神,请找出并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