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靠山吃山,靠水...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靠山靠水虽然能因地制宜获取生存资源,但是也会带来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导致思想封闭。一旦导致思想封闭,势必造成贫困和绝望。现在很多地方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样就可以避免导致思想封闭,而且只要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能避免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让山更青、水更绿。

①思想封闭不一定会造成绝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并不一定能避免思想封闭的产生。 ③不是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能避免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题干来看,“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这就需要考生圈出语段中表达过于绝对化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必定”“一定”“只要……就”“只有……才”等句子。如“一旦导致思想封闭,势必造成贫困和绝望”“这样就可以避免导致思想封闭”“只要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能避免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让山更青、水更绿”,从例句来看,该句把原句中的“一旦……势必”换成了“不一定”,考生可以仿照这种形式,把另外两个句子中的“就可以”“只要……就能”换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启用,引发了新一轮“文白”之争。有人认为,现代人使用的是白话文,没有必要再学习文言文了;而另一方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大大提高在教材中的比例。但是,这种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完全对立起来的思路是否有必要?实际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使用着同样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着同一个民族的所思所想。

 

查看答案

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

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 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查看答案

下到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5年,一项利用人体上皮细胞成功制造某种干细胞的重大科研成果将他第一次推到了公众视野之中。在此之前,他并不被为人所熟知。

B. 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C. 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后期制作成为许多电影大片制作中的重头戏,能否“点石成金”常常是该电影赢得票房的关键。

D. 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手机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更多投入,继续收取漫游费,其合理性在今天需要打上向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论在北京音乐厅还是瑞典皇家歌剧院,那钢琴演奏出来的激越雄浑、清脆婉约、可歌可泣的乐曲都萦绕于我的脑海,久久不去。

②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

③执信中学的荷塘,紧邻文化走廊与奉恩堂,又有垂柳、桂花、木棉围绕,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也称得上是别具一格

④用高三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坚持”二字,假如有人不能坚持到底,就可能发生生功亏一篑的悲剧。

⑤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

⑥《西游记》这部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细究起来却处处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揭露。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道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统治者为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架梁之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在庾之粟粒”,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