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控制噪声污染都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控制噪声污染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不可否认,控制嗓声污染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相关报告显示,仅2015年国家、地方就颁布了9部环境噪声相关标准规范,各省(区、市)制定印发了29部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功能区划调整、新生产机动车噪声检验、绿色护考、达标区创建等工作。还有一些地方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模式,诸如北京采取了加强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监控、完善地方标准等手段治理噪声污染;上海建立了约70平方公里的外环区域城市噪声地图和数据库等,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摘编自2016年9月6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选自《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材料三

噪音不只是扰民,而且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在各类环境噪音的投诉中,建筑施工投诉高居榜首,占50.1%;排在其次的则是社会生活噪音,也就是酒吧、KTV、商业、邻里等,占36.6%。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夜间噪音,有明确的施工规定,只要足够重视,严格执法,监督起来并不困难。更难的反而是社会生活噪音。一是城市音源复杂,噪音取证难。二是管理多头,投诉无门。噪音污染种类繁杂,其监督管理涉及环保、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于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还有的噪音问题,涉及邻里纠纷,公众既是噪音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噪音制造者,就更难厘清其中的责任。洽理噪音污染,相关部门和公众都应该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取证难、多头交叉管理等问题,明确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责任。无论如何,噪音污染不该成为城市环保的短板。

(摘编自2017年6月12日《广州日报》)

材料四

德国对于交通噪声实行“一气呵成”式治理,从控制噪声源,到切断传播途径,再到保护受影响人群。相关部门首先规定公路交通噪声极限值,将车辆噪声监测列入每年车检,以此促使汽车厂家改进嗓声设计;之后,对道路进行现代化改造,铺设低噪音路面,在道路两旁竖起噪声防护屏,削弱噪声传播能力。在保护受影响人群方面,政府坚持将“保护公众远离噪音”作为城市建设的义务,规定禁止在噪音超过75分贝的地区建造房屋。此外,人们可根据“噪声地图”——一张可反映城市各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地图,来选址安家落户。

日本对于噪声的防治可谓“从根源解决问题”。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保护了居民区的宁静环境,有效地减少了居民遭受噪声困扰的几率。日本《环境基本法》针对不同区域分别作出噪音限制的明文规定,各区域因互不干扰,落实和执行相关规定也相对容易。此外,装配式建筑在日本的普及也达到了控制建筑施工噪声的良好效果。

在美国,不断升级的噪声污染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大挑战。其中,生活噪声是最让美国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生活的社区,邻里间噪声纠纷事件近年来有增无减。作为法制较完善的国家,美国对人们生活中遭遇的小麻烦也有相应的“皮毛法律”管制。上世纪60至70年代,政府开始着力控制噪音污染,设立了统一噪音标准,并对恶性制造噪声的行为定性,认为企图扰乱安宁的一切喧闹声都是违法行为。

(摘编自2017年6月16日《中国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控制噪声污染都不够重视,因此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B. 虽然噪音类别有很多种,但建筑工地的噪音最为厉害,它不仅扰民,并且在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方面还远超其他噪音。

C. 根据材料二中城市六大功能区的环境噪音监测对比图示,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区域白天与晚上的环境噪音的达标情况。

D. 我国对于某些类别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不明确,有些噪音问题难以厘清其中的责任,目前难以很好解决噪音扰民的问题

E. 德国、美国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噪音污染,且执行情况也很到位,这些国家再也没有出现噪音扰民的情况。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防治城市噪音污染方面可以作哪些借鉴与改进。

 

1.D 2.CD 3.①明确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责任,解决管理多头的问题;②实行“一气呵成”式治理,从控制噪音源,到切断传播途径,再到保护受影响人群;③搞好城市区域规划;④采取措施,号召社会参与,削弱甚至消除噪声传播能力。如促使汽车厂家改进噪音设计,对道路进行现代化改造,运用装配式建筑等。⑤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即使邻里之间产生的嗓音事件也有相应的法律管制。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使居民免受了噪音困扰”错。效果应是有效地减少了居民遭受噪音困扰的几率。 2.试题分析:A项,“不够重视”分析有误。从文中“仅2015年国家、地方就颁布了 9部环境噪音相关标准規范”等信息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对噪音污染都是很重视的,B项,文中只说噪音投诉中建筑工地最高,并未说建筑工地的噪音最为厉害;也并没有“在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方面还远甚其他噪音”这一信息。E项,“再也没有出现噪音扰民的情况”分析过于武断、绝对。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考核信息筛选能力,题干要求“我国在防治城市噪音污染方面可以作哪些借鉴与改进”,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章中论述此问题的区位,然后筛选文中的句子作答,重点注意段首和段尾句。如此题根据材料三中的“治理噪音污染,相关部门和公众都应该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取证难、多头交叉管理等问题,明确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责任。无论如何,噪音污染不该成为城市环保的短板”,可以概括出“明确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贵任,解决管理多头的问题”,根据材料四“德国对于交通嗓声实行‘一气呵成‘式治理,从控制噪声源,到切断传播途径,再到保护受影响人群”:可以概括出“实行’一气呵成‘式治埋,从控制噪音源,到切断传播途径,再到保护受形响人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科学与技术构成的这束“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物质世界,而且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为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说,技术时代是人类的转折时期,其重要特征是科技成为决定的力量。。

当一个国家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发展阶段,人们往往对科学技术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因而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技术统治的时代,这一点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在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诺曾经在《两种文化》中描述了理工科学者与人文学者相互轻视的状况,并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这是有效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最大障碍。诚然,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强调了人文和科学之间的相辅相成性,认为“禾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图景。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对于科学和人文的融合问题,我们从人类古代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或许能找到借鉴和启示。在古代,科技和人文还没有分开,但到了近代,二者的分化却衍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当技术无孔不入侵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候,重返古代的科学人文融合模式就越来越难了。我们的社会现在是越来越世俗化了,注重当下、崇尚实用,这不啻是整个社会的世俗景观。世俗化有有好的一面,但当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社会就难免步入普遍平庸的时代,这就难以重新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摘编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今人类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不仅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

B. 人们很容易被技术统治,是因为对科学技术过于看重,这一点已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

C. 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往往被要求知“礼”懂“乐”,还要被要求有“射”“御”“书”“数”等能力。

D. 英国科学家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妨碍了“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有效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以古代官学内容和外国科学论著为论据,阐述了科技发展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

B. 文章引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后,分析了技术与人文生活的关系,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

C. 文章由浅人深,层层深入地阐述了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难以融合的问题及其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深化论点:不要人为划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不要过于世俗化,才能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能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那么,技术就会干预并塑造人类的文化生活,影响我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B. 要重视并解决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让社会有机发展。

C. 因为社会越来越世俗化,导致物欲横流、信仰缺失、步入平庸时代,所以要注意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重视人文方面的建设。

D.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应该回归人的“生活世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824开学第一天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10)班的学生在教室的后黑板上看到了这样一段

留言:

①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②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③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④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

⑥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据说,写下这段话的是假期在该校进行维修施工的农民工。读了上面刘局留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消遣式阅读,即“出恭阋读”,纯粹为打发时间,这种阅读方式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种是积累式阅读,即“仓储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主要是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古博今,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第三种是研究式阅读,即“批评阅读”,从宇词句段篇到语修逻文,从心理道德情感到语言结构,研究风格,点评好恶,需要熟读精思,唯独这种阅读才能让人更有学问。

①消遣式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_______,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_______。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_________,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 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英国伦敦一栋住宅大楼发生大火,伤亡众多,天空新闻记者采访一名受灾男童时说:“那今天就不用上学喽,火灾也是有好处的!”

B. 百米跨栏比赛前,某记者采访史东鹏:“你有没有信心得亚军?因为冠军已经是刘翔了。”赛后又问:“你今天尽力了吗?”

C. 辩论赛上,甲方反驳乙方辩手:“这位同学说《论语》的作者只有孔子,显然是错的。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您小学没读好吧!”

D. 某学校承办海峡两岸校长高峰论坛,该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诚挚欢迎各位同仁莅临我校,希望这次论坛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