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科学与技术构成的这束“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科学与技术构成的这束“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物质世界,而且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为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说,技术时代是人类的转折时期,其重要特征是科技成为决定的力量。。

当一个国家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发展阶段,人们往往对科学技术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因而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技术统治的时代,这一点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在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诺曾经在《两种文化》中描述了理工科学者与人文学者相互轻视的状况,并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这是有效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最大障碍。诚然,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强调了人文和科学之间的相辅相成性,认为“禾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图景。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对于科学和人文的融合问题,我们从人类古代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或许能找到借鉴和启示。在古代,科技和人文还没有分开,但到了近代,二者的分化却衍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当技术无孔不入侵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候,重返古代的科学人文融合模式就越来越难了。我们的社会现在是越来越世俗化了,注重当下、崇尚实用,这不啻是整个社会的世俗景观。世俗化有有好的一面,但当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社会就难免步入普遍平庸的时代,这就难以重新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摘编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今人类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不仅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

B. 人们很容易被技术统治,是因为对科学技术过于看重,这一点已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

C. 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往往被要求知“礼”懂“乐”,还要被要求有“射”“御”“书”“数”等能力。

D. 英国科学家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妨碍了“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有效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以古代官学内容和外国科学论著为论据,阐述了科技发展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

B. 文章引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后,分析了技术与人文生活的关系,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

C. 文章由浅人深,层层深入地阐述了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难以融合的问题及其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深化论点:不要人为划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不要过于世俗化,才能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能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那么,技术就会干预并塑造人类的文化生活,影响我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B. 要重视并解决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让社会有机发展。

C. 因为社会越来越世俗化,导致物欲横流、信仰缺失、步入平庸时代,所以要注意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重视人文方面的建设。

D.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应该回归人的“生活世界”。

 

1.A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错,第一段说“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说法错误,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第五段说“世俗化也有好的一面”,所以“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824开学第一天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10)班的学生在教室的后黑板上看到了这样一段

留言:

①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②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③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④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

⑥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据说,写下这段话的是假期在该校进行维修施工的农民工。读了上面刘局留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消遣式阅读,即“出恭阋读”,纯粹为打发时间,这种阅读方式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种是积累式阅读,即“仓储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主要是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古博今,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第三种是研究式阅读,即“批评阅读”,从宇词句段篇到语修逻文,从心理道德情感到语言结构,研究风格,点评好恶,需要熟读精思,唯独这种阅读才能让人更有学问。

①消遣式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_______,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_______。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_________,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 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英国伦敦一栋住宅大楼发生大火,伤亡众多,天空新闻记者采访一名受灾男童时说:“那今天就不用上学喽,火灾也是有好处的!”

B. 百米跨栏比赛前,某记者采访史东鹏:“你有没有信心得亚军?因为冠军已经是刘翔了。”赛后又问:“你今天尽力了吗?”

C. 辩论赛上,甲方反驳乙方辩手:“这位同学说《论语》的作者只有孔子,显然是错的。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您小学没读好吧!”

D. 某学校承办海峡两岸校长高峰论坛,该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诚挚欢迎各位同仁莅临我校,希望这次论坛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宣讲模式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口袋书、白皮书以及京剧传唱、诗歌共享等,让老百姓能领会、听得懂、可落实。

B. 不管从供给还是从需求,从发展动力还是从发展信心,从宏观还是微观等各个方面来看,支持经济下一步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条件和基础越来越稳固。

C.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到北方地区广大群众的生活,关系到雾霾天的减少,是能源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D. 他指出,今年人口流动迁移出现的特点,是政策环境、户籍转移、青年劳动力供给减少、临时性返乡等诸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造成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