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碰头食 刘心武 ①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碰头食

刘心武

①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②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座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③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忽听“咩咩”之声,一群绵羊约有三四十只,跟随一位羊倌移动了过来。羊倌是个40多岁的汉子,我们都跟他打招呼,他也就站住跟我们拉家常。我、老杜、汪哥儿互相虽说也曾在问答间有些个自我介绍,究竟都留有相当余地,但那羊倌听了几句淡问,在我们并不曾寻根究底的情况下,却把他家乃至他们村的种种情况自动透明。原来放养这样一群羊,一年下来的收入约一万二千元。他说羊爱吃碰头食,所以必须每天轰出圈放养。同样的植物,你去割来放进圈里喂它们,它们不爱吃,必得它们自己边走边觅食,才又香又欢。当然,入冬后,留下的种羊只能圈养,喂储存的饲料,那风险就特别大,甭说染了病,就是厌食,胃口不香,不愿交配,也够人烦的。

④羊群欢快地寻觅着香甜的碰头食,渐渐远去,羊倌也就跟我们道别,随着去了。夕阳裹到身上,暖酥酥的,我画好了画,老杜夹妥了标本,汪哥儿下车看画和标本,仨人闲聊起来,都发表了一番从碰头食引出的感慨。

⑤我说作家写作,最好也还是从“碰头食”里获取营养。阿根廷有个著名作家叫博尔赫斯,长期在图书馆里工作,博览群书,浮想联翩,他的小说灵感差不多全来自于“圈食”,虽然奇诡精致,究竟缺乏时代脉搏生活气息。好多年里好多人都说他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直到前几年他溘然仙逝,仍与该奖无缘,倒是像君特·格拉斯那样的爱吃“碰头食”即乐于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的作家,虽争议很大,倒能“蟾宫折桂”。当然奖项也并非评判作家成就高低的圭臬,从读者角度衡量,白菜萝卜各有所爱,我自己所钟爱的文学创作,还主要是吃“碰头食”那种路数的产物。

⑥老杜却说哎呀快别提“碰头食”,在位的时候,整天吃“碰头食”,这顿是宴请别人,那顿是别人宴请,该到哪儿吃饭,全听秘书提醒,就是“工作餐”,往往也得司机送拢、秘书引进才知道订在了什么地方,一年到头难得在家里吃顿“圈食”。直到离休以后,这才知道“圈食”比任何生猛海鲜、法式大餐都更可口,那因为连连吃“碰头食”而形成的滚圆“将军肚”,现在凭借“圈食”加步行采集植物标本,才算平复到可以拍侧面照的形态。

⑦汪哥儿听完我们的话呵呵笑,说二位老伯你们怕都猜不出我的心思。他说对他来说,把握事业的关键是既要有充足的“圈食”,更要善于吃“碰头食”。搞经济,无“圈”就成了“皮包公司”,无“圈粮”就只能是整天想着“空手套白狼”,不仅难获成功,还容易酿成大祸。但是光知道“守圈”,只靠“圈粮”那是吃不成“壮汉”的,必须还要善于吃“碰头食”,就是绝不能错过机遇,一定要带露折花,常保鲜活。他说经济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吃“碰头食”是一种投机行为不假,但投机要以“游戏规则”厘定的范围为度,羊是天然知道什么能吃什么有毒绝不能沾,搞经济的人吃“碰头食”可没那个“本能”,所以,要在实践中磨练,在岁月中成熟。

⑧一顿话,把我和老杜听呆了。

⑨那天晚上我在书房灯下检视自己的水彩写生,画面上有在柳林下蒿草中觅食的羊群,我忍不住在画角题上了“碰头食”三个字。

(选自《心灵体操》,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结尾“我”忍不住在画角题上“碰头食”,旨在表现“我”对碰头食的喜爱之情。

B. “我”喜欢写生,“老杜”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喜欢享受“过堂风”,三人喜好不同,对“碰头食”的理解也不同。

C. 羊倌自动透明他家乃至他们村的种种情况,与“我、老杜、汪哥儿交谈时的留有余地”形成对比,突出了羊倌的淳朴。

D. 我、老杜、汪哥儿由“碰头食漫谈开来,抒发了各自对生活的感慨,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3.三人为什么对“碰头食”有不同的见解?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受。

 

1.A 2.①写出了羊对“碰头食”的喜爱,寻找“碰头食”的欢快。②描绘了温暖舒适的环境,营造岀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③引出下文三人对“碰头食”的讨论。 3.①这三人对“碰头食”的不同见解是由三人的身份地位决定的。“我”是一位作家,“老杜”是离休干部,“汪哥儿”是企业老总,所以他们对羊倌说的“碰头食”的故事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②“我”强调作家创作要吃“碰头食”,从生活中撷取鲜活素材:“老杜”则感叹宴请吃饭这类“碰头食”之累:“汪哥儿”借“碰头食”和“圈食”闸明把握生活机遇的重要性。任何事物都有优势和不足,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把握。③三人虽然观点不同,但都是从生活中得出的多元共存的生活理念,表现了生活就是这样五味杂陈的,只有好好把握,仔细品味,才能得到生活真谛的哲理,丰厚了文章的意蕴。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我”忍不住在画角题上“碰头食”,并不是表现了“我”对碰头食的喜爱之情,而是突显了文章的主旨。B项,三人身份不同,喜好不同,对“碰头食”的理解也不相同。原文五、六、七段分别写了三人对“碰头食”的理解。所以该项正确。C项,羊倌与“我们”偶遇时毫无保留的谈话体现了羊倌的淳朴,所以本项正确。D项,文章由生活现象生发开去,联想广泛,富有晢理,引人深思,故该项正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第四段主要写了羊群对“碰头食”的喜爱,寻找“碰头食”的欢快。还写了夕阳西下时的温暖舒适的环境,以及引发了三人对碰头食的感慨。作用有描绘了温暖舒适的环境,营造岀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引出下文三人对“碰头食”的讨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过多年发展,“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在电网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已经实现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的电网互联,跨境电力贸易为优化区域能源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电力产能合作方面,中国电力企业发挥技术、资金、管理等领域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建设数十个电网和发电项目。。

从实践来看,“一带一路”电力合作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内外部竞争激烈,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合作层次较低,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电力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移民、劳工权益等问题凸显,电力合作经常面临各种争议。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创新电力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升级版。

为此,要从单纯追求项目收益率向互利共赢模式转变。“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面临电力短缺、无电人口比例大等问题,中国电力企业不应仅从项目收益率角度进行电力投资决策,应统筹考虑项目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从长远角度谋划电力投资与运营,促进当地就业,改善当地民生,在解决无电人口比例、提高供电可靠率、促进基础设施改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电力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升级版,又要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走出去模式转变。我国电力行业企业众多、项目分散,“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恶性竟争问题突出,尤其在电力工程承包、电力装备出口业务领域。我国政府应构建国家层面的海外竟争协调中心,负責中国企业海外竞争政策和协调规则的制定、督导和评价,统筹管理行业商会、协会的组织协调活动,通过外汇、税收、融资、考核等手段限制恶性竞争倾向明显的企业参与海外业务,激励我国电力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与其他企业合作,取长补短、抱团出海,实现中国电力企业协同走出去和业务良性发展。

创新电力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升级版,还要从单一环节合作向全产业链合作模式转变。目前中国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业务集中在投资、施工、设备供货等环节,缺乏提供电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能力。中国电力企业应发挥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型发电项目开发、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规划设计、运维管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打造具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的跨国电力企业。

同时,还要从简单的产品、服务合作向技术、标准合作模式转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际电力标准领域话语权较低,主动参与制定、主导制定国际电力标准的机会不多。中国电力企业应发挥在国际电力标准制定中的优势和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力,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和完善电力标准体系,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针对电力力前沿、热点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际电力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共同争夺国际竟争的主导权。

(选自高国伟《电力合作需要模式创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已实现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国家的电网互联,优化了区域能源资源配置。

B. 内外部竞争激烈,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是“一带一路”电力合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C. 中国电力企业要从长远角度谋划电力投资与运营,创新电力合作模式,改善当地民生。

D. 海外竞争协调中心担负起了海外竞争政策和协调规则的制定、督导和评价的职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从两个方面用事实证明了“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B. 文章第二段用“一带一路”电力合作面临的问题证明了创新电力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C. 文章主体部分从四方面论述了必须实现“一带一路”电力合作模式向共赢模式转变。

D.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从肯定成绩到提出问题再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环境保护、移民、劳工权益等问题凸显,中国电力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

B. 中国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业务太集中,导致缺乏提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能力。

C.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面临很多电力难题,自然为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D.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帮助之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能够建立和完善电力标准体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路上,我们常常要负重前行,然而有一种行囊却让我们的生命因她而灿烂,也许是一本书、一份情感、一种信念……

请以“你是我最美的行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是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特有的表达方式,人们在网上把自己的姿态摆得非常低,卑微到自贬的地步。是网络社交活跃度的一种表现,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介,网上活跃度越高,也就会越多地用这种自黑、自贬等方式。互联网带着天然的反抗性,互联网语境生产的必然是这种去中心化、带着消解意味的语言。由于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所以越是发达的大城市,网民越”。

不是网上活跃度越高就会越多地使用这种自黑、自贬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___________: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吸收紫外线,______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到了距地面10~100米的近地面,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_______________,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才疏学浅,今天给各位领导和同行谈的只是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B. 老师,我在您这里学画三年,今日有所成就,无以为报,这幅获奖作品惠赠给您吧。

C. 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D. 本人昨日于操场不慎丢失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