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如超出4句,则取前4句评分。) (1)吾...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如超出4句,则取前4句评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雪》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漫江碧透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鉴”“须臾”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嵌在新诗和旧体诗之间的“凝视”

杨绣丽

应该有一个湖泊,这座湖泊可以称为“凝视”。

萨特认为,“他人的凝视带来羞耻或骄傲,并呈现出凝视对面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拉康则认为在诗歌中我们的词语将受到万物的影响,他说:“通过凝视,我进入了光,我接受的正是来自凝视的影响。”在我们的哲学系统中,这种凝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万物的秉性流淌在诗的血液里。

在这些年的诗歌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文学的“凝视”包含了三个层面:视力、视角和视野。视力代表天赋、才华,视角是生活经验带来的条件反射,视野则是最高层次的境界,体现情怀。天才诗人具有独特的视力,诗句奇特而充满想象;至于视角,每个人人生经历不同,观照事物角度也不同。而旧体诗中最为重要的凝视,以其持久关注,格物致知,深入物理,产生出一张人文情怀的事业,这可以说是旧体诗流动不息的古典风骨。

新诗作为中国文学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树木,无疑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疑视般的照耀或者说是浇灌。有趣的是,西方现代诗坛中很多大人物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穿越千年风云的“凝视”,像英美诗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庞德就对中国旧体诗推崇有加。

但是,我们今天网络上的很多诗歌,应该说越来越缺少凝视,既缺少对万物的凝视、对心灵的凝视,也缺少对古典诗的凝视。我们有很多还值得一读的新诗,体现的主要还是视角的个人化、差异感。但在情怀的挖掘和追寻中,众多的新诗丧失了旧体诗那种风骨,而风骨往往就是普世的情怀。譬如说城市诗。其实古人中有很好的城市诗作,像辛弃疾的《青玉案》,不只关注城市元宵夜,更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落寞和追求中树立了情怀,孕育出风骨。而我们今天很多城市诗,只呈现了万物生长的表面,却很难穿透现实的薄膜,深入到情怀。所以新诗的视野,还是要向古人学习,向旧体诗学习。

我想,新诗必须而且永远会从古诗中获得古典的“凝视”。当新诗勇于接受旧体诗的“凝视”,自觉接受古典诗光辉的影响,我们的诗歌之路一定会开开拓得更深,我们的心灵湖泊一定会来得更为广阔而辽远……

(《博览群书》2017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凝视”相关阐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萨特认为,“他人的凝视带来羞耻与骄傲,并呈现出凝视对面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他强调了“凝视”对自我的重要性。

B. 拉康说,“通过凝视,我进入了光,我接受的正是来自凝视的影响”,他认为诗歌语言将受到“光”的凝视,受到万物的影响。

C. 在中国古典诗歌系统中,“凝视”是指万物的秉性流淌在诗歌的血液中,从而使得诗人和读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 文学的“凝视”包含了视力、视角和视野三个层面,视力只为天才所有,视角关乎经历,视野关乎情怀。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持久关注,格物致知,深入物理”,体现了诗歌流动不息的古典风骨和人文情怀,是旧体诗中最重要的“凝视”。

B. 中国新诗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凝视”,西方很多现代诗人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凝视”,这说明“凝视”可以跨时跨域发生。

C. 我们还是有很多值得一读的新诗的,比如有些城市诗,因着它们个人化的视角和普世情怀,在众多无风骨的网络诗中独树一帜。

D. 将中国诗歌之路开拓得更深更广,重要的途径是自觉接受古典诗光辉的照耀,穿透现实的薄膜,深入到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六国论》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贏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 不赂秦                    义:坚守正义

C. 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和力量

D. 刺客不行                    不行:不用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至丹荆卿为计

A. 洎牧谗诛    B.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 趋于亡    D. 天下之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借议论六国破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B. 第二段以“呜呼”感叹起笔,承接上文进一步反面假设,深入论证了观点。

C. 作者把“不赂者”分为两种:一种与秦而不助他国,如燕;一种抗秦不赂秦,如齐赵。

D. 本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巧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查看答案

下面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呑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

B. 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失败的故事,提醒南宋当权者要北伐。

C. 结尾三句以老将廉颇自喻,表明如今虽然年老,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

D. 这首词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练深刻,虽然用典很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秦国人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都想念自己的家。

B.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它贿赂秦国吗?

C.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白色环绕,天为边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从蓝色中提取,可是比蓝色更蓝。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

B. 道也

C. 骊山构而西折

D. 方其破荆州,江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