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严歌苓《芳华》: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纠缠 《芳华》...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严歌苓《芳华》: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纠缠

《芳华》原名《你触摸了我》。电影主创方将其改名为《芳华》,出版方也顺势将小说改名。对于改名,电影主创方是这样解释的:“‘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青春以独有的姿态绽放芳华,与“你触摸了我”相比,“芳华”这个名字更能触发一代人对青春时代的集体怀念与致敬。

但在严歌苓小说《芳华》中,作者对于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错综交织始终保持着清醒和警惕,并未急于让“一个人"成为“一代人”,或者让“一代人”代替“一个人”。书中的何小曼成为战斗英雄后,叙述者“我”——小穗子看了关于何小曼的新闻报道,“只觉得哪里不对劲,不是那么回事,可是说不出所以然”。这个“不对劲”,正是源于个人记忆被集体叙说覆盖后的困惑感与无力感。对于个人记忆,严歌苓说:“我了解的他们,是多出许多层面的。”而集体叙说则是要在这许多层面中,找到高度凝练的那个惟一的层面,个体只得湮没其中陷入失语境地。

这种清醒和警惕决定了小说的写作方式。叙述者“我"既参与记忆之中,又随时准备跳出故事之外。在娓娓讲述后又笔锋一转,“我想我还是没有把这一家人写活,让我再试试”,一句话毫不留情地将读者拽出故事,与讲述者一同冷静旁观。这种安排颇有德国作家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味道,演员在台上突然跳出剧情直接面向观众讲话,使观众不会沉浸于剧情之中与角色同呼吸共感受。一言以蔽之,讲述者或表演者是要让读者、观众去思考,而不是去体验。

事实上,严歌苓在处理其他题材时,一直是一个注重外部体验的作家。如写《陆犯焉识》,她亲自去青海农场实地采访。她以一种新闻记者式的严谨与敏锐,探寻秘密,发现人物,收集细节,然后重新编织成一个个故事。而在处理以《芳华》等为代表的文工团题材时,面对最为切近真实的生命体验,曾经的文工团员严歌苓恰如其分地保持了距离,个人记忆的原始形态得以保存。因其自身经历的独特性,隔着时间流逝与空间转换,隔着文化差异与身份认同,隔着个人经历与历史变迁,严歌苓实现了一次与自己的对话、审视乃至审判。对个人记忆的深入探索,不仅使严歌苓在处理同类题材时避免掉入“伤痕”“反思”的窠臼,也为她其他题材的小说提供了养分。

诚然,个人记忆一旦开始被回顾、被叙说、被阅读,就很难摆脱集体化的命运。虚构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永远是两位一体的存在,不可能割裂,也不可能统一。在《芳华》中它们和谐共存,隔空对话,犹豫地试探地触探着过往曾经。

(摘编自2017年12月15日《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芳华》的改名,更能体现出严歌苓代表一代人集体怀念与致敬青春时代。

B. 《芳华》中引入了“陌生化”理论,缘于严歌苓对集体叙说保持清醒和警惕。

C. 《芳华》作为表现文工团题材的作品,用新闻记者的态度深入探索了个人记忆。

D. 《芳华》中呈现的集体与个人的存在状态表明将它们割裂或者统一是不现实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立足于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复杂关系评论小说《芳华》,立论新颖。

B. 文章用小穗子感到“不对劲”来举例论证个体会湮没在集体叙说中而失语。

C. 文章将严歌苓对不同题材的处理相对比,评价了她对个人记忆的深入探索。

D. 文章承认了个人记忆无法完全摆脱集体叙说的客观现实,使逻辑更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触摸了我》没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电影可能就不会改名为《芳华》。

B. 叙述者小惠子出入于故事与现实,可见作者严歌苓在努力避免个人记忆被集体化。

C. 《芳华》的创作告诉我们,写作要对外部体验和个人生命体验保持恰如其分的距离。

D. 只有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和警惕,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复杂关系。

 

1.D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更能体现出严歌苓代表一代人集体怀念与致敬青春时代”错,原文“更能触发一代人对青春时代的集体怀念与致敬”;B项,“引入”错,原文是“颇有德国作家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味道”;C项,“以新闻记者的态度”错,“《陆犯焉识》”是以新闻记者的态度写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走红,照片中孩子的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经核实,“冰花男孩”系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学生,为了赶上期末考试,一大早冒着低温走了4公里多的山路到学校。其实,小福的故事是中国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在转山包小学里,许多孩子甚至要早上五点半起床,步行三个小时的山路上学。

就在“冰花男孩”的照片传遍朋友圈的第二天,这张照片登上了外媒的头条。各国网友纷纷留言:小张,“冰花男孩”让人心疼,但是苦难本身却不值得赞美。老王,真励志,苦难可以兴邦,苦难可以让人更强大。外国网友纷纷留言:Andy,一个真正的士兵!比许多跟他同龄的小孩儿强多了。他没有任何抱怨,给我们西方人上了很好的一课!John,如果这是在英国,他到了以后会发现学校关门了,终于知道中国为什么强大了!

结合上述网友的留言,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到了寒暑假,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报跆拳道、绘画、围棋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把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家长们认为,只有上了兴趣班,才能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孩子才能多才多艺;而多才多艺的孩子必定智力水平高;将来走向社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①不是只有上了兴趣班,孩子才能多才多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助推机器人时代的加速到来。对很多人来说,虽然眼下还不至于有人类会被机器人控制的远虑,但却实实在在地有一种近忧:①_____________?悲观者估计,未来10年或20年,1.4亿的知识工人和数量更多的普通工人会因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失去原有工作。历史经验也显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机械化流水线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冲击。乐观者则认为,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虽然会淘汰一些旧岗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新岗位。那些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定能适应新工业革命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欢迎欢迎,到时候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B.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对这个问题,我有些愚见,说出来或许对大家有点帮助。

C. 身在异乡,多年不见的好友为我捎来了家乡特产,盛情难却,最后只好笑纳了。

D. 同学们,在求学道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相随,我必鼎力相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B. 始终默默无闻的木心在2011年去世之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尤其是《从前慢》经由刘欢演唱,更是深入人心。

C.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受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 世界心脏组织联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成年人血液系统疾病已成为引发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