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中的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  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

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21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三: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的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会意义。

B. 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并且在各地的活动中学生参与不单是为了名次,还是因为他们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民族历史。

C. 材料一、二都表述了汉字的相关内容,但角度不同。材料一表述的是对外宣传汉字,材料二表述的是国内教育者对汉字的关注。

D. 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能够激发孩子理解力的提高。

E. 材料三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文明。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谈谈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D 2.BC 3.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②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③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中将中华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使中华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④单字信息含量大,具有扩展能力和稳定性,能使今人读懂古人作品,继承传统文化。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汉字……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材料三第一段说的是“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由此可知,“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主语应是“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并非“汉字”。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两项”。A项,“介绍了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有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可见应该是“书画同源”,选项扭曲文意。D项,“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能够激发孩子理解力的提高”错误,材料二中张一清说的是“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E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错误,材料三第二段的表述是“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的表意文字”,可见应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选项扩大了范围。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谈谈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如材料一第一段“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材料二第三段“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材料三第一段“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材料三第二段“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第三段“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分析题干,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和谐”一词之两字为同义。“和,谐也。”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内的行为方式。中国的琴道讲究中正平和,中国的茶艺推崇和静怡真,中国的建筑代表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国的医学要求五脏调和、七情调和、气血调和,就连进行博弈对决的中国围棋都在寻求中和平衡之道,而追逐营利制胜的中国商业也信奉着和气生财。

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命其乐官典乐要做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说明古人已发现五声、六律六吕、八种乐器的有序配合能产生和谐的音律。古人还把和谐看作自然的法则,并把万物的差异与互补之平衡解释为和。如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事物内部对立的阴阳两气经过斗争达到和谐。这就同样与赫拉克利特论述的“和谐”不谋而合。

钱穆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的人文精神,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儒家认为“天地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儿,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比人与人的和谐还要崇高。佛家认为万物都是“佛性”不同的体现,所以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各家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

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同期,“大同社会”代表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理想。《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而在道家那里,《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

和谐,体现在国家层面上就是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周易·乾卦》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即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儒家讲“致中和”,这个“中”字,就表达了一种不扩张、不过分的原则。

季羡林说,“和谐”的概念不简单,它既包含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也就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不可。“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他认为,今天提倡“和谐”这个概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不要斗争。

(摘编自震江《和谐:古哲先贤的社会理想》)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所论和谐内涵的一项是

A. 孔子在抨击苛政猛于虎的同时,极力主张养民惠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B. 民间流传的俗谚:“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C. 佛家主张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是,在宇宙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神。

D. 在创造文字时,我们的祖先认识到战争的危害,《说文解字》的止戈为武,即从和平的角度创造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和谐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各个领域内的行为方式,比如琴道、茶艺、医学等。

B. 道家的“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比人与人的和谐还要崇高,这与赫拉克利特论述的“和谐”不谋而合。

C. 儒、释、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把和谐看作自然的法则,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

D. 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主张国与国的和谐共处,人与人的和谐,即季羡林先生所概括的“人人合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和谐”思想博大精深,追求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个人自身的和谐,对全世界人民的日常行为方式影响都很深。

B. “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C. “大同社会”代表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理想,因为在“大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会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

D. 坚持“和谐”的理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必定能避免相互斗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高校实行无偿献血换综合评价2个学分的政策,引起诸多讨论。

大一学生李超感到新奇:既奉献了爱心,又收获了学分,一举两得,我想参加;不过,万一身体不适宜献血怎么办?

而大三学生王东则质疑:无偿献血是一种自发的爱心活动,不应附加条件,如果献血能获得学分,那就不是无偿了。

校方回应:并非强制要求献血,这项举措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综合评价的2个学分还可以通过参加支教、普法宜传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来获取。

对此,你怎么看?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淡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国将自12月1日起,对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进行下调。之所以要降低关税,一方面,进口关税降低后,各类日常消费品就必然能以较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这定然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选择,也定然引导国内供给体系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目标已有好几年,但是不少企业仍然停留在旧有的思维模式上,一些产品明明在市场上已经少人问津,但企业仍在按部就班地生产,导致效率低下,如果有大量进口消费品进入,在消费者的选择下,就势必会对落后的消费品形成挤压作用,这类企业也势必会加大自主创新改革。

①进口关税降低后,不一定各类日常消费品都能以较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 ,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

 

查看答案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