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B.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C.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D.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2.下列对选文中和必修三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议大夫:秦代设置郎中令之官,专掌议论,东汉起改称谏议大夫。唐宋时期分为左、右谏议大夫,专掌朝政阙失的讽喻规谏,甚至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红楼梦》中“因讹成实元妃薨逝”说的就是被封为元妃的贾元春逝世。

C. 庠是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国家最高学府,或泛指学校教育事业。

D.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普为臣十分谨慎,退朝后在家时,也很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来而失礼,而宋太祖对他们夫妇也很亲近随便。

B. 赵普受到宰相范质的推荐,被任命为军事判官,在太宗即位做了皇帝后,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等官职。

C. 从多次谈论及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足之事来看,赵普为人显得不够豁达。不过好在太祖性格豁达,没与他计较。

D.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说爱嫉妒别人,但能以天下为己任。在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②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1.C 2.C 3.B 4.①太原阻挡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待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 ②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陈桥”是“至”的地点,不要断开;“普与太宗”不是“推戴”的对象,是“排闼入告”的主语,前面断开;“擐甲”“露刃”并列,不要断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2004年至今,在127个国家和地区落成了475所孔子学院。但随着一些国家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到期,部分合作大学取消续约。此次斯德哥尔摩大学终止合作的决定,引发诸多联想;加之此前美国一些大学与孔子学院不再续约的先例,更是让舆论浮想联翩,甚至过度解读。

如能深入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在机理,相信这种误解会少得多。

据《孔子学院章程》,由外方大学或相关教育机构首先向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申请,经总部批准后,采取中外合作方式合作办学。学院设在外方大学内,中方院长仅负责对汉语老师、志愿者以及与国内的联系等事务性工作,并配合好外方工作。

不论在具体的学院运作中,还是在学院对外方大学的影响力方面,孔子学院都不具备影响甚至限制对方大学学术自由的能力。而且,孔子学院作为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奉行孔子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是传承中华文化包容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注重平等协作,鼓励创新,而非钳制学术自由。

孔子学院的领导机构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某些国家强调孔子学院有政府官方背景,担心其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不过,孔子学院总部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反思,须激发并持续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的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此外,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都需要认真总结。

【材料二】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用更好的教材适应海外汉语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国外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至今没有推出一本可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等相当的代表教材。《论语》至今还未找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翻译并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译本。

据悉,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孔子学院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其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此外,国家汉办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

【材料三】《社会观察》: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有无理解上的困难?国外能否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文化?

许琳:文化的差异的确是存在的。比如我们的教材里有一些成语教学,外国学生就很难理解“愚公移山”,他们就问,为什么一定要挖那个山呢?

斯坦福大学曾说他们设立孔子学院是“为了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他们觉得中国有重要意义,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全局,要懂得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而我们并没有想强加给谁什么。我们认为,我们出去教授中文也好,传播中国文化也好,不是要改变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去考虑;而是双方交流,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如果通过孔子学院,海外对中国有了比较真实的了解;我们也通过交流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达到双赢,那是最好的。

【材料四】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成为孔子学院的“金字招牌”。在合作模式上,以“和”取胜;在传播过程中,以“和”感人。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孔子学院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这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悄然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态。

1.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国家担心,孔子学院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的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影响该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并且限制了大学的学术自由。

B. 如果能够深入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在机理,相信人们就不会对一些国家的孔子学院出现合作协议到期取消续约的情况浮想联翩,更不会误解。

C. 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师资缺口大,文化素养不够,这也造成对孔子学院的负面影响。

D. 中西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国外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文化,这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也使我们发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足。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分析,不论在具体的学院运作中,还是在学院对外方大学的影响力方面,孔子学院都不具备影响甚至限制对方大学学术自由的能力。

B. 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原因就是中国很少有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包含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

C. 孔子学院缺乏标志性的教材,因此,中国人需要自己翻译《论语》并获得外国人认可,使《论语》成为孔子学院标志性的教材。

D. 斯坦福大学认为必须设立孔子学院,因为通过它可以懂得中国语言,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更可以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

E. 孔子学院是首个发展中国家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文化的先驱性实践,它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中心,极大影响了世界文化生态。

3.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小包袱

单冬花开始整理她随身携带的小包袱。儿子张孝德常笑话她的小包袱,说里头不一定都装着针头线脑,一定还有什么秘密宝贝,无论是到弟弟家住还是到北京住,一直不离她身。

女儿张小梅从乡下来接母亲回家,瞅着一个傍晚单冬花和菜市场认识的老乡告别的机会,悄悄打开了包袱。包袱里包着包裹,打开里面发现是一个一个信封,信封上缠着红红绿绿的线,缠绕得严实。信封里装了内容,有厚有薄。张小梅猜想是钱,神秘地说:“妈的包裹里放了钱。”张孝德说:“姐,你没事闲着,妈每天看她的包,你动了她准知道。”

看着母亲的小包袱,里面有四十多个信封,都是自己早年当兵时给家里写信用过的牛皮纸信封,封面的字迹还清清楚楚。张孝德忽然觉得应该给母亲的小包袱拍个照,他用手机拍下了包袱和包袱里的信封,把图发到微信群里并写下一段话:深刻的亲情是不能被浅薄的快乐填满的,一想到城市生活那些背后的空洞无物,我就惶恐不安。看着母亲的小包袱,我想起了童年、成长和对母亲的感情,我好痛恨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天快黑的时候,单冬花回来了。她直奔自己的卧室,打开灯,掀起枕头发现包袱动过了,信封没有动。她明白是闺女张小梅动了,单冬花不喜欢闺女,再孝顺的闺女也是人家的媳妇。单冬花一时不想揭穿闺女的把戏,她知道闺女是心焦包袱里的钱,可包袱里的钱不心焦她。

终于到了回乡的日子。单冬花紧紧抱着她的小包袱,看着小梅和孝德大包小包的提着。包多手少,张孝德建议把小梅的一个小提包和母亲的小包袱捆绑在一起。正捆着,公交车来了。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张孝德架着单冬花上了车,小梅提着大小包包随后上车。

公交车行驶了四十分钟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开始清点行李,单冬花说:“把我的小包袱给我,拿惯了,手里空空的,总觉得少了什么。”

包袱不在了。

张小梅以为单冬花拿着,单冬花以为是张小梅拿着,都急得团团转。

单冬花说:“出门时我拿着,上车时孝德说要和小梅的提包系在一起,我明明知道小梅从我手里接走了包袱。”

张小梅说:“妈的包袱啥时候舍得叫旁人拿,我还有福气拿?我是真没有见。”

单冬花腿软得不由得要往地上坐,哽咽着说,两万多块钱呢。

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孝德想也许是忘记把那个包袱带下车了,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向公交汽车下一站追去。半个小时后,孝德回来说车上没有。孝德说我快发微信,或许可以帮上忙。

人流拥挤着开始进站,单冬花腿上是一点儿气力都没有了。张孝德仿佛感受到了母亲此时的痛苦,搀扶着,在一旁反复安慰母亲,说破财免灾,只要您健康长寿;更何况,如今的社会还是好人多,大都不在乎您这点钱,人家捡到后一定会给咱送回来;放心回家,不等火车到家就会有好消息,城里的派出所神速着呢。

安顿她们上车后,张孝德立即给家里外甥的银行卡打了一万五千元,并让外甥告诉姥姥说警察当天上午就找到捡包的人,要回了钱,剩余的钱作为感谢费送给好心人了。张孝德再三叮嘱不要说漏嘴。

回到家,在给母亲的电话里,张孝德说:我们自己不小心,包袱丢到车上了,被一个好心人捡着,他通过派出所找到我们,包袱里的东西都完好着呢。

单冬花还是不信,说,包袱里的东西你都清点了?

张孝德说,清点了,零票都换成整钱了。

单冬花说,我那些信封里还有东西呀,千万不敢丢了,你可放好了?

是什么东西呢?张孝德一时语塞,假装手机信号不好,说,妈,你说啥,听不清楚你的话。

单冬花大声说,我那些信封里一多半不是钱,是你的信呀,是你当兵时寄来的信。我百年后要带给你爸的,也好叫你爸知道我是怎么养大他的儿子的呀。

张孝德拿着手机流泪应着,都在,妈,钱在信也在。

张孝德回家找出一沓旧稿纸,坐在桌前,他在想,二十多年前给母亲写过的信里都是什么内容呢?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

张孝德提笔写下一行字:妈,我在部队想家了。

接下来呢?文字还能在一个人的疼痛中生长吗?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用了不少笔墨写单冬花的小包袱,突出小包袱的重要性,给读者一种神秘感,制造了悬念,增强了小说的魅力。

B. 小说中环境描写着墨不多,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作用,如“夜色迷蒙,路灯朦胧”就为下文小包袱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C. 小说开头张孝德“不能用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和结尾“那些内容他是彻底忘记了”相呼应,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爱已经远不如当年。

D. 小说结尾以两个问句作结,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既是对孝德进行叩问,也是启迪读者,引人思考。

2.小说以“小包袱”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如果续写小说结尾,这里提供两种方案:一是小包袱找回来了,二是小包袱找不回来了。你认为哪个结尾更有魅力,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

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或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有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是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

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

若干件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传世品玉神面,是研究者经常提到的一些藏品,如美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也都有龇牙瞪眼的模样。这些收藏品的年代并不容易确定。

新近在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了一件神面玉饰,玉神面扁平形,正面阳刻狰狞兽面,臣字形大眼,上下均有一对獠牙龇出。这样的一些玉神面,虽然多数都有冠饰,有的甚至还有包括珥饰在内的细致刻画,但都只是一个头像,也都是合于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

当然更早的发现,是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那神面的构图已是非常完整,也已经是很固定的形态,也都显露着龇出的獠牙,狰狞之态跃然眼前。这样的神面年代早到距今7000多年前,这是中国史前陶器上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神面刻画。这个神面已经相当简化,只留下一张龇着獠牙的嘴;这与后来的良渚文化显得不同,良渚人简化的神眼已经没有了狰狞的模样,而高庙人简化的神面因为獠牙尚存,依然显得狞厉。

史前狰狞的神面,也偶尔出现在彩陶上。半坡文化的彩陶上见过这样的神面,不过以往研究者似乎不大在意这个发现。在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一戴着尖顶帽的神面,一双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神面的左右,还绘有一对倒立的大鱼。这个属于半坡文化的彩陶所绘神面纹,与高庙下层文化以及良渚与龙山文化中的神面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偌大的獠牙是其共同的特征。不同之处是那两条附加的鱼纹。它告诉我们,半坡文化这样的神面,一定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鱼崇拜有关。

将动植物人格化,这是史前人造神的固定方式。一种动物图像,在给它安上一个人面之后,它便有了神格,半人半兽,也就成了神形的固定格式。这样说来,人面鱼纹还真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是什么神格,会不会是水神,或是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选出的神与鬼大抵都人模人样,不管它多么狰狞,也不管它多么恐怖,实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某些特征。

B. 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是一个通例,这样的神面模样狰狞,大眼圆瞪,獠牙龇出,似人非人,令人惶惑。

C. 半人半兽的史前艺术形象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它们无论绘在彩陶上或刻画在器物上,都被我们认作神面。

D. 史前艺术的神面往往是神灵的简化图形,以头面代表神灵的本体,甚至只留下眼睛或龇出獠牙的嘴来象征神灵的完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装饰雕刻的大多是简化的神面,神面上刻着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得威严庄重。

B. 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玉神面的年代不容易确定,美国福格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同类收藏品也有龇牙瞪眼的模样。

C. 湖南黔阳高庙遗址陶器上刻画的神面,构图非常完整,形态固定简化,獠牙龇出,狰狞生动,是中国史前陶器上年代最早的神面。

D. 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晋侯大墓中出土的神面玉饰符合以头代体的神灵图像制作传统,神面扁平,正面阳刻兽面,上下有獠牙龇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前文化造神的固定方式是将动物植物人格化,史前人赋予一种动物神格,就给它的图像安上一个人面,使之成为半人半兽的神形。

B. 临潼马陵遗址的一件陶瓶上绘着一个神面,圆圆的大眼,宽大的嘴角向上龇出一对大獠牙,这种狰狞的神面,很少出现在史前彩陶上。

C. 有的半坡文化的彩陶神面左右,绘着一对倒立的大鱼,人面鱼纹可能是半坡人心中的神灵形象,它与鱼崇拜有关,可能是水神或其他。

D. 神的模样应该是人为造出来的恐怖,自7000多年前的高庙陶器发展至良渚文化,神面刻画简化成一对獠牙或者一双眼睛,狞厉骇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414日,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一住宅楼发生火灾,屋内一名男子被熊熊大火包围,同时不停地号哭。这个过程,被对面居民楼里的目击者拍摄下来,视频全过程42秒。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官方微博@广东消防发微博:强烈唾弃这条视频的拍摄者!残忍的42秒!你的手机端得好稳!

请从广东消防微博、视频拍摄者、视频传播者等诸多角度中选一个角度,表达你的态度和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屈心而志兮    B. 朕车以复路兮

C. 余马于兰皋兮    D. 伏清白以直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