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不长,沿线各国对它并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不长,沿线各国对它并不一定了解,甚至还可能会产生误解、曲解。因 此, 当前 迫切需 要为“一带一 路”倡议构建健康话语,以消除对“一带一路”的各种误解、曲解。那么,什么是健康话语?

健康的话语必须有利于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中国的一揽子经济计 划,而是一个开放性合作性的经济发展倡议。因此,要推进“一带一路”,必须要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中国所构建的“一带一路”话语应该是沿线各国都能接受的话语,而且不能建立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战略资源的争夺和利用之上。如果把某些国家视为“战略支点”,而“ 支点”就意味着是被利用的 工具,利用者和被利用者显然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情形下,这些国家不仅会反对“一带一路”,甚至还会对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的围堵。。

健康话语要有利于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和误会。“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不是中国一国的话语,应该是 沿线国家共同的话语。因此,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当考虑沿线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沿线各国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非常复杂, 仅从中国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来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很有可能造成一些国家在历史传统上的对抗和文化上的冲突。“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建立在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多样习俗的基础 上。

健康话语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一带一路”的话语不能从中国获利的角度来构建,而要从共同受益的角度来构建。不少人往往会强调中国在沿线各国的投资情况,很少甚至不会谈到沿线各国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实际上,在“一带一路”既有合作的项目中,既有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也有中国从其他国家引进的项目。尤其是在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更多的是中国的高科技项目。相反,那些低端产业的合作非常少。然而,我们很少看到这方方面的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而看到的大多数是关于中国对一些国家的资源型产业的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世界舆论。实际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所有项目合作,秉承着共赢的原则,而不是充满了竞争性零和博弈的大棋局。

只有健康的话语才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反之则无助于“一带一路”在实践中的落实。

(摘编自胡键《“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构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支点”突显的是不平等性,打造“战路支点”的话语有可能激起船线国对“一带一路”的坚决反对。

B. 可能造成治线国对“一带一路”产生对抗的因素,就是我们在构建话语时完全脱离沿线国的历史与文化。

C. 低端产业的投资对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经济发展没有益处,相较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要逊色很多。

D. 零和博弈,充满着竞争性,一方面的收益即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不能促成双赢局面的形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构建“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迫切性引出设问,然后从三个角度对健康话语的概念作出解读。

B. 文章以沿线国对“一带一路”可能不了解,甚至误解、曲解为立论前提,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立论目的。

C. 文章紧扣促进与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这一核心对健康话语进行阐述,层次分明,内容较紧凑。

D. 主体三段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健康话语展开朗述,说理较透彻,并透露着一种国家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揽子经济计划,是封闭性的,如果推行此类计划,将不利于处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

B. 只有构建健康话语才能更好地被各国接受,但它的构建并不要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合作。

C. 如想达到促进与各国合作之效,则不能以中国获利为目的,而应本着共同受益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路”战略。

D.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单方投资行为,而是中国与沿线国的相互投资,因而话语的构建不应进行片面强调。

 

1.D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原文重要信息的理解能力。A项,前一句没有错误,两后一句不正确,原文信息在第二段“如果把国市视为‘战略支点’而‘支点’就意味着是被利用的工具利用者和被利用者显然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不仅会反对‘一带一路’,甚至还会对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的围堵”,从文中的“不仅会反对”可以看出,如果提出借“一带一路”打造“战略支点”的话语势必造成沿线国的坚决反时。此项混淆了必然与或然。判错的原因应是根据文词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欠缺。B项,原文第三段“仅从中国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来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题,很有可能造成一些国家在历史传统上的对抗和文化上的冲突”,应理解为,如果完全现离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史化习俗而仅考虑中国的,那么很可能造成沿线一些国家的对抗,而且只是其中因素之一。而选项将原意倒着表述。则把忽视沿线国的传统与文化当成是可能引发对抗的唯一因素。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判错的原因应是时“甲是乙”与“乙是甲”的逻辑变化不明了。C项,此项的后半句正确,但前半句有问题。原文信息在第四段“尤其是在中国时外投资的项目更多的是中国的高科挂项目。相反.那些低端产业的合作非常少”。从“低端产业的合作”可以看出,低端产业的投查对沿线国家不是完全没有益处,而是相较高科技而言益处较小或很小。此项犯了程度反向加深的理解错误。判断错误的原因应是一受定势思维干扰,认为“低端”肯定是不好。不好肯定就是无益;二对原文的“合作”的隐含之义(即对某方毫无益处就不可能存在合作之说)不明。 2.试题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章的论证层次、论据、论证方法的准确分析能力。A项,原文主体部分三个分论点,“健康的话语必须有利于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关系“健康话语要有利于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健康话语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并非是对健康话语的概念解读,而是从它的意足与价值上进行阐述。考生判断的主要原因应在对选项中的“概念”理解错误。或者选项审读不细致,忽略了“概念”一词。 3.试题分析:本题重在考查根据原文已有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C项,后部分“而应本着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构建”没错,而前面的“不能以中国获利为目的”错误,原文信息“‘一带一路’的话语不能从中国获利的角度来构建”,是说“不能从中国获利的角度”,而不是“不能以中国获利为目的”。选项犯了偷换概念之错;此外,是构建“话语”,不是构建“战略”。A项,可依据对原文第二段“‘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中国的一揽子经济计划,而是一个开放性合作性的经济发展倡议”的理解很容易推断得出。B项,从全篇可看出,此项的前部分肯定是正确的;后部分虽然原文第三段有“‘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不是中国一国的话语,应该是沿线国家共同的话语”,但此处说的只是“共同话语”而并非共同合作创建,另外,原文第二段有“中国所构建的‘一带一路’话语…… ”所以后部分也是正确的。D项,推断依据在原文第四段,“不少人往往会强调中国在沿线的各国的投资情况,很少甚至不会谈到沿线各国在中国的投责情况。实际上,在“一带一路”既有合作的项目中,既有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也有中国从其他国家引进的项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我国各级各类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很多,如:传统戏曲(京剧、豫剧、越剧、昆曲等〕、民间舞蹈(藏族舞、新疆舞、朝鲜舞、 蒙古舞等)、传统音乐游戏(对联、相声、古琴艺术、皮影戏等)、传统手工艺(宣纸、年画、剪纸、空竹等)……请就你熟悉或关注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对他(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结合相关情节进行赏析。

②《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一定会带给你诸多的人生启迪。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③《论语》中有很多内容谈及学习问题,请试举两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钩新月天如水

(1)桐乡石门镇,缘缘堂。

(2)一个初冬的上午,我将手肘支在方桌上,将身体舒展成他穿棉袍时的闲适样子,望见 了江南初冬依然绿影婆娑的院子,绿影婆娑的时光深处慢慢出现了 一些声音和画面——春 天里两株开满花的树下,跑过几只小鸡,有燕子呢喃;夏日午后门外传来货郎的叫卖声,傍晚 的芭蕉树下,摆起了客人小酌的桌子;花坛边洋瓷面盆里游着一群蝌蚪;秋夜各个房内亮着 夜读的灯;冬天炭炉上的普洱茶,廊下的一堆芋头,屋角的两瓮新米酒,火炉上烘着的年糕, 都散发着袅袅香气……我听见他的笑声混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如同大提琴混在童声合唱里。 忽然,笑声听起来有点吃力,是他在太阳底下吃冬舂米饭出汗解了衣裳,正从秋千上抱下老 三或老四,说,在面盆里,小蝌蚪永远不会长成青蛙的,来,我们送它们回家!

(3)这些场景,是缘缘堂的主人——丰子恺先生漫画里的场景,也是他《缘缘堂随笔》里真实的生活场景。而缘缘堂则是他曾经的现实家园和精神乐园

(4)我将目光收回,落到了桌面隐隐发亮的木纹理上,肘关节与桌面接触的一小片肌肤上,有一丝隐隐的温暖。这是错觉,错觉还牵引着我闻到了他略带烟味的呼吸,一个眼神睿智、端庄平和的白发长者立在了我的眼前。寒风中他身穿黑棉长袍,头戴黑棉帽,棉帽上队趴着一只黑白色小猫。

(5)民国大师无数,而丰子恺是难得的一位德才兼备的艺术家、教育家。沿着他一生的脉络探寻,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儿。丰子恺出生于一个有染坊、有良田的大户人家。阳光雨露没有宠坏那个叫“丰仁”的孩子,反使他成长为知书达理、谦恭好学的少年。入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正式更名为丰子恺,也遇到了生命里十分重要的两位大先生——李叔同(弘一法师〉、夏丐尊。他们之间长达一生、直抵灵魂的情缘,给了他深远的影响。他的婚姻虽是媒妁之言,夫妻竟一生恩爱,生死相随,育有七个子女。这一切因缘,造就了他“风光霁月”般的人格。

(6)在与他同时代挚友们的记忆里,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7)巴金说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叶圣陶说 “子恺的画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郑振铎说自己为丰子恺所“征服”。第一次见面,“他的面貌清秀而恳挚,他的态度很谦恭,却不会说什么客套 话”。朱光潜在《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里说:“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 和气的风度……而事情都不比旁人做得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

(8)丰子恺的画,重于身边平凡事,如姐姐缝衣,弟弟上学,大人醉酒,娃娃捉迷藏,燕子做 窝,蚂蚁搬家,孩童用两个蒲扇当自行车骑,也有描绘将一个个孩子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针砭时弊的题材。人间万物,在他的笔下是小可爱、小情趣,又是大悲悯、大气象,深得人心。

(9)他的代表作《人散后,一钓新月天如水》仿佛就是他人画合一的写照:简沽,平和,澄静,深邃,阔远。

(10)1927年初秋,二十九岁留日归来在上海教书的丰子恺恳请李叔同为寓所起名。李 叔同让他在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字,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 供桌上抓阄。奇妙的是,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便取名“缘缘堂”。后来无论迁居哪 里,他都把李叔同写的“缘缘堂”匾额挂在家里,“犹是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1933年春 天,在母亲的心心念念下,丰子恺用稿费在故乡的梅纱弄里,自家老屋后建好了一幢三开间 砖木结构的高楼,加之前后两个小院,一个极具深沉朴素之美的“缘缘堂”诞生了。

(11)搬家那天,热闹如戏场。丰子恺充满深情地写道——“我们住新房子的欢喜与幸 福,其实以此为极!” “民国二十二年春日落成,以至二十六年残冬被毁,我们在缘缘堂的怀 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现在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足使我憧憬”。除了偶尔往返于沪杭 等地,他大部分时间都与全家老小住在缘缘堂,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神奇的小院见证了天 真如孩童、深邃如老者的一代大师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光。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短短五年后, 幸福和缘缘堂一起,在日寇的炮火中化为乌有。

(12)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是抗战时期丰子恺一家辗转逃难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 川等地的写照,而一个个噩耗追随着他的脚步接踵而至——1938年1月,他在江西逃难时, “缘缘堂”被炮火夷为平地;1942年他在重庆避难时,“慈父”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战争结束 的次年,战乱中一直与他通信在精神上支撑着他的夏丐尊辞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3)文革中,他因散文《阿咪》获罪,一家人住的日月楼被安置进了四五家人,丰子恺只 得睡在连接阳台的走廊上,用棕绷搭个小床,棕绷太短,便在脚那头放个凳子,蜷缩着睡。小 床边摆一张小方桌,就是他的书桌。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一钩新月静静陪伴二由蜷缩的身 影。如此境地,他却说“天于我,相当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苍生的大爱,他完成了 弘一法师的遗愿、师生间灵魂的相约——《护生画集》。

(14)“我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 了。成人们大都热衷于名利,萦心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实业问题……孩子们呢 ……弄得像机器人一样。长此以往,中国恐将全是大人而没有孩子,连婴孩也都是世故深通的老人了。”

(15)时光隧道里传来了他的话,振聋发聩。

(选自苏沧桑同名散文,有删改)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风雾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文中指开阔、复杂、多变的性格。“霁”读 “qí”。

B. 针砭时弊: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砭”读“biān”。

C. 辗转:反复不定,翻来覆去的样子。“转”读“zhuǎn”。

D. 蜷缩:身躯蜷曲紧缩。“蜷”读“quán”。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缘缘堂是丰子恺最喜爱的居所,在这里有他快乐的时光,而日月楼则是他的伤心之所,文革遭遇让他刻骨铭心,无法释怀。

B. 丰子恺在缘缘堂的生活是幸福的,五年间他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然而缘缘堂被毁、 流离失所的逃难生活和两位尊师相继辞世,让他感到很无助。

C. 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描绘丰子恺的生活场景,叙述丰子恺的人生经历,自由直接,像是 与读者面对面的叙谈,仿佛亲眼所见。

D. 文章的语言简洁干净,朴实无雕琢,将丰子恺的多彩人生向读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 表达了对丰子恺的敬仰之情。

3.解释画线的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①缘缘堂则是他曾经的现实家园和精神乐园。

②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儿。

4.文中插入挚友们对丰子恺的评价,有何作用?

5.这篇怀人散文是从哪些方面组织材料记述画家丰子恺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语句。

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⑥我决起而飞,______。(庄子《逍遥游》)

⑦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⑧群臣吏民,______,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①。那堪玄鬓②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天。南冠:指闪犯。②玄鬂:指蝉。古代妇女的鬂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听着蝉在秋日里长吟,狱中的诗人更加深深挂念自己的朋友了。

B. 颔联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那堪”和“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

C. 颈联写秋蝉处境艰难,言自己所处政治环境恶劣,仕途多舛,言论受到压抑。

D. 尾联写没有人相信秋蝉餐风饮露,品性高洁;也没有人相信诗人,肯为他雪冤。

2.下列诗句采用的手法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B.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C.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首诗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绥,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