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送温暖、送服务”的...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送温暖、送服务”的号召,我们几个志愿者向老人惠赠棉鞋。

B. 您不久就要回国了,周六在阳光俱乐部我们会为您举行一个欢送会,请屈驾前来。

C. 刘秀莲为了照顾舍弟,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的她回到家乡,在当地超市当收银员。

D. 医生奉告我,我的伤口感染非常严重,骨头已经被细菌严重腐蚀,要赶快住院治疗。

 

B 【解析】试题分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A项错误,“惠赠”,敬词。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不合语境说的是“我们”向老人赠棉鞋。C项,“舍弟”,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弟弟。语境说的是刘秀莲为了照顾自己的弟弟。D项,“奉告”:敬辞,意为“告诉,奉劝正告”。语境是B项正确,“屈驾”,指委屈大驾。敬辞,用以称别人来临。所以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现有物流通道的基础上,榆中县人民政府计划兴建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将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农业综合市场。

B. “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将以此为契机,明确发展方向,推广“人与生物圈”的核心理念和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C.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相关产品在银行、机场等相对安全封闭的局域网环境下应用广泛。

D. 展览展出的各类化石及模型,揭示了从距今几万年到5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长河中,古脊椎动物的神奇演化进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自四川的马盼盼是一名在校学生,刚满19岁的他怀揣梦想,弃笔从戎来到雪域高原,正值花季的他从此把豆蔻年华献给了祖国。

②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石火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焰,人类取得的累累硕果背后,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的过程。

③山东烟台几百家企业联名作出诚信经营承诺,签署《信用承诺书》,各行各业纷纷表示,企业要一言九鼎,把讲诚信作为企业的发展之本。

④荣瑞兰老人从事剪纸艺术工作60多年,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技艺炉火纯青,形成了简洁明丽、生动传神的独特风格。

⑤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⑥动车禁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在执行力上下功夫,要增加旅客的违法成本,将屡教不改者纳入“黑名单”,让他们受到惩处。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四根弦一起发出声响,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的一句是 _______”,紧接着,“ _____________”两句,以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的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云门诸山

宗 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 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 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神秘的趣意。

D. 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E. 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2.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郡土豪刘填者,资财巨万,以女妻之。元规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强援。元规泣请日:“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母感其言而止。

    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尝离左右。梁时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孤侄入船,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时人皆称其至行。

    元规少好学,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时名儒成称赏之。起家湘东王国左常侍,转员外散骑侍郎。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除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及侯景寇乱,携家属还会稽。

    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迁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俄除尚书祠部郎。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丁母忧去职,服阕,除鄱阳王府中录事参军,俄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 -卷,《礼记音》两卷。

    (选自《陈书·王元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B.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C.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D.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年,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也有其他含义。

B. 诏策,文中指封建社会的一种取士制度,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C. 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为后主。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D. 古代称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服阕”。守丧,是孝顺行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元规出身悲苦,自强白立。他八岁时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去投靠舅舅;他的母亲想攀附土豪,因遭他反对而作罢。

B. 王元规讲究孝道,品行高尚。他侍奉母亲十分恭谨,早晚陪伴母亲;当洪水来临时,他抛下亲生子女,先救母亲、妹妹等人。

C. 王元规受人称赞,被皇帝赏识。他因品行、学识被人称赞;他被后主引荐为学士,后主还给他讲授《礼记》《左传》等。

D. 王元规博学多才,著述非常丰富。他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写了《春秋发题辞》及《义记》等很多著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2)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