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②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③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侧,

才能一往情深;超旷空灵,才能羚羊挂角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到真正适合的措施,着

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即开型体育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⑥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 ,“很受伤”的河南人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A. ①③②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不能形容环境恶劣。望文生义。②“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 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符合语境。③“羚羊挂角”,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有歹心者难以觅得其踪影。后来人们将其理解为禅宗用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引申开来,我们以"羚羊挂角"来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有时也借用到文学创作上,意思是创作仰仗于灵光一现,无法进行理性的阐释。此处使用正确。④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不符合语境。⑤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此处使用有误。⑥“出离愤怒”指愤怒到了极点,使用恰当。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阁夜》中描写军中乐声和三峡夜景,营造出悲壮雄浑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凭箜篌引》中写李凭的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  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  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③,响廊④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  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一生未得重用。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改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兰叶小:长得不茂盛④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实景,“十万人家”写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 颈联描写眼前之景,意蕴丰富, “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试比较本诗与李白《越中览古》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听赵秀才弹琴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 第二句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 诗中运用了典故,《幽兰操》是孔子所作,卓氏指卓文君。诗中风趣的写出不必弹幽兰曲也能引起卓文君的琴心,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D. 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只是李贺的诗用了湘夫人、女娲、吴刚等神话典故,使得全诗想象更瑰丽,立意更新奇。

E. 本诗侧重于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而《李凭箜篌引》不但描摹音乐,还增加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2.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B.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C.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D.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B. 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的官员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的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C. 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D.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如: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有“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叶向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B. 叶向高仁厚友爱,救助同僚。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C. 叶向高位高望重,尽忠职守。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

D. 叶向高睿智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难得的是同时收获了高收视率与好口碑。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这样的节目也应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B.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火爆,根源在于它们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C. 习总书记希望学生记住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他希望我们的教材要保留传统的经典。

D.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在传播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让大家对我们中华文明更加自信,更加喜爱我们自己的文化。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让电视人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B. 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更为全面。

C. 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 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3.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