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颖影 蒋子龙 倏忽,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颖影

蒋子龙

倏忽,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30年来我从未写过关于颖影的一个字,太过痛惜便不敢轻易触碰。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在天津市举办的一个文艺学习班上我结识了甄颖影。她身材高挑,眉目修长,脸上焕发着摄人心魄的清纯,漂亮得像一种文化,凝结了那个时代的美:军装、少女、率真、阳光。那个年代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突然变成“炮制大毒草的反面典型”,“兵的代表”甄颖影却公开表态看不出我的小说有什么大问题……她说得那样轻盈随意,一派单纯和善良.但这却并未给我帮上忙,反而给她自己惹了麻烦。这使我感激、感动和愧疚。以后我们便一直保持着联系。

她在唐山当兵,家却远在新疆,以后她每次回家或探亲归来,都以我的家作中转站落一下脚。颖影当年只有16岁,想去当兵。那天外面风沙很大,冷彻骨髓,她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又回来了,说是拿帽子和手套。母亲笑了,就你这么娇气,还能去当兵?颖影将拿到手的帽子和手套重新甩到桌子上,返身又冲进风沙。她直接跑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张到北京的车票。一上车就是四天四夜,由于她没有钱买吃的东西,就一直饿到北京,看着别人都下车她却从座位上站不起来了。好心的列车员把她架下车,还扶着她在站台上溜达了一会,为她买了点吃的东西,她才慢慢地能够自己走路。出站后就去找父亲在京的一位老战友。很快她穿上了军装,到唐山255医院当了一名战士。

她在伙房做过饭,在病房做过护理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还不够入伍年龄的新兵,却很快成了医院的名人。她富有灵性,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一手好文章,很快被政治部发现,经常抽出去为医院撰写各类在那个时期不能不写的文章。逢年过节或部队发生重大事情,还要为医院编写文艺节目。这也正是她被选送到天津市参加文艺学习班的原因。她打篮球也相当不错,从科里打到医院,又代表医院到外地跟兄弟部队比赛……她是如此的多才多艺,却又有一种无邪的气质,她的生命仿佛是在自然地流露着令人心醉的芬芳。

直到她超期服役的第三个年头,却接到家里电报,父亲病倒,希望她能回去一趟。

这是1976年的7月中旬,限令她归队的时间是7月29日。她7月27日回到唐山。

也就在颖影回到唐山的当天夜里,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

我像疯了一样在废墟上东撞一头,西撞一头,见人就打听,最后竟幸运地问到了跟颖影同宿舍的一名战友。她告诉我颖影因出血过多三天前已经死了……她还告诉我负责掩埋颖影的战士叫周黑子,以及他的部队番号。

天快黑了,我被周黑子领着来到颖影的坟前。这是一片盐碱滩的高埂,蒿草荒烟,四顾阒然。颖影的坟堆不大,没有任何标志。

盐碱滩上植物很少,远处倒有几墩红柳,柳梢上正顶着白色小花。我走过去折了一大把,口袋里还留着一个馒头,一并献在颖影的坟前。

颖影,这里很安静,不会再有人来打搅你了。只是对你来说,这儿太荒凉,太孤单了。相信我,我绝不会把你一个人丢在这荒滩上,我会选一个适当的时候把你送回你父母的身边,但不是眼下,眼下我没有这个能力,你的父母也未必会受得了……

汉沽盐场的工人作家崔椿蕃是我朋友,我敲开他家的门。第二天,老崔给我找出一块很厚实的长木板,怕墨水被雨水冲掉,特意又从别处借来白油漆,我用毛笔蘸着白漆写成了颖影的墓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甄颖影之墓”。旁边再加上一行小字:“1953~1976”。供品除去那三张精致的鸡蛋饼,还有水果。老崔陪着我一人扛着一把铁锨,来到颖影的坟边,先给坟堆培土,把坟堆加大,做规矩。再将那块木牌竖在坟前,摆好供品。

这时,我站在颖影的坟前才可以说出那句话:“颖影,安息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具体交代甄颖影回到唐山的时间,表明这是一个特殊时刻,世人难以忘记,作者更是永生难忘。

B. 文中对甄颖影坟墓四周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荒芜、冷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作者难以言表的悲痛。

C.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作者整理甄颖影坟墓的过程,作者说甄颖影可以安息了,暗示作者的悲痛心情得以消解。

D. 文章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思路清晰,语言质朴,寓深切的悼念之情于平淡的叙述之中。

2.文章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说“她的生命仿佛是在自然地流露着令人心醉的芬芳”,那么,文中“甄颖影”有哪些“令人心醉的芬芳”?请简要回答。

 

1.C 2.“唐山大地震”“30年”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时间,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未”“一个字”“太过”“不敢轻易触碰”表达了作者甄颍影在大地震中去世的痛惜之情,并为全文奠定了悲痛的感情基调。 3.①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美:外表出众,气质清纯、阳光,性情率真。②单纯善良:为作为反面典型的我辩护。③敢想敢做:16岁时一个人从新疆跑到北京找人去参军。④宙有灵性,多才多艺;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篮球也打得好。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也考查文本的艺术特色。C项,“作者的悲痛心情得以消解”错,从文中第一段“30年来我从未写过关于颖影的一个字,太过痛惜便不敢轻易触碰”看,“消解”不恰当。 2.试题分析:题干问“文章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时间,“颖影”点明了笔下的人物,同时也照应文章的标题。从“30年来”可以看出,事情应该发生在30年前,作者采用的是倒叙手法,这样设置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未”“太过痛惜”“不敢轻易触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悲痛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引起对下文对“颖影”的追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平衡、吉祥、美满和等级的价值追求。

易学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北京故宫建筑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龙凤呈祥的意蕴。故宫内廷多用偶数,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因而借助与上下四方即天地相合的建筑数字用以满足天地护佑、和谐共生、祈福求祥的期盼。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阴阳学家提出了“天圆地方”学说,认为大地的格局是四边形,而“四”这个数字又被赋予“边界”“界限”的意味。北京四合院中的“四”为“四方”,象征“地方”;“合”为“闭合”,象征“天圆”。这一由“四”所表征的建筑符号呈现出有方有圆、有阴有阳的直观意义,却无不暗含着阴阳和谐、天地合一之意。可以想见,北京四合院正是借助于“四”这个数字的形象所指,表达了祈求圆满的美好愿望。北京天坛作为大型的祭祀场所,其作用是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其建筑构成上的数字都暗合一年四季、日月星辰的数目,以求得实现与天地和谐、得天地护佑的愿望。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易经·乾卦第一》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

中国自三代社会,建筑就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礼”的要求。无论是中国传统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其空间形态和规格常用数字做出等级划分。《礼记》规定“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于是建筑的台阶高低也也成了等级制度的载体。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突出地表现在间架数字化追求上,不同品级的官员能拥有的“间”“架”数量有着严格的区分。

(摘编自李玲《中国古建筑的数理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先民把数字融入建筑中,把数字和天文等结合,借建筑中的数的意象表达价值追求,赋予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易学认为,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的数字是九;属于阴性,阴冷和不祥的意义的数字是六。

C. 故宫建筑阴与阳互相矛盾、对立:下方、偶数等为阴,所以故宫内廷多用偶数;上方、奇数为阳,所以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

D. 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用九与五两个数字显示皇权至高无上,因此,“九”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代表皇帝坐镇中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北京天坛作为例子,论证建筑所包含的数字与美好愿望之间的关系。

B. 文章以故宫、四合院、乔家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引用《易经•乾卦第一》中的句子,论述古代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的由来。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中间是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阳学家认为,四合院中的“四”所表征的建筑符号暗含着阴阳和谐、天地合一之意,表达了祈求圆满的美好愿望。

B. 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反映了普通百姓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

C. 自夏、商、周三代社会以来,中国古代建筑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礼”的要求,其中数字常被用来做等级符号。

D. 中国古代官员品级不同,拥有的建筑间架的数量也不同,体现出等级制,这与《礼记》里的规定有一定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邀请函有几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王华同学:

为帮助高三同学顺利度过高考的冲刺阶段,高三(1)班的同学想借你放假回家的机会叫你来校讲一讲,以分享你的点滴经验,切勿推辞。

××学校高二(1)班

2018年1月

(1)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农业就非常发达, __________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方便记忆, ________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子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各句。

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