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平衡、吉祥、美满和等级的价值追求。

易学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北京故宫建筑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龙凤呈祥的意蕴。故宫内廷多用偶数,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因而借助与上下四方即天地相合的建筑数字用以满足天地护佑、和谐共生、祈福求祥的期盼。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阴阳学家提出了“天圆地方”学说,认为大地的格局是四边形,而“四”这个数字又被赋予“边界”“界限”的意味。北京四合院中的“四”为“四方”,象征“地方”;“合”为“闭合”,象征“天圆”。这一由“四”所表征的建筑符号呈现出有方有圆、有阴有阳的直观意义,却无不暗含着阴阳和谐、天地合一之意。可以想见,北京四合院正是借助于“四”这个数字的形象所指,表达了祈求圆满的美好愿望。北京天坛作为大型的祭祀场所,其作用是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其建筑构成上的数字都暗合一年四季、日月星辰的数目,以求得实现与天地和谐、得天地护佑的愿望。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易经·乾卦第一》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

中国自三代社会,建筑就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礼”的要求。无论是中国传统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其空间形态和规格常用数字做出等级划分。《礼记》规定“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于是建筑的台阶高低也也成了等级制度的载体。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突出地表现在间架数字化追求上,不同品级的官员能拥有的“间”“架”数量有着严格的区分。

(摘编自李玲《中国古建筑的数理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先民把数字融入建筑中,把数字和天文等结合,借建筑中的数的意象表达价值追求,赋予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易学认为,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的数字是九;属于阴性,阴冷和不祥的意义的数字是六。

C. 故宫建筑阴与阳互相矛盾、对立:下方、偶数等为阴,所以故宫内廷多用偶数;上方、奇数为阳,所以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

D. 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用九与五两个数字显示皇权至高无上,因此,“九”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代表皇帝坐镇中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北京天坛作为例子,论证建筑所包含的数字与美好愿望之间的关系。

B. 文章以故宫、四合院、乔家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C. 文章引用《易经•乾卦第一》中的句子,论述古代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的由来。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中间是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阳学家认为,四合院中的“四”所表征的建筑符号暗含着阴阳和谐、天地合一之意,表达了祈求圆满的美好愿望。

B. 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反映了普通百姓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

C. 自夏、商、周三代社会以来,中国古代建筑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礼”的要求,其中数字常被用来做等级符号。

D. 中国古代官员品级不同,拥有的建筑间架的数量也不同,体现出等级制,这与《礼记》里的规定有一定的关系。

 

1.A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奇数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奇数除了九还有其他数字;偶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样的意义,偶数除了六,还有其他数字。C项,“阴与阳互相矛盾、对立”错,应是阴阳相合。D项,颠倒因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邀请函有几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王华同学:

为帮助高三同学顺利度过高考的冲刺阶段,高三(1)班的同学想借你放假回家的机会叫你来校讲一讲,以分享你的点滴经验,切勿推辞。

××学校高二(1)班

2018年1月

(1)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农业就非常发达, __________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方便记忆, ________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子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各句。

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大腕们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 昨日起,故宫启动单日接待游客不超过8万人次的限流,同时全面推行实名售票制,现场散客需持身份证才能购票,旅行社团队则要全部网络预订门票。

C.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 ”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D. 苏轼,我国文化史上的旷代巨人,贬官之身不苟且,逆境之下有担当,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当作己任,兴修水利,浚湖筑堤,造福一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