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①踪。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首联以疑问开篇,问而未答,好像十分激动地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以疑问引出本文主要描述的重点,引人注目。

B. 从诗人立刻就认出这是怀素的笔迹,可见诗人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一眼便认了出来。

C. 颔联下句中的“墨痕浓”的 “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经把整幅字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

D.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体现了诗人对名家真迹蒙尘的惋惜伤感之情。

2.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怀素的书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1.D 2.(1)手法①比喻的修辞手法。诗歌把怀素书法中的笔画比作奔秋涧水的怪石,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等,写出怀素书法狂放、苍劲有力的特点。②想象的写作手法(或:化静为动)。诗人想象如果把这个屏风放到水边的话,怀素的字就会化成入水的龙,写出怀素书法的灵动矫健。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不是惋惜伤感,而是发现真迹的惊喜、愉悦之情。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回答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怀素的书法,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第三联“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是用景物来描绘怀素的书法如奔秋涧水的怪石,如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写出怀素书法狂放、苍劲有力的特点。最后一联诗人说,如果把这个屏风放到水边的话,怀素的字就会化成入水的龙,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怀素书法的灵动矫健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鼓山记    吴海

岁乙巳秋,郡人黄伯弘,约予与广平程伯崇、建安徐宗度,自河口买舟,顺流而下,抵白云廨寺。过东际石桥,桥覆以舟。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近里许,有亭曰“乘云”。近亭有窾泉,行者掬以饮。又里许到半山亭,亭后小溪,俯瞰山下。又里许,有阁曰“玄通”,阁外疏竹斜映,倚栏平睇,江流二道,如白虹游龙,萦带长洲,靡焉而东趋,渔歌互答,西山凝晖,碧翠异状。前登岭路,影射人背。转而右,见奇光玲珑,筛林若金色,点缀树上,如花条,如果有叶,华彩相映,瑰丽不可名状。转而上,皆幽林清树,半里许,夹道有小松,曰“松关”。日已下山,行。下小坂,皆干途,迤逦达寺,已昏黑,宿超凡阁。

明日径寺右,行蔬畦间,度松林二三百步,入丛篁中,径傍小竹,微露缀其上如珠,时滴人衣,觉清爽。出篁竹微蹊,二里许,登小顶峰,峰直寺后,下视殿阁,若骑其危。西望都城,列雉数千,市廛阛阓,台前府寺,释老之宫,辉耀崇丽,州邑之雄,可谓罕丽。由小顶而上,又里许至大顶。使僮仆伐披棘,拟步而后可进,若是二百武,少转而南,然后造乎鼓山之巅。乃拂石刻,观晦翁大字,读沈公仪铭,摩挲徐鹿卿《请雨记》。记,久不可辨。

中宵月色如午,罡风忽起,联立东望扶桑,以候朝旭,奔星矢驰,四面相射,有玄云横亘在海面,高四五丈,不得视其初出之景,须臾日上已高,山烟水霏苍茫,远近隐显出,恍然如画图中,又一奇也。

至寺已近午。寺左有灵源洞,石磴垂梯,两岸崇塘,通以石梁,白云亭其上。坐稍久,洞谷生风,时来袭人。起观蔡君谟书,有奇石立道侧,号将军石。于是履危栈,度石门,求晦翁题名,赵子直诗,抵“天风海涛”之亭极焉。孤撑巉岩,凭栏欲堕,川分谷擘,江面如沼,险绝清旷,遂兼得之。

夫升培塿者隘一方,陟冈阜者薄百里,乃今纵目力于霄汉,纳溟渤于胸次,晦冥昼夜,收拾举尽。岂非所处者益高,所见者益远,所造者益深,则所获益富邪?

(选自《闻过斋集》,有删改)

[注]①阛阓:市场,商场。②武:半步,泛指脚步。③培塿:小土丘。④溟渤:指溟海和渤海。这里泛指大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已下山,行      促:催促

B. 如花条            婴:缠绕

C. ,久不可辨      漫:弥漫

D. 远近隐显出        迭:交替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表述了“我”和其他三人一同游览鼓山的经历:首先雇船向东,下船后登鼓山,晚上住在了白云廨寺;第二天从寺院的右边再次登山,在山上看了日出的景象,然后回到白云廨寺,观看了灵源洞相关的景物。

B. 作者在游览鼓山时,不仅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十分注重对文化景观的观察,比如在大顶峰看沈公仪的碑铭、徐鹿卿的文字,在灵源洞时不怕危险,踏着栈道走过石门看晦翁的题名以及赵子直的诗歌等。

C. 作者游览的景色中有个名叫“乘云”的亭子,它在鼓山的半山腰,亭子的后面有一条小溪流,它的上方有个叫“玄通”的阁楼,站在这个阁楼上可以看到稀疏的竹子、如白练的江流以及听到渔歌互答等。

D. 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这篇文章以记叙为主,文章的结尾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在游览鼓山后的感受。我们学过的《游褒禅山记》也属于这种文体。

3.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

(2)使僮仆伐披棘,拟步而后可进,若是二百武,少转而南,然后造乎鼓山之巅。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B.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早年做官,后弃官归隐,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作品,开创田园诗一派。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C.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名帖,又是一篇“序”的佳作,流传久远。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与“跋”同属一类,列于卷首叫“跋”,列于卷末叫“序”。主要内容是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等。

D. 《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其中“壬戌”是采用干支纪年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既望”是指农历十六,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氓》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诗中大量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形象表现女子容颜的衰老,也暗示了后文感情变冷的情节。

B.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采薇》这首诗前三节就采用这一手法,节与节之间句型相似,字面也大体相同,以关键处个别字词的更换来变现时间的流逝,表现主人公痛苦的加深,使得情感的抒发有了递进。

C. 《孔雀东南飞》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是采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以美禽比拟夫妇的手法。《孔雀东南飞》的民歌风味还体现在铺陈手法的运用,如开头兰芝自陈,太守迎亲时的描写以及府吏自杀前徘徊犹豫的描写。

D. 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书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这首诗沉郁而不消沉,充满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充分表现建安风骨特点。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仰观宇宙之大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⑧有碑仆道

A.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 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 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 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有泉出 ②彭殇为妄作      ③余马于兰皋兮

④火尚足以也  ⑤侣鱼虾而麋鹿  ⑥卿当胜贵 ⑦逆以我怀 

⑧天下心 ⑨顺流而也  ⑩千万不复

A. ①/②⑤/③⑥⑨/⑦⑧/④/⑩    B. ①⑥/②⑤/③⑦⑧/⑨/④⑩

C. ①⑥⑨/②③⑤/④⑩/⑦/⑧    D. ①⑥/②③⑤/④⑨⑩/⑦/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