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由此可见,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这从《吕氏春秋》一书可以看出端倪。该书亦称《吕览》,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兼论名、法、墨、农、阴阳各家。此书肯定了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与门客编撰《淮南子》一书。其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儒家、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劳作不息的论述。

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串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产生了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以《周易》《道德经》《庄子》为基础,称为“三玄”。它既讲自然变化,也谈社会人事变迁;既鄙视世俗,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又主张保持“名教”(身份等级的象征)传统和对自身既得利益的重视,用以论证“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

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唐代,中国佛学吸取了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的某些方面,有些僧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解释佛性,并出现了专讲孝道的佛经,如《父母恩重经》。有些僧人以忠孝思想为内涵、以家族组织为形式编写禅律《百丈清规》,使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这样佛教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居庙堂之上讲修齐治平、道德教化,处江湖之远则“栖心释梵,浪迹老庄”。时至两宋时期,儒学吸取了佛学哲学的某些论证方法,使自身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在本体论上有了新的理论创造。

“会通”,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话说,就是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否则儒学就会枯竭凋零。他在诗里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和其他理学家将“三教”会通在以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称为“新儒学”。 

与朱熹理学有别,南宋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思想,认为“心即理”,只要“发明本心”,即可“穷理尽性”。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心学传统,论述“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反映了人们要求独立思考的理性要求。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说,思想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公识”,要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在他看来,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有助于打破学术上的门户之见,综合各家之长,开辟出一条新路。

(节选自张岂之《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诸子百家虽立论、学说不同,但都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都具有会通精神。

B. 《吕氏春秋》不仅会通儒、道两家的思想,还论及了名、法、墨、农、阴阳各家的学说和主张。

C. 从《淮南子》有关道家、儒家、墨家思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汉代在思想学术上也具有会通精神。

D. 魏晋玄学以“三玄”为基础,其产生的条件之一就是儒家与道家学说从战国末期到魏晋时期的长期会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代,中国佛学也吸取了儒学思想,令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使当时的佛教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

B. 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也会通道家的学说和思想;两宋儒学会通佛学,在理论创新上颇有成就。

C. 南宋朱熹所代表的“新儒学”在以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会通了“三教”,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

D. 黄宗羲认为思想学术应该是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的“公器”“公识”,因而学术思想上的会通尤为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战国末期到南宋末年,中国思想文化至少经历两次大的会通,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B.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其中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

C. 思想文化史上的会通,既体现在学说和思想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一些研究和论证方法的彼此借鉴和吸收。

D. 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不仅有助于构建新的学术体系和学术流派,还可以丰富传统的思想学术。

 

1.A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结合文本开头内容“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可知,是儒家《易传•系辞上》主张思想文化的贯通,不是司马迁和班固这样认为;司马迁、班固只是认为诸子百家有相会通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应该是西方。

B.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

229 年的历史。此书的作者班固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并称“班马”。文学史上像这 样的并称还有很多,比如《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司马迁与西汉司马相 如有“文章两汉两司马”之称。

C. 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采用“纪实”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成长史,创作 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D. 《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旧时 妇女在这一天晚上用针线做各种游戏乞巧;“下九”指农历的每月二十九,每月的这一天 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 文明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目光。

B. 去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 20 国青年,票选出了心目中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中 国高铁高居榜首,成了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C. 《昆曲艺术大典》的编辑出版不仅对昆曲的传承、抢救、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 将会带动古典戏曲甚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D. 总之,90 后不是“不靠谱”的一代,他们中的大多数理想信念坚定,是有梦想、有追求 的一代;他们爱国情怀浓厚、民族自豪感强烈,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国诗词大会》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成效     。将古诗词元素融入于现代生活 中,    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写诗成为诗人,但在日常文字表达 中化用古诗词,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上     起来。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月光、蝉鸣、蛙声与稻香,都是夏夜田间的

     景物,遭遇罢官的辛弃疾在此一住十几年,心性渐渐     ,词句变得安详平实。

A. 有目共睹  或许  雍容    寻常   淡然

B. 家喻户晓  必将  充实   平凡   索然

C. 立竿见影  必定  丰盈   平常   安然

D. 显而易见  也许  从容   常见   了然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岑寂    胳肢窝 gā     博闻强志 qiáng     口慧而实不至

B. 喧阗    撒手锏 sā     度德量力 liáng     一年之际在于春

C. 籼米    押轴戏 zhòu   既往不究jiū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D. 畏葸    梵婀玲 fàn    逸兴遄飞 chuán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最近,南京一群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2)《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超过一半家长承认回家看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回家后放不下手机的爸爸妈妈在关注什么呢?大部分家长表示,其实是随便刷刷,“微博一刷,微信群里回几条两个小时没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