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爷爷不识字,却有大智慧。邻居...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爷爷不识字,却有大智慧。邻居家的梨树靠近我家菜地,挡了不少阳光,使得我家菜地有些减产,而爷爷从来没有怨言。邻居过意不去,每年梨子熟了就摘最大的梨子送到我家,还顺手帮我家菜地施肥、捉虫。因此,我家菜地的收成总体上并没减少。爷爷便以此为例,告诫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 宽以待人,必有后福

B. 让人是不会吃亏的

C. 以德报怨,方为君子

D.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首先应分析语境,这段话讲的是爷爷对待邻居忍让、宽容,邻居投桃报李,“爷爷便以此为例,告诫我”,可见后面告诫的内容应与爷爷自己的做法有关,即在生活中要礼让他人,B项,“让人是不会吃亏的”,“让人”是指爷爷的做法,“不会吃亏”是爷爷让人的收获,语言表达朴实,具有口语色彩,符合爷爷的身份。“宽以待人,必有后福”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带有书面语、文言色彩,不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材料一开始就说了“爷爷不识字”;“以德报怨”,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材料中没有“怨”,也没有“以德报怨”的行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事实上,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世界上本没有万能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B. 在如今的高考改革中,“3+3”模式、“三位一体”模式等新政策都在努力促进高考更加完美,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 从接受粮农组织的单向发展援助,到农业开发和粮食安全领域开展双向合作,中国的减贫实践开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D. 遇事若不问个明白,就把自己心中的怒火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有可能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造成伤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

②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

③祖母刘氏卧病期间,李密放弃为官留在祖母身边照顾,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祖母,为她亲口尝汤药。

④“三讲”教育后,广大干部觉悟普遍提高,腐败分子一个个成了涸辙之鲋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表面是描写祠堂内的景物,实则抒发作者对诸葛亮的追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剪梅》中,李清照由己及彼,体现与丈夫赵明诚心心相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恨歌》的作者借“____________”一句告诉我们唐朝祸乱的缘起,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寒食雨二首(其二)

苏 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注] ①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寒食节。

②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地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穷途之哭。

1.关于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前四句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蒙蒙烟雨中飘摇抖动的画面。萧索凄凉之态既是诗境,更是诗人的心境。

B. “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物象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

C. 诗人居于黄州,没有公务缠身,生活悠闲自得,竟不知年月几何,看到“乌衔纸”才恍悟当前正是寒食节令。

D. 这是一首逢寒食节遇雨抒情的感怀诗,抒发了诗人因被贬黄州而不能祭扫祖坟的无奈与悲痛之情,以及无穷的感伤。

E. “君门”两句写到诗人既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又不能退居故里,孝守先人坟墓,可谓希望全无,为下文直抒胸臆奠定了感情基调。

2.苏轼的《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与此诗同期,但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却与本诗有很大差异,试就二者的不同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刚,字悫人,上海人。崇祯三年举于乡。见海内大乱,慨然有济世之志。交天下豪俊,与东阳许都善,语之曰:“子所居天下精兵处,盍练一旅以待用。”都诺而去。

十七年正月,入都上书,言:“今日救生民,匡君国,莫急于治兵。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臣读戚继光书,继光数言义乌、东阳兵可用。诚得召募数千,加之训练,准继光遗法,分布河南郡县,大寇可平。”帝壮其言,即擢刚职方主事,募兵金华。

刚出都,都城陷,驰还南京。先是,贼逼京师,刚友陈子龙、夏允彝将联海舟达天津,备缓急,募卒二千人,至是令刚统之。子龙入为兵科,更乞广行召募,委刚训练,从之。刚乃上疏言:“臣请陛下三年之内,宫室不必修,百官礼乐不必备。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优游岁月,润色偏安,锢豪杰于草间,迫枭雄为盗贼,是株守以待尽也。惟庙堂不以浮文取士,而以实绩课人,则真才皆为国用,而议论亦省矣。分遣使者罗草泽英豪,得才多者受上赏,则枭杰皆毕命封疆,而盗魁亦少矣。”时不能用。

寻进本司员外郎,以其兵隶史可法。可法大喜得刚,刚亦自喜遇可法知已。士英恶之,出刚遵义知府。可法垂涕曰:“子去,吾谁仗?”刚亦泣,愿死生无相背。逾月,扬州被围,佐可法拒守。城破,投井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B. 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C. 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D. 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祯三年”是年号纪年法,古代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

B. “书”“疏”在这里都是指奏章,奏章是封建时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C. “擢”与“拔”“超迁”相同,都是提拔的意思,用于官职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D.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也可指朝廷或帝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刚有济世之志。时天下大乱,他认为东阳是出精兵之地,建议许都训练一支军队待用,许都允诺。

B. 何刚颇有谋略。他认为拯救人民和国家,治兵最为重要,应训练精兵,部署在河南各郡县,敌寇就可平定。

C. 何刚勇猛果敢。都城沦陷后,临危受命,率领自己招募的两千士卒疾驰返回南京,进行救援。

D. 何刚忠烈节义。与史可法意气相投,愿死不背弃;后帮助史可法据守扬州城,城池被攻破后,投井而死。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