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给黛玉起的“妙字”叫颦颦,原因是...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给黛玉起的“妙字”叫颦颦,原因是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黛玉眉间若蹙,“蹙”即“颦”之意。宝玉因知珍珠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B.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为抵抗黄巾军,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

C.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D. 《边城》中翠翠边看龙舟赛边等爷爷,傩送捉鸭子上岸时,从对话中得知她是翠翠,就邀请她去他们家等。翠翠误会了他,轻轻地骂了他。她的黄狗汪汪地叫,翠翠对狗说叫也得看人叫。而傩送却理会成了另一种意思,便大笑着走远了。

 

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刘备、关羽、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不正确。刘备和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关羽是饮酒时与他们相识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原文内容理解和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熟读大纲规定的必读名著,熟悉名著中的相关描述,并能做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名著知识及文章阅读理解理解技巧找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明事理的文体,《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如《阿房宫赋》《赤壁赋》。

B. “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后遗失了《礼》,只余“五经”。宋朝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 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读,同“逗”,是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总角”是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D.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江南的冬景》作者是创造社的郁达夫。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入深林,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 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

B. 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戍卒叫,函谷(《阿房宫赋》)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师说》)  其为也,终不解矣 (《师说》)

D. 可怪也欤(《师说》)     天网恢恢,天理昭彰,此之谓欤(《落日》)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B. 苟以天下之大,……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C.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查看答案

下列诗文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

C.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D.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散文理应给人以乐趣:促使我们从书架上取下它来的愿望纯粹是为了获得乐趣。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决不可被唤醒。散文必须把我们包围起来,并在现实世界面前拉起一道帷幕。

①散文中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的。

②或和培根一同沉潜到智慧的洋底。

③其间,我们能亲身体验到种种的欢娱、惊奇、意趣和愤慨。

④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才清醒过来顿时感觉到耳目一新。

⑤它应当从第一个字开始就使我们陶醉。

⑥或与兰姆一起高翔于幻想的天上。

A. ①③⑥②⑤④    B. ③⑤⑥②④①

C. ③①⑥②⑤④    D. ①⑤④③⑥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