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明事理的文体,《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如《阿房宫赋》《赤壁赋》。

B. “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后遗失了《礼》,只余“五经”。宋朝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 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读,同“逗”,是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总角”是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D.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江南的冬景》作者是创造社的郁达夫。

 

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后遗失了《礼》”不当,“六经”遗失的是《乐》。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入深林,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 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

B. 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戍卒叫,函谷(《阿房宫赋》)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师说》)  其为也,终不解矣 (《师说》)

D. 可怪也欤(《师说》)     天网恢恢,天理昭彰,此之谓欤(《落日》)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B. 苟以天下之大,……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C.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查看答案

下列诗文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

C.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D.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散文理应给人以乐趣:促使我们从书架上取下它来的愿望纯粹是为了获得乐趣。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决不可被唤醒。散文必须把我们包围起来,并在现实世界面前拉起一道帷幕。

①散文中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的。

②或和培根一同沉潜到智慧的洋底。

③其间,我们能亲身体验到种种的欢娱、惊奇、意趣和愤慨。

④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才清醒过来顿时感觉到耳目一新。

⑤它应当从第一个字开始就使我们陶醉。

⑥或与兰姆一起高翔于幻想的天上。

A. ①③⑥②⑤④    B. ③⑤⑥②④①

C. ③①⑥②⑤④    D. ①⑤④③⑥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定经济政策、确定发展思路、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B. 长久以来,新闻报道多次出现阿富汗新闻,几乎就是绑架、暗杀、爆炸等恐怖主义活动的代名词。

C. 在和家长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改革已经有一些了解,并且不够全面,因此造成了一些家长有恐慌心理。

D. 搜狗带来的唇语识别“黑科技”,正致力于通过识别唇语,达到原本通过声音识别所能达到的效果,让消费者不用大吼大叫,只要动动嘴唇,就能“指点江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