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徽州道上 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徽州道上

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停杯启程了。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的记忆。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的滴答声,那时我尚未尝过失眠的滋味,一觉睡到天亮,心里有事,四五更时会自然醒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到天井里去仰望太空。多少次登太白楼、爬翠螺山的兴致,被这讨厌的雨丝抹掉了。

②早起听广播,说江面有六七级大风,多年不曾有过的怕雨的心情又潜上心头,昨天与那沙同志约好,上午他从合肥到芜湖,我跟他的车一道去屯溪,我们要参加的座谈会明天开始,这么大的风,轮渡能照常开吗?二十年前有次我从裕溪口过江,赶上大风,轮渡停摆,只好伫立江边,眼望长江浪涛中点点风帆颠簸远去,恨不得一脚跨过江南,去亲吻那令人依恋的青山绿水,现在可不同了。这点风算什么?十时半那沙同志准时过江了,我们从芜湖出发时,没天的急雨突然驻脚,天空明亮起来,将这座江城涤净一新。

③我平日自称是皖南人,不说黄山,连蜿南山区还未去过,那沙同志是广东人,在安徽工作多年,皖南山道跑熟了。沿途稍大一点的集镇,多半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有时还能长长短短谈些有关的风俗人情的趣话。

④中午到了宣城。李白的足迹到过这里,光凭这点,就使这座古城遐迩闻名,友人请我们尝新,泡了本地出产的敬亭碧雪,据说,这茶近年很为中外茶客称道,颇有与皖南名茶太平猴魁、黄山毛降争势的劲头,我从小随大人养成喝茶的习惯,现在每天至少要换两杯。说实语,无非是驴饮,哪里知道喝茶还有许多讲究,什么祖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的水冲出来是清的,次荼的水冲出来是浑的。我端起玻璃荼杯,茶水明净,透过浮动的新芽嫩叶,能清晰地看到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人,他是我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师,现在这里的一所中学教书。

⑤这是我今天在途中最意外的收获了。年岁渐渐增大,有时出其不意地在他乡会遇上故人,交谈几句,情感也会被少年往事所牵动,今天也一样。他是熏陶我爱好文学的启蒙老师。1954年大水退潮之后,他被调到江北工作,远行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伙伴,曾在两岸葱绿的长堤上送别过他,五七年他因发表一篇文章遭受厄运多年,曾被放逐泾县老家务农,据说自学行医、成了附近一带有名气的郎中。前两年才彻底牛反,重返教育岗位,我细细端详他,虽然苍老了,却依旧那么干瘦,有精神;当谈起他的近况时,他习惯地做了一个为我异常熟悉的手势,说:现在还好,“还好",那就好了。至于其它原该探问的一切,我都不敢去触动它。我尊敬地递给他一支香烟,他随手接过,我划亮了火柴…

⑥在我的记忆里,他是吸烟的,烟瘾还不小呢!解放初期流行一种简装硬盒烟,一盒50支,没有牌子,比较交便宜。他的书桌上常常摊开了这样的盒子烟。有次他为北京一家杂志写稿,大概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评吧。见我进门,放下笔,习惯地伸手摸烟,才发觉烟抽完了。我连走带跑替他上街买了几盒回来。此情此景,还在眼前。现在,我见他吸烟的神态还是老样,不自禁地微笑了,他见我点烟,也笑着说:“你头发虽白了几根,样子没大变,在街上能认出。”我问起当年一些老师,他说多年没联系了,听说多半在皖南各县。

⑦停留短促,我们又继续赶路了。雨越下越大,夹有冰雹,汽车以一小时八、九十公里的速度疾驶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目的地快到了,远近星散着黑瓦白墙的小楼房。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

(取材于吴泰昌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头就写下雨,令人扫兴,但急雨驻脚,江城洗涤一新,这样写比直接写阳光灿烂更有意趣。

B. 第③段介绍那沙同志的内容,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④段作者描写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增加了文学意味,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了。

D. 这篇散文像是一篇日记,文字淡泊,重纪实,轻评说,读来有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

E. 这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深度省察,令人称道。

2.阅读第⑤⑥段,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启蒙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3.文章结尾写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这样写有何妙处?

 

1.AD 2.这位老师是一位颇有才学、经历坎坷、对命运对生活能泰然处之的人。 3.(1)呼应题目,徽州道上。(2)收束全文,作者突然意识到正行进在古徽州道上。(3)深化主旨令人回味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结合,引发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BC考核段落的作用,D项考核文章的风格,E项考核文章的主旨,其中B项,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C项,文中只是捎带一笔,写出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没有进行描写,也没有使文章内容丰满;E项,这篇散文反映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此题注意抓住文中重点情节“据说自学行医”“前两年才彻底平反,重返教育岗位”“现在还好分析”分析“有才学、经历坎坷、对命运对生活能泰然处之”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速运转的时代陀螺,将社会切割成一个个网格,将人们隔离成一个个原子。但顽强的意志使人们向外向上生长,激励我们从一个个原点走出,又将一个个原子彼此相连,遥相守望。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我们为自己奔忙,也给他人幸福。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需要你我发自内心的善意。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物 哀

朱良志

①自怜是人生命的觉悟、自我警醒,由哀我,到哀人生,哀天地,哀万物,自怜中传达的不仅是现实之叹,更是宇宙之沉思。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一,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

②楚辞的感伤,是一种时间性的感伤。一是在急速流转的时间中,诗人感到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所引起的悲剧性感受。《离骚》中吟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而化为性灵的上下求索,急速的行进。理想不可实现,时光则空蹉跎,进而悲从中来,像一匹疲惫的老马,最后踯躅在历史的时空中。楚辞的时间性咏叹还有第二个层次,就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咏叹,在个人与宇宙的直接对峙上,显示人的生命张力和生命趣味。楚辞是一种现实的焦虑,更是一种存在的焦虑,而且以后者更根本,更隐在。

③楚辞中充满了急促的时光流转的调子。时间对人有强烈的压迫感,时间的步步进逼和人对时间延长的渴望,构成强大的张力,形成屈赋独特的节奏。在楚辞中,以“朝……夕……”构成的句式多见。这一句式,动态性很强,紧迫如鼓点阵阵。楚辞将人放到时光的急速流转中回旋,正像魏晋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转蓬”一样——在楚辞看来,人生就是这样的转蓬,西风摧折,恍惚幽渺,命运不可厘测,没有个安顿处,正是所谓欲问归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楚辞将人放到浩淼宇宙之中,与其直接照面,在时光的鞭打之下颤抖,痛楚,也在这样的力的作用下,与之沉浮,受其冲击 ,逆之而争进,顺之而飞旋。

④楚辞中突出时光流转带来的恐怖感。时间的帷幕布下了弥天的网,让你无所逃脱。人在时间面前的这个“惧”字,被楚辞渲染得非常浓重。“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 是怕美名不立的恐怖;“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这是在与时光的冲击中,怕丧失自己的恐怖;“欲容与以俟时兮,惧年岁之既晏”,这是怕打破人与宇宙和谐节奏的恐惧,等等。

⑤岁月流逝,而人短暂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楚辞在众芳摇落之中,突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而人在急速流动的时光面前如何展现自我的生命?楚辞将个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存在的命运放到时间中审视,从而探讨人生的价值。“往者余弗及,来者吾不闻”,正是思往世,悼来者,知当下。

⑥在楚辞中,自然万物每每成为触动人深沉隐微的媒介,诗人笔下的万物带有浓厚的叹逝意味。时光流逝,众芳芜秽,从而引起诗人对人生的关注,对生命不永的感叹,从而构成一种意度回旋的韵律。叹逝,其实就是抚慰生命。楚辞这种物哀精神,在中国艺术中化为深沉的时间性咏叹。

(节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

1.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论述层次。

2.第三段中提到的魏晋诗歌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 “转蓬”指什么?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3.楚辞中的“物哀”思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致爱丽丝

裘山山

秋天的时候,素梅终于给爱丽丝报了钢琴班。

去少年宫的路上,九香问素梅,妹妹为什么叫爱丽丝啊,你不姓爱,叔叔也不姓爱。素梅说,爱丽丝是小名。

到了少年宫,看到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她恨不能爱丽丝成为他们中最出色的一个。

可是,爱丽丝真不像素梅的女儿,她不喜欢钢琴,一点儿都不喜欢。每次爱丽丝去学琴都哭闹不休。幸好有九香哄着劝着。

一年过去了,爱丽丝长进不大,连最简单的曲子都弹不成调。素梅忍不住就发火,用痒痒挠打爱丽丝的手背,九香就去挡,误中了好几下。有一次九香没挡住,爱丽丝的手背被素梅打出两道血印。这下丈夫不依了,声称再这样就把钢琴给砸了。

①素梅气得一个人躲在卧室掉眼泪,哭过以后,终于气馁了。虽然还是要求爱丽丝继续学琴,但声称不再管了,爱丽丝弹琴的时候她就跑出去,或者躲到卧室去看书,总之眼不见心不烦。奇怪的是,爱丽丝反而有了些进步,素梅偶尔竖起耳朵听一下,感觉那调子比原来像样多了。但只要素梅让她弹,她就结结巴巴,错误百出。也许是太紧张了?

其实素梅也明白,爱丽丝不是弹琴的料,老师说爱丽丝的指头没有力道,乐感也一般。但素梅不愿意放弃。

爱丽丝读三年级了,素梅不得不降低对爱丽丝学琴的期望,把少年宫的钢琴课停了。只是在假期找家庭教师,每周去两次,每次费用一百。爱丽丝上四年级时,钢琴考过了三级,五年级时考过了四级。但从此止步不前,再考还是四级。钢琴慢慢成了爱丽丝身上的牛皮癣,治不好,难看,但也没大碍。

转眼爱丽丝上初中了。九香也23岁了,成大姑娘了。素梅问九香对今后有什么想法?九香摇头。

素梅就说,这样吧,要不就去我们系里打字室做打字员,工资不会很高,但轻松稳定。九香不吭声。这让素梅很意外,她以为九香听到这话会感激零涕呢。

素梅说,那你到底怎么想的?九香支吾了半天说,我有个老乡,已经帮我找了个工作了。素梅问在哪儿?九香说,少年宫。

九香走了好久都没再回来。

有一天收拾房间,素梅偶然间读到了爱丽丝的作文《我最佩服的人》,主人公就是九香。从作文里素梅第一次知道,九香一直在学琴!

开始她是为了爱丽丝不挨打,帮她弹,让她在旁边玩儿,后来她就迷上了。每次去上课都趴在窗户上认真听,在窗台上练指法;每次去上家教她都问东问西的,超有耐心;再后来,每次做完家务,她就在家弹琴,哪儿也不去玩儿……原来自己这么多年的希望和付出,造就的不是爱丽丝,而是九香。

一晃一年,又是春天了。

一日,素梅匆匆赶回家,走进院子,忽然,她听到了琴声,如高山流水般的优美琴声从她们家窗口里飘出来的。她凝神听着,甚至在恍惚间回到了少女时代,她穿着白裙子,提着垃圾,站在巷口……

打开门,眼前出现的画面让素梅目瞪口呆:九香坐在钢琴前,正起劲儿地弹着,爱丽丝在她的琴声中舞蹈,舞姿优美到让素梅陌生。两个女孩子都没有发现她进来,很投入地在表演,在享受。素梅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看到姐姐的同学坐在钢琴前,高傲地弹奏着……

还是爱丽丝先发现了她,叫了起来,九香吓一跳,突然停下演奏,回头看到素梅,脸霎时通红,站起身叫了声梅姨。素梅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九香脸红着,掰着手指头笑,还是跟走之前一样那么腼腆。爱丽丝说,妈,九香姐姐上个月钢琴考过了十级了,她被少年宫聘为钢琴课老师了!

②素梅没来由地心动过速,腿软。她也算是个性格沉稳的人了,但眼下的情形还是让她有些失态。

许久,九香在她身后说,梅姨,你生气了?

素梅忽然鼻子发酸。九香说,梅姨,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九香说,我想教你学琴,免费的。

素梅忽地转过身来,眼睛瞪大了。九香急急地说,你那么喜欢钢琴,你完全可以自己学啊?其实你现在学琴一点儿也不晚。

后来的故事,素梅院子里的人都知道,那就是每天黄昏,只要三楼传来《致爱丽丝》的琴声,就是女主人下班了,而且心情不错。

(节选自《小说月报》有改编)

1.小说为什么以“致爱丽丝”为题,分析其作用。

2.分析小说中①②两处画横线句子分别表现了素梅怎样的心理?

3.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作用。

4.请探究小说蕴含的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4)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节选)》)

(5)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岳飞《满江红》)

(7)_______________,来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为往圣继绝学,_______________。 (张载《张子语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绝句,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二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注:①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②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③刘岳张韩: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④赵张:赵鼎和张俊,都曾任相。

1.其一中诗人 “意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2.其二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