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顾问时写道: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

B. 面对别人的夸奖,他笑着回答:“谈不上造诣,马齿徒增罢了。”

C. 某编辑在给作者的回复中说: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D.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A项,“荣幸”使用对象错误。“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C项“斧正”使用错误。“斧正”的意思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D项“府上”使用错误。“府上”是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泱泱中华大国几千年来可谓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然而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这个“千年百宝箱”的资源几乎被消耗殆尽。

B. 在综合科技实力方面,有关人士认为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因而仍需努力。

C. 各大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多媒体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

D. 进入新年,塔里木河两岸出现了雾淞奇景,胡杨、红柳等沙漠植物披上了洁白的冬衣,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多姿,十分壮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绘画、诗词、篆刻、摄影、京剧,程天民对每一门都不是浅尝辄止。了解程天民的人都认为,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深厚的人文修养是分不开的。

B. 这套“智能门禁云平台”系统,拥有人员信息采集、出入信息采集、重点人员关注、内部人员考核等功能,能让群众真正过上安之若素的美好生活。

C. 雾霾的治理不能一挥而就,地方政府部门必须直面雾霾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把雾霾治理常态化,不断改进治理方式,老老实实下些笨功夫,打好持久战。

D. 节气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休戚相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风流余韵已经被岁月洗涤净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中与“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表意相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年少有为,英姿勃发,苏轼曾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赞扬他于谈笑之间让曹操的军队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临江仙”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再用前韵”是说使用之前一首诗同样的韵,诗人应该不止写了这一首诗送给弟弟。

B. “钟鼎山林”是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钟鼎指奢侈豪华生活,因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山林则指隐居乡野的生活。

C. 上阕以记叙起笔,暗示祐之的人生际遇,劝慰他看淡人世间的名利荣辱,不如选择闲适的生活方式: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D. 下阕前两句运用虚写手法回忆往事,那时虽然小窗外风雨交加,但还有灯火仿佛通晓人意,能陪伴着弟弟。这就和现在弟弟远行、无人陪伴形成了对比。

E. 这首词虽然为送别而写,但没写送别场景,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也有深情。

2.“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B.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C.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D.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士是指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也可以指有力量的勇士。

B.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

C. 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D.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这样就不会愧对死去的智伯了。因为智伯当年以国士之礼对待他,对他有知遇之恩。

B. 豫让不用卑鄙的手段报仇,却在身上涂漆使自己长疮,吞炭让声音变得沙哑,目的是使人认不出他。

C. 豫让首次刺杀未成,襄子因表现胸襟气度,博取贤名而饶恕了他。

D. 豫让自杀后,太史公写“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反映此事震撼人心,增强了故事的悲壮性。

4.请翻译下列句子。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