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憷季常也。何为而在此?’,_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丛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C.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环堵:环绕,缠住。

D. 使从事于其间,今己显闻。          显闻:显达闻名。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B.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C.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D.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闾里,乡里,指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按照匠人营国制度,居住区可分为国宅和闾里。

B.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帽子。

C. 公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爵位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 河北,省名。与《鸿门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北”意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山子少年时一身侠气。他仰慕西汉著名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使酒好剑,挥金如土,乡里的游侠都尊奉他。

B. 方山子有壮志难酬之苦。他壮年的时候想通过读书来驰名当代,但他看清了世道凶险,于是就萌生了隐居的想法。

C. 方山子晚年时安贫乐道。他在晚年的时候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草房,吃素食,悠游自得。

D. 方山子有异人之处。他出身功勋之家却没有置身官场,家境殷实却放弃荣华富贵,偏偏来到穷僻的山里。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  “呜呼!此吾故人陈悖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C 2.D 3.D 4.B 5.(1)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2)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但是不能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结合上下文来看,“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意思是“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环堵:环着四堵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巡  山

艾克拜尔·米吉提

    ①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②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③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④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⑤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⑥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天天。

    ⑦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⑧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一一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⑨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凤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⑩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11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12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13那岩羊还是没动。

    14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15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16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17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18他心疼极了。

    19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20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

    21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22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23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24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25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圆石不是岩羊的歇脚处,天性机敏的岩羊在人靠近时却纹丝不动,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设置了悬念。

B. 小说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  “好奇一疑惑一心疼一沉重”连成一条完整的线,带领读者感受一个艰难生命的终结,并启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C. 小说第⑨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很精彩,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天山深处特有的风景图,也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D. 小说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结尾,戛然而止,这种留白的手法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有言止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2.小说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试分析第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小说第23自然段“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并肢解老岩羊的情节是否合乎情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左传的“闲笔”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宏大的,缺少细节的;是外在叙述的,缺少内在心灵表现的;是神情紧张的,而缺少诙谐幽默的。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不苟言笑,很少见到他们心灵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史学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关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有鲜明的表现。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  《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童庆炳说:“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事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童庆炳等《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成公十六年在鄢陵之战,晋国将领栾缄看到楚国子重的战旗,便想起出使楚国时向子重介绍过晋国军队“好以暇(所谓‘暇’,杜预注谓‘闲暇’,这种‘暇’在战场上就是一种神闲气定从容不迫的精神气象)”的特点。为了证明晋国军人战场上悠闲从容的品格,栾缄竟然在激烈战斗中向楚国主将子重献上一壶酒,子重竞也一饮而尽,然后两国继续投入战斗,“旦而战,见星未已。”栾缄所言非虚,晋国军人确实喜欢在战斗中摆出一副悠闲自在与众不同的气度与凤范。宣公十二年晋楚郄之战,晋国军队逃命途中,战车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楚国军队竞教导其卸掉车板,轻装逃命。晋人此时仍然有心思开玩笑:“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成公二年齐晋章之战中,晋国将领韩厥已经追赶上齐顷公,而其并不急于俘获齐国国君,而是从容地“奉觞加璧以进”,言辞温雅,谦敬有加。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晋国将领邵至几次与楚共王相遇,邵至不是求战却脱下铠甲,疾走如风,表示对敌国国君的尊敬。襄公二十四年晋楚棘泽之役,晋人张骼、辅跞向楚军挑战,二人毫无畏惧,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这种从容镇定的悠闲,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也转化为春秋文学的精神品格。“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春秋文学的艺术品格。

    (作者:傅道彬,  《光明日报》2 017年12月25日13版,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庄严肃穆的,比较注重内在心灵表现,缺少诙谐幽默。

B. 尧、舜、皋陶等这些早期历史叙事中的形象其语言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训话,一言九鼎。

C. 与《尚书》《春秋》相比,  《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等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审美转向。

D. “闲笔”不闲,既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又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艺术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历史叙事的特点切入,着重谈《左传》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B. 文章举例《尚书》等史著,证明早期历史叙事表现出以崇高为主,少幽默的美学风格。

C. 文章引用童庆炳对“闲笔”的诠释,从理论上给《左传》“闲笔”的主要功能定调。

D. 文章共列举鄢陵之战、邲之战等三场战役的例子,论证春秋人对优悠闲暇从容不追的喜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春秋》谨严”体现了上古史学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给人一种肃穆紧张之感。

B. 如果《左传》没有运用“闲笔”,就没有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C. 叙事在紧张处使用“闲笔”可以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富有艺术趣味。

D. 齐晋章之战中,韩厥追赶上齐顷公却并不急于俘获他,而是“奉觞加璧以进”想羞辱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云:自古寒门出俊才!

今人叹:寒门再难出贵子!

读了上面的两句话,你有何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来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苍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苍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B.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每次我遇到难题发微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C. 我夫人和李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练瑜伽、逛街或旅游。

D.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