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②民国初年,章太炎曾极力帮刘师培,可当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刘师培到北京后,连去探望都没有,更没有施以援手。而辜鸿铭呢?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妻东洋,仕在北洋,精通13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学通中西。但他一生拥护皇权,号称晚清最后一根辫子。因此,新潮派学生对辜(鸿铭)、刘(师培)二氏的攻击不遗余力。对此,一贯秉持“兼容并包”办学思想的蔡元培开导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北大教授刘师培、辜鸿铭》)

③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各国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等,其中在某些学科上卓有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富与贵》)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校长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B. 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C. 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D. 蔡元培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E. 蔡元培身为校长处于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折位置,是我们民族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标志性的大人物,在这一点上已胜过了当时世界其他各国大学校长。

2.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3.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AC 2.①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大脱胎换骨;②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③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 3.①爱国: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②正直: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③爱才: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④廉洁:淡泊名利,身在高位不贪财,没有自己的房产;⑤大气:兼容并蓄,气量恢弘(海纳百川的气度、宽厚仁义的性格);⑥勇气:锐意进取、坚持改革。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不顾教育部反对”错,原文“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C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错,原文“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正文中的句子“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概括第一点;根据句子“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概括第二点;根据链接中的句子“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概括第三点。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本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内容是传主的“人格魅力”,可根据文中的具体事例概括,如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可以看出其“爱国”;从“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可以看出其“正直”;从“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可以看出其“爱才”;从“身在高位不贪财,没有自己的房产”可以看出其“廉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个儿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

“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

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了婚吗?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娘家姓万采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个人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

“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 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做到几品官了?”

“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很精致的烟盒呢! 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

“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

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嘻嘻嘻”的笑声。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呢,喀嚓一声,并脚立正,把制帽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

(作于1883年)

【注】①赫洛斯特拉托斯: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②厄菲阿尔忒斯: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成功地塑造了瘦子这一前倨而后恭、趋炎附势的小科员的形象,影射了沙俄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B. 这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严肃的,其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含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这种喜剧化的幽默、滑稽,使得揭露的社会问题更加令人悲哀。

C. 当胖子热情地问起朋友的近况时,瘦子喋喋不休,这反映出瘦子当时春风得意、自我炫耀的心态。

D. 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了真实的描写和刻画,用一胖一瘦的独特意象揭示深刻的主旨。

E. 胖子对瘦子“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恶心得要呕”,因为胖子是一个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奉承的人。

2.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暗示?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塑造纳法奈尔这个形象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易水送别时因荆轲慷慨悲歌而“士皆涕泣”,梁任公演讲时因“桃花扇”故事而痛哭流涕;小狗包弟被送上解剖台让巴金因悔恨流泪,刘和珍英勇赴死让革命志士因悲愤流泪;奥斯维辛集中营让参观者为人性的冷酷而伤心流泪,飞向太空的航程让全国人民为科技的进步而感动流泪……

每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出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呢?请以“眼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改写下面句子。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1)主语是 _________,谓语是 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

(2)用“证明”作谓语中心语,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写下面句子。

 

查看答案

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

康桥河边   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壮志豪情

上联:                               

下联: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电视连续剧《大法官》似乎展现着这样一种社会现实:某些官员已经堕落为人民的寄生虫,凭借权势,侵蚀着社会财富,过着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奢华生活;许多百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着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们在挣扎中也希冀着法律的保护。        ,但更多的人仍在坚持着法律的公平和基本的良心,力图以自己的努力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

A. 他们衷心地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法律的公正性

B. 司法界的个别人沦为政客和某些官员的保护伞

C. 个别政府官员以权压人,沦为百姓无力抵抗的侵权者

D. 某些政府官员还心安理得地过着寄生虫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