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阿Q正传》第九章题为“大团圆”,有人认为作者使用“题喜文悲”的反讽技巧,反思了...

《阿Q正传》第九章题为“大团圆”,有人认为作者使用“题喜文悲”的反讽技巧,反思了国民性的弱点。请列举本章中体现这种反讽技巧的相关情节。

 

阿Q被诬告为强盗同伙而被枪毙;白举人因损失钱财而无法追赃,对把总生怨;赵家因为秀才进城报官被剪了辫子又出了赏钱,全家大哭;看客们认为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而倍感遗憾。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名著面广量大,考生要坚持看完、看透。阅读时要作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分析,全面把握内容,力求吃透所读小说的内容。读完后能对作品时行评价。答题时要全面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回顾《阿Q正传》,哪些地方用了讽刺手法。文中有很多处,要求考生尽可能多举例,不能只举一例,因为题干明确要求“列举”,即不止一事。叙述时要注意表述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以及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

B. 《边城》中爷爷在听歌的第二天,找到天保,鼓励他继续唱歌,回来后又委婉劝翠翠要“懂歌中的意思”,表明他为有人向翠翠求爱而高兴。

C. 《三国演义》中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歌伎貂蝉而发生冲突:他把歌伎貂蝉纳为义女,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作为歌伎献给董卓;几天后,他请吕布到家,把貂蝉许给吕布为妾。之后,他就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

D. 《白光》中,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象征升官发财的诱惑,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E. 《老人与海》以直观、浅白的故事,向读者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何谓生命的壮美。故事也启示人们:即使失败也要不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茶馆》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糅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因此,人们称《茶馆》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

B. 《三国演义》“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是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对周瑜所言而提出的为将标准。

C.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台·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克罗旭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使得债权人保留了债券。

D. 《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二人与翠翠一见钟情,都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大老”托媒人提了亲,“二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E. 《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看了戏中戏《捕鼠机》后,煞有其事地跪地忏悔,哈姆莱特从他背后经过却犹豫不决,错过了最好的复仇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查看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义断句。(限4处)

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2.历史上,宋朝大儒        (姓名)曾将《论语》《孟子》《大学》《        》辑定为“四书”。他的思想体系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称之为       

3.上述材料中,孟子认为国君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臣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了?”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学生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呐呐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烛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生一世”中的语文问题

戎国强

“说要爱你一生一世的男人,最后和你离婚了,算不算说谎?”这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新生选拔考试的一道语文试题,被一些学生称为“奇葩试题”,引起激烈的讨论。

《钱江晚报》昨天报道此事后,在读者中也引起讨论。从转载这一报道的公众号上网友的留言可以看到,争议集中于两点:一是该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二是拿这样的题目来考试是否合适?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该题的正确答案不被人们所认可,那就是说人们认为该题确实过于奇葩,就不适合拿来用作考题。

这是一道语文试题,它的“语文性”在哪里?首先在“说谎”二字。要判断“一生一世”是否说谎,先要确定“说谎”的定义,然后用这个定义去衡量那个“男人”的行为——不但要掌握词义,还要会运用词义。该题假设的情景对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基础知识薄弱的,或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思维能力较弱的,都容易被“一生一世”带到沟里。

所谓“一生一世”,婚恋行为是人生现象或者说是社会现象,在这道试题里,它是考生的思考对象;它要求学生了解人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又能清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道试题包括了语文课的核心内容: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这里要强调的是,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掌握了词语、词组等语言材料,也不仅仅是组合材料的原则即语法;语言能力更是运用语汇、语法进行思考、思辨、表达的能力。因此,从语文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一道成功的语文试题。

从考生角度来考量,这也是一道好试题。浙大是一所研究性大学,竺可桢学院则从已经被浙大录取的新生中选拔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尖端的研究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核心,不就是思考能力吗?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实质性问题,如何排除各种干扰找到研究方向、确定思路,这是研究型人才的核心能力。

具体到这道试题,就是看谁能够从婚恋问题的表象中把握语文试题的核心问题。《钱江晚报》的报道提到浙大中文专业女生蒋同学——她说:“离婚有很多种因素,不一定代表着夫妻双方不爱了。”这个回答,清楚地表明,蒋同学思路清晰概念清楚,表达周密——她能够分辨“爱”与“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依据她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能力,是研究型人才所必备的。

就在大约十天前,有文章质疑课文“存在贬中崇洋倾向”,语文教师和语文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有很大一部分被消耗在这类非语文的问题上,对语文教学的专业性研究探讨就无法深入。从这个角度考量,竺可桢学院的这道语文试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提醒:守住专业立场,才有专业价值。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1.请简要归纳文章的论述思路。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语文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并根据蒋同学这一事例,概括语文任务的内容。

3.作者认为这道非常奇葩的试题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