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在我国上古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档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蓑笠,备雨服。”说明是充当雨具之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蓑和笠的关系,如同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而不是草。而且“蓑”晴雨两用,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署。

蓑草的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来制雨衣,雨水不易渗透。其为贱物,轻易可得,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那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称“油衣”、“油帔”。《晋书·恒玄传》:“(刘)裕至蒋山,使赢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

除蓑草、油绢外,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加工整理,也可编织成雨衣,俗谓“棕衣”。唐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诗:“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与此类似的材料,还有油葵叶,也非常适宜制作雨衣。清李调元《南越笔记》中就有详细记载:“油葵生阳江恩平大山中,树如薄葵,叶稍柔,亦日柔蔡,取以作蓑,御雨耐久。”这种雨衣仍以农夫、渔人所着为多。

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宫廷内臣所穿雨衣,据刘若愚《明宫史》记:“用玉色深蓝官绿杭触或好绢,油为之,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今无矣。有斗钵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御前大臣值穿红之日,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贵族男女的雨衣,则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取名为“玉针蓑”。

《红楼梦》中,责公子贾宝玉就穿这种雨衣。第45回:“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道:‘那里来的这么个渔翁?”……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

斗笠则是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讲究的以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笠面再涂上榈油。有些地方的斗笠,由上下两层竹编菱形网眼组成,中间夹以竹叶、油纸。“或大或小,皆顶隆而口圆,可芘雨蔽日,以为蓑之配也。”(《国语》)斗笠,又名箬笠,“楚谓竹皮曰箬”。有的斗笠,以葵叶铺陈笠盖,因而称之为葵笠。有的则以笋壳夹于竹篾中。

1.下列对“蓑衣”的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蓑衣的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起初人们用蓑草编织成蓑衣,裹住身子,抵挡风雨的侵扰。

B. 关于人们穿蓑衣的情况,早在《诗经·小雅·无羊》就有记录,可见在当时蓑衣就已经被充当雨具之用了。蓑衣既能避雨,也能遮挡烈日。

C. 蓑衣的制作材料是蓑草,这种草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雨水不易渗透,所以用来制雨衣非常合适。

D. 后来,雨衣的制作材料日益丰富,用蓑草制成的蓑衣就只有农夫和渔人在使用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蓑笠和笠的关系,就像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斗笠的制作原料是竹篾、箭竹叶等,有尖顶和圆顶两种类型。

B. 蓑衣是一种具有平民性的雨具,因为它的制作材料可以轻易得到,并且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

C. 随着社会的发展,雨衣的制作材料也在不断的发展,由最初的蓑草,到后来的油绢、粗麻、棕丝、油葵叶等。

D. 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宫廷内臣所穿雨衣,也有用好绢或蚕茧纸做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雨衣有多种,如蓑衣、棕衣、油衣、玉针蓑等,这些雨衣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所用材料日趋多样化,其制作亦日益考究。

B. 笠是蓑之配,可晴雨两用。斗笠是其中悠久的一种,通过《国语》、《红楼梦》可以看到,从战国到明清都在使用。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的就是渔翁穿蓑衣戴斗签的情形,此中的蓑衣应该是由油葵做成的。

D. 古人遇雨,最初不分尊卑,都穿蓑衣;但后来出现分化,宫廷贵族穿的往往是油衣、绢衣、玉针蓑等高级雨衣,普通百姓穿的往往是蓑衣、棕衣等雨具,且以农夫渔人居多。

 

1.C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错,原文是说“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而编织加工成挡雨的工具是在以后;B项,“蓑衣既能避雨,也能遮挡烈日”错,原文“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暑”说的是“笠”;D项,“只有农夫和渔人在使用”错, “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张照片刷爆网络;在漆黑的路上一名男子骑着三轮车,三轮车上载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辆警车打开了大灯在三轮车后缓慢前行,为三轮车照亮回家的路。如一位网友所说,“你们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不一定就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宁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长大了,为什么童年时期的记忆会慢慢记不起来了?科学家近日解释称,人在出生后,脑部记忆区域的细胞增长速度极快,令原有细胞连接中断,___。研究员在测试中刺激成年老鼠记忆细胞增生,发现它们变得较健忘;而无法增生记忆细胞的小狗,__。儿童细胞连接不稳定,仅能记忆数周或数月的时间。相反__,其记忆能够被很好地储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小王去菜市场买菜,问卖鱼的大爷:“大爷,那鱼多少人民币每千克?”

B. 某市长看望人大代表时.对他们说:“诸位代表.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C.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就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说:“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了长时间激烈对垒之后,美国大选在当地时间11月8日决出最终结果,被精英围攻的特朗普终于打败希拉里,入主白宫。

B.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 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D. 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谈空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