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人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B. 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C.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D. 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 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C. 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

D. 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影响环保,也影响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既与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环保意识相关联。

E. 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1.C 2.BD 3.①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②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③人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④国家缺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⑤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难以形成共识”表述不当,文中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的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 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 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 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 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 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 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 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 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中学校长在一次集会上讲“叛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是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悔愧。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若想成为非常之人必须学会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营养就是刻苦和勤奋!”

对这位校长的犀利言辞,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造好角度、明确观点、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孔子学院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只有建设和发展孔子学院,才能提高我国文化开放水平。文化开放水平提高了,就能使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达到巅峰。在与外方合作创办孔子学院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 双方有了了解,必定能让外国人没有偏见地看待中国。

①不是只有建设和发展孔子学院,才能提高我国文化开放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儒  雅

刘建超

沙先生手里拿着一把长两尺的绸面扇子,扇子一面是《朱子家训》,另一面是《增广贤文》,小楷行书,如他本人一般飘逸清静。扇子一年四季都在沙先生手中把玩着,即便是数九寒冬,沙先生与人谈话时,也要偶尔摊开扇面,摇上一摇。

沙先生有个好脾气。夏天,雨水来得急,轰隆隆一串雷,劈头盖脸地就是一场雨。 沙先生雨雾中依旧是不紧不慢在石板路上往家里走,只是把手中的扇子藏进袖筒。

有人吆喝:“沙先生,快跑几步吧!”

沙先生说:“跑什么,都在下嘛。有人做过实验,说在雨中跑的人,身上所淋的雨水要比走的人多百分之二十呢。”

夫人才不管什么百分之几十呢,唠叨着去洗衣服、择菜、做饭。夫人把浆面条端到沙先生的面前:“吃吧。”沙先生两眼放光,接过碗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先慢慢地把面搅一搅,深深地吸一口气,浆香扑鼻直浸肺腑,然后轻轻地嘬一口,细嚼慢咽,满口馨香,心旷神怡。

沙先生有滋有味地呼噜着浆面条,忽然一盆污水劈头盖脸从天而降,把沙先生刚换的衣服弄湿了,喝了半碗的浆面条也被浇了,污水溢出了碗沿。

二楼的窗户探出一张结实的脸:“哎呀,沙先生,对不起对不起啊!我以为下面没人呢。”

沙先生住的是个两层小楼,灰砖青瓦。楼上租给了个叫雷子的小伙子。沙先生认识雷子还颇有些意思。端午节刚过,沙先生摇着扇子在一家新开张的门店前看楹联。个头不高、长得敦敦实实的雷子走到跟前:“请问附近哪儿有厕所?”沙先生看着雷子脸上焦急的神态,说:“莫着急,我带你去。”沙先生慢步走着,雷子火急火燎在他身边转着。走到个街口,沙先生把手中的扇子一收,往前一指,这里——雷子急匆匆就跑了过去。

沙先生摊开扇子轻轻摇摇头,安静地等在原地。

雷子又急火火地返回来了,说:“里面没有厕所啊!”

沙先生扇子又一收:“这里以前是有个公厕的,竟也改建成门店了。”

雷子那个火啊,直着脖子想发怒。沙先生又指着另一侧说:“这里是我的住处,到家里方便吧。老街最难找的就是公厕。寸土寸金,谁舍得啊!”

沙先生知道雷子是来老街找住处的,自己的二楼正好闲着,就租给了雷子。雷子在一家快递公司打工。雷子给一个女孩送快递时,与女孩擦出了火花,俩人好得如胶似漆。雷子经常把女孩带到住处玩。有时半夜,楼上吵吵闹闹,沙夫人被搅得睡不着,就让沙先生去提醒提醒雷子。沙先生吁口气,说:“让年轻人乐吧,莫扰。”

雷子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跑下楼,给沙先生赔不是。沙先生摆摆手:“罢了罢了,只是可惜这碗美味的浆面条了。”

一日,沙先生去西城看朋友,见许多人围在一个高层建筑下看热闹。说是一个小青年被女友甩了,想不开,要寻短见,警察都来了,怎么也劝不下。沙先生用扇子遮挡着往上看了一眼,这一看不得了,那个站在楼沿上的人竟然是雷子。

沙先生把扇子一收,朝雷子大声骂道:“雷子,你这个孬种混蛋,你还是个男人吗?为一个负情的女人你至于吗?混蛋,要死你就跳,你别脸朝下,否则摔得你没脸没皮,家里人都不敢看。要摔你就摔死啊,别摔个半死瘫痪,一辈子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雷子,你个混蛋,你要是个男人就下来跟我回家!”

沙先生说完背着手就走,走得依然是不紧不慢,手中的扇子一摇一摇如同展翅的大蝴蝶。

众人正惊诧着呢,却见雷子一步一步地退下去了,抹着眼泪垂着头跟在沙先生的屁股后面。

后来有人问雷子:“怎么就被沙先生给骂下来了?”

雷子说:“沙先生那么儒雅的人都被我气得骂人了,那肯定是我做错了。”

老街就又有一个民谚:沙先生发怒——肯定你错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沙先生的行为,沙夫人并不能理解,所以她虽然给淋雨回家的沙先生做了浆面条却不停抱怨他,对他将房子租给雷子也表示了不满。

B. 沙先生吃浆面条的一段文字,作者描写得十分细腻,比如“慢慢地把面搅一搅” “深深地吸”“轻轻地嘬”,突出了沙先生对浆面条的喜爱。

C. 在雷子着急找厕所的时候,沙先生给他指的地方已经不是厕所了,雷子内心很愤怒,其实沙先生根本不知道那里已经改建成门店了。

D. 小说中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插叙的部分介绍了雷子和沙先生的渊源,以雷子的“急”衬托出了沙先生的儒雅,也为后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2.小说题目为“儒雅”,结合全文来看,沙先生的儒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有人认为,沙先生大骂雷子的情节破坏了其“儒雅”的形象。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补习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曹操《短歌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