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被挡住的大山 俞敏洪 ①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被挡住的大山

俞敏洪

①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现在的生活变得很危险,因为我们忙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我当时觉得他很危言耸听。生活就是活在现实中,整天思考,可能会越想越糊涂的。所以我还是坚持每天把事情排得满满的,让自己得不到一点空闲,好像一闲下来心就会空了。在这样的忙碌中,2006年又快过去了。十月底的一天,在几个朋友的“逼迫”下,挤出了三天时间,由他们将我带离每天的繁忙,去丽江看看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玉龙雪山。

②丽江是个好地方,大研古镇里有高低错落的老房子,有被岁月踩踏得高低不平的石板街道,有横穿古城弯弯曲曲清流不断的小河,还有晚上酒吧的热闹和游客信步的悠闲。但很多游客来到丽江,不仅仅因为这是一座古城,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点远离尘嚣的味道,还因为这座古城边上有着一座美丽的在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雪山,那就是五千多米高的玉龙雪山。

③我们到达时已是夜晚,见不到山的影子。第二天早晨,我起床推开窗户,远处一座雪山披着霞光绕着云雾迎面扑来,她的美丽使我呆立原地,久久不能动弹,身上似有一股电流通过。玉龙雪山在清晨把她的美丽大方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此后的三天行程,我们几乎都是绕着玉龙雪山在转,丽江在雪山的这一边,虎跳峡在雪山的那一边。前两天,我们都是远远地看着雪山,体会她的庄严和神圣。最后一天,大家说要走近雪山去看一看,于是就驱车向着雪山的方向走去。汽车行驶在山路上,玉龙雪山突然消失不见,眼前出现了很多山峰,都显得高峻伟岸,但顶上没有积雪。我们翻过高高低低的山头,在心情已经开始变得不安时,被积雪覆盖的山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最高峰扇子陡,引领着其他几座雪峰,耸立在我们面前,再一次让我目瞪口呆。

④我们决定坐在山脚下,带着敬畏的心情仰视雪山。在默默静坐的时刻,我突然想到刚才在山里面转来转去,就是看不到雪山主峰的情景,心里为之一震——因小山挡在眼前,就使我们看不到大山的雄伟和纯净。这不正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因被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目标所阻挡,以至于失去了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吗?我们自以为很忙碌,甚至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所做事情的最终目标和价值,结果却陷入空虚和茫然。在教室里苦读的时刻,在办公室忙碌的时刻,在生意场上钻营的时刻,有多少人问过自己心中那高大纯洁的雪峰到底在哪里呢?有多少人不管现实生活多么残酷,都在自己心灵一角永远留下一片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污染的天空呢?每每遇到人与人之间为了利益、地位、权力而互相计较、互相争夺、互相妒忌和互相诋毁时,我们也许想过保持高洁、置身物外,但久而久之,看到那些斤斤计较的人往往能够得到眼前的好处,心里便开始不平衡,开始介入争夺之中。很多人正是在这种争夺中迷失了自己:学生为了争名次迷失了天真,雇员为了争奖金迷失了气度,老板为了争利润迷失了道德,官员为了争权势迷失了人格。心中藏着像雪山主峰一样崇高理想的人也像雪山主峰一样难得一见了。

⑤有时候我们确实想坚持心中的那么一点高贵,但若周围所有的人都因此认为你是傻瓜时,会让你有些招架不住。能够和光同尘,又同时能够遗世独立的人并不多。世俗的眼光会以压倒性的力量使你屈服,迫使你和其他人一样变得平庸,逐渐地,你发现变得平庸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容易,也会让其他人更舒服,于是向现实屈服就变成了习惯。就像一个国家的国王发现整个国家的人因为喝了一口井里的水都疯了,他千方百计到处找药希望治好大家的病,但所有人都拒绝吃药,都认为国王疯了,最后国王不得不也喝了井里的水变疯,于是举国欢腾,庆祝国王变得正常,但实际上这个国家彻底变成了疯子的国度。

世界靠精神和道德的引导走向辉煌,否则就离毁灭不远;人类靠内心的善良和纯真走向天堂,否则就离地狱不远。我们只有在繁杂匆忙的现实生活中,永远保留一点对崇高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才能一直保有心中那座披着霞光绕着云雾的雪山。

⑦又一次想起了朋友的话:确实,当我们忙得连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时,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相当危险了。

(选自《读者》,有改动)

1.“被挡住的大山”在文中指什么?文章写“被挡住的大山”,开篇却似与此毫无关系,为什么?

2.文章第③段描写玉龙雪山,举例说明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解释文中加点的句子的含意。

(1)世界靠精神和道德的引导走向辉煌,否则就离毁灭不远;人类靠内心的善良和纯真走向天堂,否则就离地狱不远。

(2)当我们忙得连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时,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相当危险了。

4.说说对文章第⑤段所讲的国王的故事的理解和启发。

 

1.①指玉龙雪山。②指像雪山主峰一样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这段文字以朋友对生活的感悟,引出“我”目前的生活现状的描述,交待了此次赴玉龙雪山的缘由。从反面着笔,开启下文,吸引读者兴趣。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披着霞光绕着云雾迎面扑来”“美丽大方地展现”“引领着”;有利于表现玉龙雪山的“庄严和神圣”。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如“她的美丽使我呆立原地,久久不能动弹,身上似有一股电流通过”“再一次让我目瞪口呆”。进一步表现玉龙雪山的美丽和魅力,而且节省笔墨。 3.①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高尚的精神和完美的道德,个体的人格的完善缺不了善良和纯真的品性。②只忙碌地生活不去思考可能丧失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模糊了人生的目标和价值,陷入空虚和茫然,甚至与平庸的世俗同流合污。 4.理【解析】 很多人就像这个国王一样,起初是有理想、有精神的,但是大环境对人的理想与精神有一种消解作用,于是好多人放弃了,甚至迷失了,汇入了俗流。启发:人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现状下有所秉持,永远保持对崇高理想、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标题含义和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标题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含义,情节作用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被挡住的大山”表层指指玉龙雪山,深层指指像雪山主峰一样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分析情节的作用,首先答出情节的内容开头写“被挡住的大山”,是朋友对生活的感悟,然后分析目的是引出“我”目前的生活现状的描述,交待了此次赴玉龙雪山的缘由,开启下文,吸引读者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整齐的步调、集中的意志。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平和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摘自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

[注] 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下列句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重要功能,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能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具有深刻的意义和美。

B. 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C.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

D. 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融通和谐。

B. 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因此,乐是人类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 人类社会的礼和乐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凝聚了社会亲爱精诚的团结精神,使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得以体现。

D. 与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的西洋艺术相比,中国艺术则呈现端庄流丽、雍穆平和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语言表达。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刻画了既封建愚昧,又直率善良的长妈妈形象。其中,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

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

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请你发挥想象,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文字,描写“我”拿到《山海经》时的反应,表现“我”当时的心情。要求:不能照搬原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以下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首先想到打败了来自北方的入侵者的孙权,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首句抒发了江山依旧,英雄已逝、后继无人的感慨。

B. 接下来,作者想到了挥师北伐的英雄刘裕,在表达对其建立的功业无限敬仰的同时也指出了像刘裕这样的英雄也早已湮没在历史之中。

C. “元嘉草草”一句中借用刘义隆仓皇败北的往事,表明当下正缺少能替国家击败强敌的英雄,也批评了当时统治者的不思进取。

D. 在词的最后,作者是以廉颇自比,表明如今的自己年纪虽大但仍有上阵杀敌的决心与能力,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像晚年的廉颇一样因无人赏识而忧虑。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通晓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各的专长。

B.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醉了就枕着枕头躺下,躺下就做梦。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了荆轲的计策,就迅速带来灾祸。

D.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国)攻击掠夺六国的人民,(夺来的珍宝)堆积如山。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A.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B. 耳得之而为声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洎牧以谗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