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以上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摘编自《每年一场,全国大中小学生可免费看戏!》)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 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包含诗歌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

C. 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D. 中国戏曲的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

B. 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

C. 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

D. 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

B. 如鲁迅这般不爱看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戏曲在当时社会很流行。

C. 只有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才会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D. 审美、情操的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1.A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原文是中国戏曲“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而不是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C项,很多曲目是经典,而不是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中也有糟粕。 D项,“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不是中国戏曲本身的特点,而是“部分年轻人”的看法。 2.试题分析:文章没有论述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而是指出戏曲进校园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试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强调戏曲进校园不能急于求成,而不是说戏曲不要急于进校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则“番茄炒蛋”的广告这样呈现:

一个中国男生在去美国留学的第8天下午4点,打算做一盘番茄炒蛋,招待他的外国朋友。然而,他既不会切番茄,也不会打蛋,更不知道到底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最后,他选择发微信给大洋彼岸的妈妈,问番茄炒蛋怎么做。妈妈发来指导语音,男生说听不清。最后,妈妈居然发了完整的制作“番茄炒蛋”的视频。

广告的最后,一句“中国和美国时差是几个小时”让男主忽然惊醒。原来,刚才妈妈是在凌晨4点起床给他示范了番茄炒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题文)简析“围城”二字的涵义及作品的主题。

 

查看答案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美就在丑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光明与黑暗相共。”简要说明这一论断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

 

查看答案

请概括分析小说《家》中觉新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                           (   )

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