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会议听取了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会议听取了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沙洋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落实情况,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分类考核评估办法》。

B.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眼前却分明浮现出了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亲切得不能再亲切的人和他们的感人事迹。

C.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条条框框制约,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加快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

D. “师德标兵”的动人故事刊登在《烛光耀眼》上,成为广大教师暑期学习的典范。我们知道,他们能获得样的荣耀,靠的是他们对教育的一颗爱心所取得的。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浮现出了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亲切得不能再亲切的人和他们的感人事迹”搭配不当,“浮现”与“事迹”不能搭配,去掉“和他们的感人事迹”。C项,“充分发挥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成分残缺,“发挥”缺宾语,应在结尾“政策”后加“优势”。D项,“靠的是他们对教育的一颗爱心所取得的”句式杂糅,去掉“所取得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党的十九大是凝心聚力、振奋人心、万众期待的盛会,会上,各位与会代表推心置腹,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好建议。

②但人们谁会想到,他们为了争那么一点无聊的名声,竟然肯如此钩心斗角,无所不至呢!

③此文打着科学的幌子,实际上宣传的是封建迷信,这样一篇不刊之论,竟然公开刊登在一家省级大报上,真是令人费解。

④在第十三届全运会赛程过半时,我省运动健儿已经夺取10枚金牌,消息传来,整个武汉市几乎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欣庆祝。

⑤县长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大放厥词,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县反贫困斗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⑥依格宣布停止制作象《灰姑娘2:梦想成真》这样狗尾续貂的低劣作品,这些作品对迪斯尼来说就好比《料理鼠王》中那些速冻食品一样。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雾气等很小的事物有所凭借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呼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竹”没有一般花木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泽和高高挺拔的身姿,它的这种品质正和中国古代文人不愿与污浊巨人苟同,追求清高、独立的人格精神暗合,所以它常常成为古代文人黑客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

B. 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

C. 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愉悦心情。

D. 颔联用比喻的手法既作了形象上的暗示,又指出了精神上的契合:当桃李春风之日,群芳争奇斗艳,占尽春色,而官舍竹仍一身青衣,独守坚贞,只愿在岁暮天寒之际,让漫天的冰霜来检验自己贞洁不渝的操守。

E. 尾联以想象作结:即使明年贬谪到更远的更荒僻的地方,今年已将岁暮,犹能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雪里看”翠竹,既具骚人之风致,又照应了颔联,待得岁寒而现出孤贞。

2.颈联中有两个动词非常传神,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B.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C.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D.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

B. 淮阴侯,是以官爵称谓韩信。

C. 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这里的“辟”通假“避”,取“回避”之意。

D.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有舍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B. 韩信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鲜明地表现了他骄矜自伐,不善韬光养晦的性格特点。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C. 韩信认为陈豨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告他反叛,皇上不会轻易相信,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

D. 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浮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鸭汤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投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清朝时期的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重要原因,鲁菜师傅能从各种海鲜里提出鲜味来,比如将海肠子烘干研磨成粉,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

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特别鲜美。“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呢?”池田充满了疑问。从这天起,池田教授就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起海带的成分来。半年后,他从10公斤海带中提取出0.2克谷氨酸钠,只要在汤里放一点点这玩意儿,立刻就能增加汤的鲜味。

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

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池田菊苗认识到了谷氨酸钠的商业价值,想到了该怎样用工业方法生产谷氨酸钠。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当他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大为振奋,立刻决定生产谷氨酸钠。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语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让日本企业获得了巨额收益,日本人对谷氨酸钠的提取工艺严格保密,企图长期垄断全球市场。1921年,一位名叫吴蕴初的中国人利用空余时间,和夫人一起,在上海租用的一处住房的阁楼里,开始研制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

工艺成功后,吴蕴初寻找投资人合作建立了“天厨味精厂”,并且在吴蕴初的提议下,采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佛手”商标。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从此,味精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并随着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中华饮食文化永久联系在了一起。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台湾发酵之父”的苏远志利用生产蔗糖的废糖蜜作为细菌发酵生产味精的培养基质,大大降低了味精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产量。因为苏远志的发明,6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每年节省进口小麦外汇400万美元,同时外销味精赚进600万美元。到了1981年,我国台湾味精外销量达12353吨,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节选自母冰《味精:舌尖之鲜的奥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消费者“相信”味精有害,其实味精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对人们的饮食、体质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

B. 高汤能使菜肴鲜美,所以在发明味精之间,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

C. 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

D. 谷氨酸钠结合在蛋白质中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它游离出来,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我们才能感受到鲜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烹饪佳肴时放点儿味精提鲜,是一件于普通不过的事了,在没有味精的古代,人们为了提鲜还要辛苦煮制各种高汤。

B. 最早的食用味精,是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从植物蛋白中提取出来的,并开始批量生产。

C. 鲜味食物不需再放味精。如鱼虾海鲜、鸡蛋、肉类等,这些食材鲜味的重要来源是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D. 味精的发明直至走上餐桌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作用无可替代。

E. 吴蕴初发明并创造了中国味精,味精从此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到了1981年,中国味精的外销量已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因而中国味精奠定了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