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他们与时代一同呼吸,以独立的姿态成为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舍                  ,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的学生,我们曾经有过                   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 周作人的平和     林语堂的幽默     鲁迅的思想深邃     胡适的人格独立

B. 周作人的苦茶     林语堂的菜谱     鲁迅的深邃思想     胡适的独立人格

C. 林语堂的幽默     周作人的平和     胡适的深邃思想     鲁迅的独立人格

D. 林语堂的菜谱     周作人的苦茶     胡适的思想深邃     鲁迅的人格立独

 

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意的连贯和句式的选用。从前后文的呼应看,排除C项;从短语的结构看,与“严谨学业”结构一致的应为“社会批判”和“自由思想”,可排除D项;从内容上看,与“雅舍”相应的是“苦茶”和“菜谱”,而“平和”与“幽默”是作家的风格,故排除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神舟”系列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B. 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C. 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 国务院近日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大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于今年6月底前确定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宗教信仰方面,有的人态度“暧昧”,但我的态度很鲜明,对邪教徒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②电视剧《老有所依》直面“养老困局”,用感人故事探讨了养老问题的不同侧面,被观众评为哀而不伤的作品。

③家风是读懂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本书,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从来没有情随事迁的陌生感,始终在人们精神血液中绵延流淌。

④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⑤今年春季,该市城区的快餐零售额达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营销策略,中式快餐销售仍然不温不火

⑥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筚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

A. ②⑤    B. ②③    C. ①③    D. 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发出疑问感叹、希望人人得以安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 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后擢御史,谒假归。明年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帝不能用。

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

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自戕,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B.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C.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D.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B. “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有当廷被杖死者。

C. “削籍”,指革职。“白疏”,有格式无内容的空白奏章。

D. “朔日”,每月初一。另外,“望日”是指每月十五。“晦日”是指每月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

B. 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C. 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

D. 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