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智能手机可以作为高中学生的学习用具...

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智能手机可以作为高中学生的学习用具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对智能手机断然说“不” 现在是个信息社会,手机的更新日新月异。特别是智能手机,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宠儿。一机在手,畅游天下;一机在手,掌控生活。面对着花样不断翻新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手机,高中生也是人手一部,机不离手。于是,有人就说了,何不因势利导,让智能手机成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让他们遇到问题随时“有机可询”,岂不美哉? 诚然,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对象复杂,无时无刻都在面临着棘手的问题。有时老师都不在身旁,查一下百度,什么问题都可在刹那间迎刃而解了。此等做法,赞同者振振有词,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究,终究不住推敲。实则,高中生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用具,弊大于利,害莫大焉。作为高中生,要勇敢地对智能手机说“不”。 古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言中的“其器”,是与“其事”密切相关的,即“做好此事”就必须要“利好此器”的。否则,此事就做不好或做不成。然而,智能手机于高中生来说,根本不是必须的“器”,此器非彼器。主张智能手机可以作为高中生学习用具的人,无非看中了智能手机轻巧方便功能多多的所谓的优点。若智能手机可作为学习用具,那其它类似于智能手机的电子产品,不也是可以作为学习用具吗?若这种学习用具过多过滥,学生必定会依赖成惯的。那接下来就有好戏看了,在自习课和晚修课上,学生不是在看书做题,而是在不断地用手指戳手机屏。大道至简,其实,于“学习”而言,其“器”就是必要的“书笔纸”,外加一个还不算愚蠢的大脑。高中生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无需用手机便可以完成的。 在学习中,幻想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用具,其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高中生学习的内容,无外乎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文科知识,在课本上足以查到。需要借助手机查的内容,不是主流。文科生不把知识点回归到课本,而是依附于手机,这就是学知识不扎实不落地的表现。理科知识,鲜活的多死呆的少,演算推理的多记忆背诵的少。此种情况下,还要高喊用智能手机,那只能是扯淡了。至于说要用智能手机编排文档,对于繁忙的高中生来说,既没这个时间,也没这个必要。真要把文档形成电子版,用电脑不是更快吗?何必要用手机呢? 不可否认,现在是“微时代”,微博微信大行其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海量信息铺天而来,用智能手机是可以略知一二的。可是,某些知识点信息,学校和老师完全可以提供。另外,别忘了,贪玩是人与生俱来的人性,不好把控。那些叫喊着把智能手机作为学习用具的学生,大部分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稍稍用智能手机查了一下资料后,转身就开始浏览网页,趣打游戏,微信Q聊,一发而不可收拾。玩手机是有瘾的,成年人尚且如此,遑论未成年的高中生? 由此观之,把智能手机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有点作用,但作用不大。某中学当众砸毁学生手机,先不论其做法如何,单从此举看,玩手机所造成的危害真的是让老师和家长有切肤之痛啊。成年人万万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旦你的孩子打着用手机作为学习用具的幌子而行玩乐之实,成为手机奴,那时再大喊冤枉,岂不悲乎?!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文题是关于智能手机是否可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的话题,切中时代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以说清。正反观点,能自圆其说,都可以。可以从利的方面谈如下内容,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与以前的同学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等。从弊的方面来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良习惯的影响,健康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共汽车行驶路线方向如下图

当汽车行驶在——

①接近但尚未停靠A站点前;

②A站点与B站点之间;

③B站点停靠……时,如果有不熟悉站点的乘客分别问“C点到了没有”,乘务员应该怎么回答,才能让乘客得到准确信息?(每处不超过15字)

 

 

 

 

 

 

 

 

 

 

 

 

 

 

 

 

 

 

 

 

 

 

 

 

 

 

 

 

 

 

 

 

 

 

 

 

 

 

 

 

 

 

 

 

 

 

 

 

查看答案

从下列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对应填入横线,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个词语只能使用1次,即每个序号不得重复使用)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野以至对立,不过是两个多世纪的“__________”,并不是“__________”;其未来的“__________”将诞生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亲密对话,进而渐渐融合之中。

在自然科学中,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__________地最为密切。二者力图解决的都是“人”之自体,“__________”地需要二者相互配合、渗透;而二者的核心都是民族的哲思——在现象层面“心”“物”似乎是二分的,而到了形而上层面即完美地合一了。

备选词语:A.本然;B.必然;C.当然;D.天然;E.已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小明同学对老师说:“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B. 小明同学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汉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老师脸上堆满了笑容。

D.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B. 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中华的传统。

D. 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巴女排一直是世界女子排坛的强队,其主力队员卡里罗的发球速度往往超过100公里/小时,她的实力令很多男排选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②雾霾,已经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③为了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护士长跪地为医生举起无影灯,生动诠释了“生命时刻”医护人员的全情投入,该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只要我们十几亿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