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代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华夏文人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口。华夏的文明人,庙堂列鼎中盛满了牲口肉做的肉腊、肉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口的戎狄。戎狄是黄土高原的另一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大权的汉族士大夫给抹杀了,我们今人,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影响,在歌颂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土高原上的另一个兄弟。

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湿,整个黄土高原是原始农业的"一统天下"。后来气候变得干冷,黄土高原的南部问题不大,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土高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生长得越来越差。家猪要吃人的剩饭,而人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这里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一种维持生活的方式:多养到野外食草的牲畜。这些牲畜不与人争食,人还可以从其身索取生活资料。于是,人们一手握锄,一手执鞭,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样,在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在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展,人口与时俱增,城郭壮大,文人滋生。而在北部地区,人们要艰苦得多。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各分散居蹊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别日益增大。后来,南部的人叫做华夏,而北部的人称为戎狄,相互反目,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人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面角色",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面的历史贡献。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方的过渡地带(或曰边缘地带,生态敏感地带)的一个主角,而戎狄的起源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生态变化有关。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方畜牧业大面积产生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戎狄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生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大规模游牧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方的辽阔大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人文发展的丰富性。这些人文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所谓"适应",对人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人类文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农业是一种创造,畜牧业也是一种创造。

1.下列对 "另一种居民"含义的解释,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是指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北部而政治、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族群。

B. 是指不行礼乐,不修文字,不念诗书,却大量畜养牲口的族群。

C. 是指地域与华夏相邻、有历史贡献却被汉族士大夫贬斥的族群。

D. 是指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并开创出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族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石器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大范围的半农半牧生活方式。

B. 华夏与戎狄出现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C. 相互反目,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D. 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大规模的游牧经济。

B. 戎狄的兴起与畜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就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C. 华夏士大夫历来低视戎狄,在撰写的史书中对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评价。所以,有关戎狄侵犯的说法应纠正。

D. 迫于环境的变化,戎狄开创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可见,自然环境的恶化,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诞生的前提。

 

1.B 2.B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题中B项,是汉族士大夫的偏见,而不是作者的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久前,一段名为“环卫工背大学生蹚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6月14日贵州部分地区降暴雨,六盘水师范学院低洼地带形成积水。15日上午,校方安排8名清洁工用长凳在主教学楼前搭起了“水中桥”,并在水中来回背着学生过“河”。

8月25日,一道“最美人墙”也同样引起了公众关注。当日,成都突降暴雨,当地某所职校的教师为了不让没带伞的学生们冒雨赶回宿舍,一个挨着一个地为学生撑起雨伞,上百名教师从教学楼一直连到宿舍楼门口,以“人墙”的形式为学生们搭起了一条风雨廊桥。

此举引发公众热议,有媒体对此作出了极为正面的评价,表示“感人”并“点赞”,认为这是对学生的尽心爱护,令人动容。但也有人质疑,这到底是爱护还是过度保护?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题目自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人民教育》2016年第19期封面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系、内部结构图。请用文字把它描述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①。将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对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常开展。因为②,所以化石修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构,因此③,必须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用显微镜观察,来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这次军演中,所有参赛部队要经过12个科目进行逐对厮杀,其中既包括空地对抗,还设置了特种车辆驾驶、轻武器射击等。

B. 我们认为,朝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至于能否真正的解决朝核问题,考验着特朗普政府的诚意和执政能力。

C.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至民族精神,无论是从我国的历史看,还是从现行法上看,都已经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D. 《战狼2 》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