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 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 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 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

 

C 【解析】试题分析:A宾语残缺,“服务”后加“需求”;B两面对一面,在“有”后加“没有”;D结构混乱,“将……锁定”和“……被锁定”杂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旅客们重足而立,拥挤不堪。

②朝鲜不顾国际舆论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③约有半数的欧洲失业者及四分之一美国失业者已经6个月以上未能找到工作。各国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④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⑤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保安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⑥“赠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烧烤摊,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自己不受公务缠身而倍感轻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所说“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於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B.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C.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D. 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B.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如晋文公。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赡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D. “春秋三传”:是《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一般认为,“春秋三传”即是对《春秋》的注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献公派宦者履鞮去杀重耳,重耳翻过墙壁,被宦者一路追赶,还被砍掉了袖子,最终还是逃脱了,去了他母亲的祖国——狄国。

B. 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为了得到秦缪公的支持,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成了秦晋之好,为他之后成功回到晋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C. 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其担心。

D. 重耳在流亡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缪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2)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不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有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换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去世》)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的《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 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 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 因为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最终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 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但是他会给人类文化造成多大的伤害,一时还无法预料。

E.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3.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