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外援返美...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外援返美治疗,久假不归,新疆“飞虎队”一度是“全华班”上阵。

②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③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④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树德中学班级组织演出《荆轲刺秦王》,同学们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 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⑤去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曾陷入两极分化的舆论环境中,有人称赞其灵光四溢,有人则批评其立意浅薄,真是仁者见仁

⑥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

A. ①④⑥    B. ③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D 【解析】试题分析:“久假不归”中“假”是借的意思,此处望文生义;“纲举目张”比喻文章条理分明,或者做事 抓住主要环节,带动次要环节,正确;“良莠不齐 ” 对象不当,意思是好人坏人都有`,与前面的 “专业素质 ”搭配不当,应改为 “参差不齐 ” ;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合语境;见仁 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用在此处合适;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 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充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3)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5)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

(7)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8)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很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阅读第一节的四行诗,选出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 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 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 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 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 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 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 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2.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 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 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 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 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 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

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 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 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 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 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 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史.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击破沛公军           且君尝晋军赐矣

B. 留侯张良           秦王必喜而见臣

C. 不如善遇之           人之力而敝之

D.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卒起不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四面都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张良用“金城千里”概括关中 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B. 季父:指最小的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 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 东向:指坐西面东,是古人设宴时室内最尊的座次。其次坐北面南,再者坐南面北,最卑坐东面

西。因此有“西宾”一说。

D.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史书则是《战国策》。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详尽的心理刻画,鲜明的对比手法,从而表现人物 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不同性格。

B. 选文开头就具体交代了刘邦、项羽两军的驻地及其兵力,旨在表明二人力量悬殊:项羽占有绝对 的优势,沛公方面则岌岌可危。

C. 项伯徇私告密,张良临危献策,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出现了转机,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到此有所缓解,故事性增强。

D. 鸿门宴中范增见一计未成,再生一计,其中“起”“出”“召”等动词连续而急促,写出了范增 另定计策决心杀刘邦的迫切心情。

4.翻译。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塔断想 柴福善

①荆轲塔,在河北易县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②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都易水之 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任凭野草掩映,风

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

强,终于战败齐国。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燕昭延①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 锋一转:“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己,有些哀怨了。

③其时,秦统一天下,已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 异想天开了。而荆轲带秦武阳赴咸阳,武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命丧殿上。读《史记》

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原本再现的。

④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要亡的,天下依然 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荆轲为代表。而这一 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竟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 气兮成白虹。”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

名。

⑤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善击筑受 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矐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后在演奏时,以铅 置筑中,举筑扑击秦皇不中被诛。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⑥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三层,每 层八隅悬有风铎,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注】①延:邀请。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②段中李白的诗句,既有对礼贤下士的燕王的赞美又有对郭隗的羡慕,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 感叹。

B. 结尾的环境描写与开头景物描写形成前后呼应,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沧海桑田斯人已 逝之感。

C. 历史是无法原本再现的,因此作者认为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官所写的文章都可能有自我的演绎。

D. 客观所限作者虽然最终没有登上荆轲塔,但此番畅想亦让作者耳畔似有悠悠不止的“历史回声”。

2.作者为什么要写高渐离的故事?

3.对太子丹遣荆轲刺秦一事,作者有怎样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